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想在校园绽放
梦想在校园绽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54
  • 关注人气:3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儿童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2011-05-17 15:28:2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随想

关于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儿童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人类已跨入21世纪,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蓬勃兴起,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才是本世纪迫切需要的人才,那么幼儿园教育如何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学习总结,与大家共勉。

    一、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问题意识,鼓励积极探索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人们的创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好奇心是创新的“种子”,是创造发明的起点。要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就需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户外活动是引起好奇心的关键。因此,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山河,接触动植物,上街看看各种车辆,到商店看看各种新奇产品,这些都有利于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  

    问题是智慧的大门。提出新问题,新可能,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 儿童有好奇的天性,所以也造就了儿童的另一个天性──好问。儿童常爱向老师没完没了地提问,有时使教师感到厌烦,从而也容易遭到冷遇、制止,甚至是呵斥。这么做,就会扑灭孩子求知的火花,压抑和打击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于儿童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答,当然,有些问题也应鼓励、引导儿童自己去思考、探索,这样更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

    二、组织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和布置不同的有趣的情景场地,儿童在这些场景中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许多有趣的游戏活动。在创造性游戏中,不要轻易地干预儿童的活动,可以用侧面引导的方式鼓励儿童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如:利用角落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老师在游戏中可以经常地向儿童提一些启发性、假设性的问题。允许孩子通过自己想象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允许孩子有标新立异的独创见解。

    三、开展艺术活动,引导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

    文学、音乐、美术都属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创造想象尤为突出,而创造想象正是培养创造性的关键。音乐、舞蹈活动中可以通过感知音乐、创编诗词、自编舞蹈动作等对儿童进行创造性培养。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应帮孩子一把,示范一遍,激起孩子创编的欲望;在美术活动中,让儿童添笔画,拼画,变画;也可以有主题画、诗画、故事画、粘贴画、美工等,而在评价儿童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象不象,制作得精美不精美,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儿童自由创造,不局限于老师的范例,鼓励儿童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感受;文学创编活动是一种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经验,运用联想和想象,创编出诗歌、散文或故事的活动。在创编活动中,要求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把诸多要素按一定联系组合成一个新的整体,把事物的某个元素加以更换,不断构建新的经验,从而产生一种崭新的认识和新颖的创造,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开展自主科学探究活动,诱导丰富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且儿童天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儿童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进一步诱导儿童丰富的想象。我们要设法为儿童提供时间和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题。还应该注意要用积极、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儿童的活动,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大胆创新,不断在活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儿童的创新思维,努力使他们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五、结合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中强化儿童的创新思维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儿童的思维源于儿童的动作。正像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其实手巧也会使心更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

    在操作活动中,教师不再单纯地示范,而是更多的提供图片或图示让儿童自己观察,引导儿童按图示操作,要求儿童回答问题时尽量不重复别人的回答,鼓励儿童要和别人想的不一样,敢于谈自己的思考、发现和意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认识磁铁”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可以被磁铁吸起来的物品和少量不能被吸起来的物品,尽量使材料人手一份,教师可事先示范,然后请儿童自己操作,并让他们找出能够被磁铁吸住的物品,然后再思考还有什么东西能够被磁铁吸住。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儿童能够自己动手,激发他们的兴趣,也使得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动手和思考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六、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

    在教室中可以设置一幅“流动”画,每月更换一次,内容有抽象画、问题树,也可以是一幅无结局的画。在黑板或者孩子们的画本上让他们自由想象,涂鸦,画未来世界、画恐龙、画外星人……就这样,环境中隐含了许多鼓励儿童幻想、创造的因素,激发儿童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由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极易被外界所影响。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鼓励儿童创造的宽松的心理氛围。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儿童创新活动的支持者。有时他们的想法也会超越现实,甚至很荒诞,我们也不要以成人的标准横加指责,而是敏锐地捕捉其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有效的引导,使儿童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想象,主动选择,从而表现出其独创性、特异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

    七、施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励儿童的创新思维

    喜欢表扬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年龄小、知识经验少,其作品在内容上不可能象我们期望的那样形象丰满、色彩鲜明,有时可能是乱糟糟的一团,在操作时间上也往往快慢不一。但这正是儿童最自然、最真实的表现,教师们充满爱心的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在儿童操作过程中,暂缓评价,尽可能让儿童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想,自由地操作;二是要给儿童出错的权利,允许儿童有失败、有反复,切忌使用消极性、结论性语言评价儿童;三是坚持正面激励,让每一个儿童发现自己作品中的闪光点,体验创作的成功与快乐。此外,要尽量给每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探索行为的儿童以激励性的评价,切实保护那些制作认真、付出努力,但未能成功的孩子的创作热情。使其在一次次的制作活动中都能激发起创新的热情,从而使手工制作活动真正成为儿童创新地表达新方法、新思路的一种途径。

    八、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发现思维发展的不良方向应及时制止

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记得成都某小学教师出了一道习题问学生,“雪化了变成什么?”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变成水。”教师都—一给了满分,只有一名学生写的是“变成春天”。教师却给打了零分。试想,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会有创新精神吗?因此,创造性的人才要有创造型的老师。随着社会变化脚步的加快,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影响孩子的思维和判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影响他们的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及时制止和正确的引导。

  九、开展专门的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引领,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就工厂的污水排放,直接想到的是河流水质受到污染,鱼虾遭殃。继续联想下去,就可以想到,饮用该河水的人将危害健康,产生一些疑难怪病,也可以想到,受污染的水蒸发上天,形成酸雨又将危害一切地球上的动植物,等等。就逆向思维也有很多事例。如,人类开始研究出向太空发射地球卫星时,就可以思考,可不可以研究返回式卫星。人类在地面上建的楼房越来越高,如果逆反方向联想,可不可以往地下修建或由陆地向海底修建等一系列反向联想,往往可以出其不意收到很好的效果。

    2、直觉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以极少量的本质现象为媒介,直接预感和洞察到事物的本质。由于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对情境的不断丰富,这就使得情境成为训练儿童直觉思维的最好凭借。例如,在文学活动《春雨的色彩》中,欣赏完文中写的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把春雨说成是无色的、绿色、红色的、黄色的后,启发儿童想一想,如果这时小白兔们在一起,它会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如果从花坛中飞来一只小蜜蜂,它会怎么说呢?如果请你来说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你会怎么说?这样就为提高儿童敏锐的洞察力和迅速捕捉关键因素的能力提供了训练的机会。

    3、求异思维的训练。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儿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坐井观天》一课,抓住课文最后一句:“小鸟对青蛙说:‘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此时,可以这样训练儿童的求异思维: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什么?儿童思维活跃,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哟,天确实大得很哪!’”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口一看,有只手就来抓它,吓得它赶紧跳回井里,还说:‘到底是井底安全,不然我就被人类吃了。’” ……这样在语言表达中他们进一步领悟了《坐井观天》的寓意,又训练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需要大量创新型的人才,需要我们教师创新的教育。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加强对孩子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开发潜能、发展个性”。让我们设身处地地去真心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去分享孩子的发现,让他们的脑子里充满问号,从而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人生画卷上画上一个又一个圆满的句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