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良心活”

文◆公主岭
李素怀
-------------------------------
半年前,那场招生大战依稀在心中难以忘怀。不仅仅是因为伤到了自己,也对教育有了新的反思和诘问。
先前带过的一届学生,是所谓的“差生”。我颠覆了传统课堂的严加管教。而是放手、自主、信任、尊重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撒了欢的成长,让他们体验失败,学会承担,让他们经历挫折,学会担当。可是,却遭到很多人的非议,对学生放手视为我的不负责任。似乎我坑了孩子们一样。
因为我没有按照学校的意愿办事,因为我在尝试着改变传统课堂,因为我不再规规矩矩的死做题,因为我不再讲大量的习题。因为我放手学生教会他们自我管理,因为我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我给他们体验成长的机会,因为我完全与他们不同,把孩子的发展看成是我工作的核心,即使让我放弃所有。我愿意遵循教育规律,让他们学会快乐成长。可是那份教师的“良心活”却没有了。
也许,我们只凭良心做事,满足家长的分数欲望,追求学校的升学任务,严加管教只为分数。如此而来,那么孩子的成长又在哪里?也许我们考虑的是外在的评价,而忽略了本身的价值,无视内在的成长,现在的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外在的评价,那是因为外在的评价能够给我们带来实惠,能让我们评优晋级,还能带来功名成就。这种“良心活”“负责任”是利己的隐蔽表现,现在社会舆论、家长功力驱使我们在短期内求速效。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打着“凭良心办事”不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择手段,追求高分、升学,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中学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学习不仅仅是要学习书本知识,还有生活、交往、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除了高分。更能够成为我们今后人生之路的是自信、乐观、自尊、自爱等等。而这些财富是需要时间打磨、烤焙。是在生活细节和点滴中慢慢养成的,这些品质的形成在短期内是看不到效果的,他们呈隐性。当我们在潜心工作时,不能马上见利。我们开始变得浮躁。则会不择手段。来获取短期利益,而放弃学生的个体发展,求的让学生懂事。听话,完成老师的任务
,考好试,成了我们教育的目标。这样,你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了好教师。称得上是良心老师。
反问自己,教书仅是良心活吗?我们只为获取外在的评价吗?我们追求的名利可以用牺牲学生的个体发展吗?这个快速便捷的社会,让教育走了功力之路。越来越多的家长把目光放在分数上,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分数当成满足家长的需求。教育成了一种交易,而这种交易便是学生的分数,看看现在学生的生活状态,朝六晚九的学习,其他科目都为学生中考开了绿灯。而学校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数,采取班主任坐班制,如果你负责任,必须把学生放在你的眼皮底下,如果你真的有“良心”就该对学生严看死守,不让学生犯错误,不让他有别的想法,可是孩子的快乐在哪里?孩子的幸福在哪里?我不敢苟同教师真的这样“只凭良心做事”。而不去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在左右为难时,我依然坚守着让孩子们体验成长的幸福,告诉他们你是谁?你该做着什么?你的未来在哪里?真正的教育是考虑孩子现在的快乐和幸福,让他们放下浮躁和功力,用贴地而行的足音奏响生命拔节的声音。和孩子一起仰望星空,享受成长过程中带来的精彩和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