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强集体备课  打造高效课堂

(2011-11-02 16:37:0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随想

加强集体备课  打造高效课堂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集体备课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的集体协作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呢?结合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组织教师编写个人初备教案。

    教研组要按照教学计划和进度,要求组内教师每人都要编写一个初备教案,即个人初备教案。个人初备教案是指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教材、对考纲以及学情的理解,写出初步的备课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备教材和目标。包括教材简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和教学目标。

第二,备学生和学情。学生是教育对象,是课堂的主体,脱离学生的备课就是脱离实际。因而要研究学情,注重学生的心理,制定符合学生的教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课堂更有效。

第三,备教学方法。包括备教法,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运用等;备学法,即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第四,备教学过程。包括备新课导入;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当堂检测训练;课堂总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等。

2组织教师对个人初备教案进行交流讨论,优化教案。

    教研组要个人写好的初备教案集中起来,组织教师对个人初备教案进行集体交流讨论。针对不同的教案,每位教师都应结合自己研究教材的心得、设计过程和教学理念,各抒己见,提出改进的建议。在充分讨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研究出一条合理、新颖、有创意、可操作的教学思路,形成最优的教案。这种交流讨论会使自己的错误得到纠正,疑惑得到解释,思考更加深入,是一个汲取营养,丰富和提升自我的过程。既有利于教师的业务成长,也发挥了集体的力量,防止单干带来的片面性,消除问题于萌芽状态。

3组织教师二次备课,及时修正,设计适合自己和针对学情的教案。

集体备课后,教研组应要求教师认真分析集体备课时的研究成果,再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本班学情可以增删教学环节、更换教学方法,添补教学内容和情节,设计科学合理的具备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案,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可以是一个小教学环节的调整,一个大教学版块的变动,或者是一个教学步骤的细化,以便使教与学有效开展,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

4、组织教学实践,总结、提高教案和教学。

经过教研组研讨和个人二次备课后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验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以便得到总结、提高。教研组要组织好教学实践,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听课后要对教案和教学进行交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5组织教师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办法。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教学内容,教材处理的合理性,教学过程,课堂管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积累教学经验,位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总之,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使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教学研究,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既汇聚了集体的智慧,又激发了个性创新,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较好途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