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树立良好班风的几点建议
(2013-12-04 21:21:29)
标签:
校园 |
分类: 教育随想 |
关于树立良好班风的几点建议
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班风一经形成,便具有约束力,影响着每位学生。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使班级具有团结和睦、文明礼貌的和谐关系,勤奋进取、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因此,班主任特别是新生班的班主任,一定要重视班风的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风。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班风呢?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学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1.确立班风标准,达成共识。
作为班集体要有一个能让大家为之奋斗的正确目标。班主任可以在接班之初,组织全班学生对“什么是班风,为什么一个班必须具备良好的班风,应确立怎样的班风”等问题开展讨论,使学生深刻认识班风的内涵和重要性,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规范,达成共识,并在班会上民主通过,最后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文明公约和班级行为规范,并把大家商定的公约和班规打印上墙,使大家一目了然,共同遵守,也让其他任课教师进行监督。
2. 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便有什么样的班集体”。落实常规管理,班主任以身作则很重要,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自身要做到模范遵守。因此,在班风建设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以示范,严格遵守班风标准和具体行为规范:每天准时到校,和学生一块出操和参加集会,在教室和公共场合不吸烟和乱丢烟头,热爱和关心学生,衣着、穿戴、言谈、举止为人师表。
3. 精心培养班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认真选拔,精心培养班干部,是加强班风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可先让学生毛遂自荐担任班长、体育委员及课代表、组长等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了解后,再认真组织一次干部竞选主题班会,先民主,后集中,确定好班委等人员后,就对他们进行精心的培养,鼓励、指导他们大胆工作,培养班干部团队协作精神,严格要求班干部以身作则,帮助他们在同学间树立威信,让他们成为班风的倡导者和率先实施者。在班风的形成过程中起骨干带头作用,从而使班风的建设逐步由点到面,由少数到多数,由压力到动力,由被动到主动,“以点带面”带动整个班集体形成良好的风尚。
4. 严抓纪律促进学习,以学风带动班风。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我们的学生成绩不好,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习纪律差。因此,在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指导的基础上,一定要下大力气,严抓纪律,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文明公约和班级行为规范,将常规管理落到实处,鼓励文明守纪的学生,约束纪律较差的学生。这样,会使班级管理井然有序,会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以良好的学风带动形成良好的班风。
5. 建设班级文化,塑造良好班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刊板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规划,以便挖掘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最终连墙也在说话”。教育的艺术在于让受教育者始终不觉得自己正在受教育。建设班级文化,创设育人小氛围,可以使学生在优美雅致的教育情景中潜移默化,从而与教师的言传身教相辅相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风。因此,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智慧和双手来设计自己的教室,让每个墙角、墙面都会说话,“黑板报”、“创建和谐班级”和“学习园地”这三大板块在班级宣传阵地中的作用不可估量。
6.常抓不懈,养成学生遵守文明公约和班级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班风的培养是个细水长流的工作,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和训练。“文明公约和班级行为规范”要求一经提出就要坚定不移,始终贯彻,做到“持之以恒”, 切忌朝令夕改,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除时时提醒、处处强调、事事督促外,还可利用新学期和新学年开学、校庆、期中和期末检查、重大节日等时机,对学生进行班风的集中教育,检查和总结班风标准和具体行为规范的实施情况,以推动班风的建设。对偏离行为规范的行为,开展对事不对人的评价讨论;利用班会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正面教育,以强化班风的形成。经过努力,让学生的行为由强制变为自制,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而促进了班风、班纪、班貌向好的方向发展。
7.正确认识班风建设中的反复。
班风建设中常常会出现起伏,学生容易时冷时热,违反规范的行为也经常发生,这都是正常的,班主任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因为一种风气的形成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班风建设中出现反复时,班主任应了解原因,对症下药。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正面引导,变阻力为动力。当良好的班风已经形成,班主任应提出更高层次的班级奋斗目标,创造性地把班集体推向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