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下乡调查:配送站月跑5000公里
(2015-03-06 17:16:37)
标签:
it |
一座京东配送站改变一个小城购物方式:
乡村派送员每月要跑5000公里
中午11点40分,28岁的毛富春完成了她上午的配送回到站里,站长王先禄把事先烧好的热水递过去,她喝了一大口,“今天真是冷啊”。很快,她又麻溜地收拾下午要配送的包裹。
在京东邛崃配送站,除了毛富春之外,还有两个女配送员——40岁的王先蓉、30岁的陈艳,他们被王先禄称之为站里的“三朵金花”;此外,还有配送邛崃各乡镇的“三大金刚”,分别是何成富、严敬树、陈磬,再加上配送城乡区域的杨凯。以上8人,组成了当地最大的电商自有配送团队。
2012年3月京东在邛崃设点,今年4月开始向乡镇配送,配送员们发现,很多事儿都变了:订单增长了10倍多、此前不信任的消费者变成了好朋友、越来越多地60岁面孔出现、各种进口商品出现在农村饭桌。
改变的命运:
从南方打工到故乡重生
毛福春是邛崃当地人,此前在深圳富士康打工,在电脑面板生产线,虽然辛苦点,收入还算可以,不过,她最希望在家乡找一份工作,但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到京东招聘配送员,她就试了试,经过好言相群劝,毛福春就再也没有回到深圳去,“我还是赌对了,配送量越来越多,现在每天正常情况下在70-90单之间,如果加上基本工资,月收入轻松在三四千,这在邛崃已经相当不错”。
跟毛福春一样的还有40岁的王先蓉,她也是2012年加入京东,如今儿子已经上大学,“基本上供儿子没什么压力”,此前王先蓉跟当地很多人一样,在当地酒厂工作。
为什么邛崃站点女配送员比较多?
王先禄笑着说说,“最初工资的确不高,男人都去酒厂,没人愿来”。
改变的信心:
每月5000公里,陌生人变朋友
在邛崃,负责配送城区以外乡镇的三位男派送员被王先禄称之为“三大金刚”。
严敬树是其中一位,早上6点多他就来到配送站,他每日的任务就是把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配送到邛崃西南边乡镇,包括卧龙、平落、高何、天台山等,其中最远的属于著名旅游区天台山所在的天台山镇,直线距离要40多公里。据严敬树介绍,最让他头疼的就是乡镇道路,尤其是今年开始,各级主要道路开始改造和翻新,路变得不好走了,“现在就不能直接走天台山镇,而是绕道平乐古镇走”。
据记者了解到,自邛崃站今年4月份开始向农村地区配送订单以来,乡村的订单增长很快,从4月份的每月1000单不到增长到现在5000多单,占整个邛崃订单的三分之一。
王先禄计算着,像严敬树配车配送员,每天至少要跑150公里到170公里,每个月就是5000公里左右,一年就可以绕地球1圈多。
每月5000公里,改变的是消费者对电商购物的态度。严敬树说,在邛崃各乡镇,京东基本都是“次日达”、再偏远一点的农村是“隔日达”,“配送速度变快了,很多人喜欢网购,很多农村消费者都已变成老相识,每一次配送好像是走亲戚。”
另一位何成富介绍说,“越来越多地人信任网购了。刚开始配送时很多人当场验货,但验货的不多了。”
改变的消费:
古镇60岁大爷爱微信购物
渠道下沉才发现,农村消费者对网购的粘性很强。60岁的阎得利的家位于邛崃平乐镇骑龙上街,见到他时,他已在老屋外面等着记者。
他是京东的新顾客,也是非常忠实的顾客。“这是我让家人给我买的智能手机,4核,先锋牌子,能看电视剧还能上微信”,阎得利给记者介绍。正说着,他麻溜地打开“微信-购物”,给记者展示他刚买来“苏泊尔奶汤锅”,“这个只要128元,比外面店里便宜60多块钱”,他高兴的对记者说。
还没说完,他又拿出了一定黑色的皮帽、一个鱼竿、一个吹风机,“这个吹风机不是在京东买的,我后悔了,贵了40多元”,他指着家门外一家不远的五金店对记者说,现在已经花了1000多元。
据邻居介绍,她女儿常年在外,给老人买手机的初衷是看电视剧的,但没想到他自己捉摸购物了。
不过,阎得利依然觉得很值。他总结说,有两大好处,“用手机购物便宜”、“送货很快,最迟2天”。
据严敬树介绍,在他的配送乡镇,用手机购物的人越来越多,说起原因,他分析,“第一是价格便宜,第二是手机在农村地区比电脑更有广泛使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