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中的数字及其表达效果

(2011-06-23 08:28:43)
标签:

文化

分类: 语文知识

古诗中可谓不缺少数字,特别是格律诗和绝句更愿意使用数字。且看下面的一些古诗,那一首没有数字的身影?

《北方有佳人》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侠客行》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山村咏怀》 邵康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下江陵》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飞雪》乾隆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古人为什么这样钟情于数字呢?

一、合成比喻 数字入诗常表示比喻,并常与夸张融为一体,使诗句更为形象生动。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诗句先对潭水进行夸张,再以千尺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如是还有“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诗人把小船说成像一片树叶,极言船之小之轻,从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小舟在狂风恶浪中颠簸飘摇,在波谷浪尖上时隐时现的情景,写尽了渔家劳动的艰辛和为生计所冒的风险,诗的主题隐含在这具体的描写中。

二、组成夸张 通过丰富的想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数量上的夸张,能突出景物特色,使情境倍增。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和“五千”并非实指。“三千”极力描写黄河之长,是横的夸张;“五千”极言华山之高,是纵的夸张。两组数字写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类似的数字夸张还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

三、形成对比 用数字进行对比,常见于议论和说明文,但诗歌中亦不乏其例,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千里”写出由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遥远,“一日”极言时间之短,两者作悬殊对比,写出了舟行之迅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遇赦东归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使用数字对比的诗句还有杜牧的《过华清宫》中的二、三句,“山顶千门次第开”和“一骑红尘妃子笑”等等。

四、构成警句 巧用数字构成蕴含哲理,富有警戒、教育意义的诗句在古诗中也较为常见。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诗人王之焕的这句千古名句,巧用了“千”和“一”两个数字,揭示出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深刻道理。还有我们都熟悉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独出,传递春的信息,引人遐想,给人启示:凡有生命力的事物是禁锢不住的,一定会冲破种种压抑,露出无限生机,蓬勃向上,茁壮成长。现在人们常把“一枝红杏”比成新生事物或先进人物。此外还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五、富有韵律 运用数字,使诗歌对仗工整,增加是的的韵律美。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与“万径”相对,读来琅琅上口,节律优美。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两”与“一”相对,显示了诗的整齐美。

准确地表情达意。能有力说明这一点的莫过于晚唐诗僧齐己的“一字师”故事。齐己一首题为《早梅》的诗中有这样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陶岳《五代史补》载:此处的“一枝”原本为“数枝”;齐己诗写成后,带它到当时的大诗人郑谷那里去,郑谷吟咏再三后说:“‘数枝’非早也,莫若‘一枝’。”齐己听后,不觉下拜。的确,“数枝”比“一枝”也许要符合事实,但要表现“早梅”之“早”,表达自己的惊喜之情,则“一”字胜过“数”字多矣。

六、形象鲜明 在有些情况下,往往用叙述、描写等难以创造出的形象,只消一两个数字就能把事物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请看下面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七八个星天外,三两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类诗句中,数字(当然还连带上量词)的作用真是其他任何词都替代不了的。要不是它们,诗歌的形象的鲜明性、生动性就会大为打折,甚至索然无味。

七、以少胜多 以数字有一种神奇的功能,那就是有些用其它很多词语难以表述清楚的意思,只将一个数词和另一个词粘合在一起,一下子就能完整、清晰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女也不爽,士二其行”(《诗经·氓》);“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屈原《离骚》);“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乐府《敕勒川》);“始欲识郎时,两心望为一”(乐府《子夜歌》)……第一例中,一个“二”字道出了诗中所写男子的用情不专,前后不一,反复无常,薄情寡义;第二例、第三例中的“四荒”、“四野”都含有四面八方、极辽阔的地域等意,具有极大概括性;第四例中的“一”,则含有结为一体、同心同德、一心一意、美满婚姻等意思,可以说,没有另外一个词能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含义。

八、突出特征 邻近的数字接连使用,铺陈内容,使某一点得以突出。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秦罗敷夸耀自己“夫婿”的话语就具有这个特点:“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四个数词相排列,其“夫婿”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可知矣!《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自述遭遇时也有这样的句子:“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里通过数词的铺陈,很好地表现了刘兰芝的多才多艺和知书识礼,表现了她的可怜可爱!

由此可见,数字入诗,是我国古代诗人用词的一大特色。单调平淡、枯燥乏味的数字,经诗人巧妙地运用到诗句中,却能使诗句文辞生辉,诗味浓醇。它们在写景状物、抒情表意等方面,达到了极佳的表达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