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
文\李素怀
新课堂中的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合作者。作为一个组织者,那就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作为引导者,教师在上课时就要把握好上课的进度及讨论问题的方向,作为合作者,则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一起体验数学活动的喜怒哀乐。在数学探究中,倾听并参与学生的探究中,在探究中师生都得到提高。
新课堂平中见情,引导探究有动力。课堂交流自然流畅,课堂气氛融洽,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学习是一种互进,也是一种影响,而课堂则是激情燃烧的场所,是情感交流的地方,是共同成长的平台,利用好这一方池塘,让更多的学生在这里自由遨游,获取更多自己向往的知识,让自己更有价值的成长。一个宽松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是自由,一个民主的课堂,学生的秩序是有序的,他们毫无畏惧,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更多的把自己的缺点暴漏出来,引起了认知冲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分析、讨论、交流、达到理解和掌握的效果,通过学生的“争吵”营造轻松和谐,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每一个都积极自觉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的主动而有情趣,课堂不在冷清,不再有被遗忘的角落,这种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间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增进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意识,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在学习《中心对称》中,教师在学习起到了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类比、猜测,学生不但非常聪明的总结了中心对称的概念,并彻底的弄清了中心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交流中,思维互相影响,互相碰撞,在呈现对称美的时候在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举例说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时,大家把课堂看成了一个展品会,有个同学说错了,发觉这是普遍的疑虑,所以先不表态,通过大家的讨论发现了自己的错误,然后反思,在课后的图案设计中设计的图像获得一等奖,课堂就是探究的舞台,学生不断在新的课堂找到了自我,挖掘自己,平常中的课堂,没有太多渲染的语言,知识鼓励、唤醒。平等相见的师生情感是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在关键处的引导并不显山露水,却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更高层次。
新教材拿捏素材,顺应学生遵规律。知识的学习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托,通过学生对具体事例的直接感知、分析,比较进而抽象的概括出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获得和建构,是一种在教师适度引导下的探究性学习,我们的课堂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获得几个答案,而是精心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提供培养观察、分析、能力的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从整体上来说是又规律的,而数学思想方法的涵盖和训练也是有很多素材的,而这些恰好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很好的把握知识的核心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找准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和知识的生长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每一个问题的探究价值发挥出来,鼓励学生超越教材,在探究的活动中,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思路清晰、从简到难、层层推进、投入到学生过程中,从而获得能力的提高。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尝试中求解,讲解一元二次方法的两个根时,先设计一个坡度,先由方程(X方减去36等于0)让学生找到它的根,因前有平方根的经验,所以很容易写出2个解,把方程X(X-1)=56求解,在谈论中让学生感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然后再给方程一个实际问题的意义,感悟出方程的解并不符合实际意义,有的解是要舍弃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一元二次方程是不是有更好的、更一般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不是都有两个解?等等,这些问题真是本节课所要引起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求法的探索欲望。在新教材中,既要利用原有素材,又要改造原有教材,打造一个适合学生思维发展活动的探究课。
新学生主动探索,激活兴趣保欲望。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也存在差异,尤其基础差的一些学生会出现有“问”不提,有“疑”不问的现象,是因为内心的不自信,担心同学会嘲笑,老师不认可,作为教师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力求迎合学生的心态和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质疑的勇气,采取积极评价,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满足和成就感,促使他们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个美好的收获,还有最真最纯的快乐。有主动探索的兴趣和巨大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欲望。而作为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孩子一旦有了这种欲望,你就利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让数学变得亲近,让学生乐于接近,敢于探索,在讲《函数图形》时,利用童话故事《乌鸦喝水》的故事情节来展现函数图象的魅力,当孩子接受了函数图像,我利用《龟兔赛跑》来巩固和内化函数图象,同学们来了兴致,一个个新编的《龟兔赛跑》和一幅幅函数图象都是孩子智慧的展示,浩同学数学基础最差,但她展示的《龟兔赛跑》最有创意,粘贴在创意栏中获得优胜奖,得到满足感的她还要继续探索函数图象,结合学生的内需,激活学生的求知兴趣,保护好求知欲望,正如夸美纽斯曾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
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枯燥、乏味中,没有真正的调动起探究价值,发挥极特的功能。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是新课程下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作为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育观的体现,并给予学生思维深度、广度的不断扩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展和培养。

在浅秋将至的九月,我们带着梦想也走进收获的季节。让所有人都能收获更饱满的人生之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