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数学新教材解读

(2013-09-03 06:06:39)
分类: 教学心得

 

和你一起成长

 

初中数学新教材解读

文◆公主岭 李素怀

-------------------------------

  

 

昨天接到姜校长的电话通知,今天去公主岭市进修学校参加省教育学院数学新教材培训。刚刚解读新课标,继后又要参加新教材的培训,对我来说就是久旱逢甘雨的及时和幸福。

 

早早准备来到进修学校,聆听薛彬老师对数学新教材的说明和诠解。在视频里先由宋胜杰主任介绍薛老师。从早上八点半讲到十一点半,又从中午一点半讲到下午四点十五分。虽然很疲劳,但对我来说,是对数学教材的重新认识和解读。让我对数学也有了新的理解和深入。辛苦薛老师利用一天的时间给数学老师做全面细致的解读。视频会议中偶尔会声音断续,幻灯片有些过快,但大部分精神我已经领会到。

 

现在真的感觉自己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的浅薄。之前只懂得把知识教好,忽略课标,就连教材也没有重视过。教过一轮初三,但并没有完全领会数学真正含义和实质。数学的价值并不是只会做几道题。而是更好的成长,更好的适应社会,提升生活的素养,提高生存的能力。这一次学习对自己触动很深。除了对教材有了很深的领悟之外,最主要的是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深入。感谢专家倾心打造这样的培训。

 

老师先从总目标的表述,课程基本理念中关于教学活动的表述,及教师的组织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还有阐述了老师和学生的“合作”。十个关键词都做了详细说明。这个开场白,让我们更好的关注课标,这样才可以把握好新课标。可以利用好手中的教材。

 

总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之间,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思考,增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个总目标是为孩子们的成长而设,也是为孩子们发展而定。由原来的双基变成四基,又原来的两能变成了四能。让我们更好的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帮助他们跨越学好数学的情感障碍。

 

教师的“组织”,组织的前提是能够有效的把握目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好学生在课堂中智慧的生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挖掘他们的潜能,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调控他们在学习中生成各种问题。而教师的“引导”,是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来给他们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循序渐进,适度恰当给以点拨和唤醒。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幸福。而教师的“合作”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和关注。分享他们的成功,陪伴他们一起克服困难,有你的存在,让成长有了力量和方向。和他们一起感知学习的快乐,收获学习的幸福。

 

然后老师讲述了关于教科书的修订,从八个方面诠释。修订了引言,注重思想方法的引导。让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内容更加紧密。也更适合孩子们的心里成长规律。增减了一些内容,保证内容分量适当。减去了一些不必要的负担,也增加了一些切合的内容。加强了探究,展示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了有力条件。注重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注重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进行,注重思想的深入,方法的选择,让学生的学习更科学有效。修订选学内容,让学习更富有弹性。

 

最后对八年级上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对八年级下做了总体诠释。

 

八年级上的内容是:11章三角形,12章全等三角形,13章轴对称,14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15章分式。

体系的变化:(1)实数的提前,便于学生理解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以及不等式的解集。(八上调到七上)

2)分式提前,体现与整式联系,便于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八下调到八上)

3)一次函数后移,使学生学习函数的难点移后,(八上调到八下)

4)三角形的后移,让其与全等三角形,轴对称中的等腰三角形内容联系密切。(七上调到八上)

全书约62课时。11章占时8节,12章占时11节,13章占时14节,14章占时14节,15章占时15节。对每一章的重点进行了详解。(可参考课标)

 

老师对八年级上每一章都做了详解,我只把薛老师的11章详解进行总结一下,剩下的整理之后再填补上。因为我整整记录一本子,每一章都诠释的很详尽。

 

11章全等三角形。八课时,111用时2节,112用时3节,113用时2节,小结用时1节。对内容的结构图进行了梳理。让内容更加明确和简洁。

 

本章主要变化:

了解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

探究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在教材中只是就进处理,这样更要的让知识点集中,在教材中是以思考的形式出现的,更加增强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的探究让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起到了强调和拓展。

更换了数学活动,镶嵌,以前在教材文本中,再次提炼出来放在活动中,让数学内容更加的充实。

 

编写时考虑的问题。(1)加强了实际的联系。(2)加强与已学内容的联系。比如中线角平分线等。(3)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动手实验到最后推理验证,这个过程说明证明是必要的。

 

对教学的几个建议:(一)把握好教学要求,比如(1)直接点明三角形的重心。(2)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直接肯定这个结论。(3)三角形内角和证明过程中不必花太多精力放在辅助线上 ,以免影响了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二)开展好数学活动。

 

针对11章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让我对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认为只是几个词的变化,或是内容重新调整,殊不知这里面的调整有很多内容和意义,是许多专家和一线老师的科学调整,更加的适合教学,更加的适合孩子们学习。

 

 

 

 

  


 

初中数学新教材解读



初中数学新教材解读

 


初中数学新教材解读



初中数学新教材解读
我班级的小园子


 初中数学新教材解读

我们的快乐

美美回忆这些,我感觉自己很富有,拥有这些,足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