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创纪录十连阴
市场重新进入盘整期
6月17日,上证指数继续下跌态势,收于2797.75点,连续十个交易日收出阴线。周二各大板块的全面下跌以及成交量的极度低迷,显示了当前极为严峻的市场信心。然而,在悲观氛围背后,市场仍有一些较为积极的声音。“寻底过程依然艰辛,但可能机会也在悄然临近。”一位合资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
政策调控思路或有变
在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后,虽然管理层并没有出台救市政策,但6月16日,市场曾传出管理层做强股市的信心,沪指也仅下跌5.19点。而6月17日沪指又呈大跌态势,可能主要是因为救市不到位,再次打击了市场的信心。
据市场人士分析,市场持续走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市场的资金面依然趋于紧张,从而使热点的延续力度不强,故难以形成明显的赚钱效应,这更使得场外资金不愿意进场,受此影响,大盘只得选择重心下移的趋势。
第二,关于CPI的解读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观望的心理,毕竟PPI与CPI的倒挂显示出CPI下滑可能是短期的。
第三,大盘股的发行。日前,成立仅半年的中国建筑获特批将发行A股不超过120亿股,募资超过400亿元人民币。此举意味着暂停4个月后,A股重新迎来大盘股的扩容。
第四,央行意外宣布提高银行存款保证金率1个百分点。虽然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这样的措施出台是可以预期的,但它给市场一个强烈的信号:紧缩政策不可能因为地震等因素出现松动。本来大家确实指望银根有所松动,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局面,刺激经济增长,推动股市上扬。现在,这样的预期落空了。
对此,很多人都希望出现新的“4.24”,但一些经济学家表示,目前经济环境面临灾后重建、油价创纪录、通胀高企和流动性继续过剩,所以现在股市政策首先要服从经济大局和宏观调控,特别是防通胀。积极的股市政策未来可能将会弱化,更多的表现为中性。
新的支撑位在哪里?
此前沪指3000点一度被市场公认为政策底,但此次十连阴击破了投资者最后一道防线后,人们不禁会问,下一个政策底在哪里?
从3000点附近管理层沉默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3000点已经不能再称其为一道牢固的政策底线,对政策在这一位置有所作为的企盼也不太现实,上证指数或已进入支持位2870点一带。海通证券对此也指出,大盘现在处于二次探底的过程,上证综指在2700-2800点将得到支撑。短期来看,二季度市场仍将维持震荡行情,大盘在下半年才将展开真正的反弹行情。
政策底是相对的,不同的条件和环境造就不同的底部,现在的环境变了,3000点就不是政策底。前述投资经理表示:“这种大跌就是情绪上的,因为投资者认为前期积极的股市政策并未延续甚至转向,那么3000点政策底的确定性就会产生动摇。这一市场预期一旦形成,多头会转为空头,逼穿政策底,寻找新的政策底和市场底的结合。”
市场进入盘整期
由于指数腰斩过半、个股遍体鳞伤,几个月前还在争论的“牛市还是熊市”已经发生了转向,“熊市上、下半场的争论”正成为热门话题。
“如果是熊市下半场,那么接下来应该为新一轮牛市的上半场做好准备,目前来看,局部机会已经开始出现。或许等一段时间后,整体战略性的机会才会到来。”上述基金经理预期良好。
同时,越来越多的股票跌破发行价、增发价,一部分股票跌破每股净资产或许正成为市场逐渐看多的理由。从历史走势来看,每一次持续八连阴之后,空头的做多能量都得到了极大的宣扬,从而为多头组织反攻提供了极佳的契机,因此,有观点认为,随着上证指数在上周的持续暴跌之后,A股市场在本周或迎来反攻的契机。
这种愿望的实现并不是没有可能,但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上证指数在3000点一线利好政策频传,尤其是引进大小非减持的大宗交易平台政策、降低印花税政策等;二是金融股的崛起,金融股一旦企稳并反弹,A股市场的短线机会或将形成,从而推动大盘出现企稳的征兆。
国泰君安称,市场重新进入了盘整期,从中长期来看,如果经济面继续恶化,股市也许还会下跌,创出新低,让投资者再次大跌眼镜,但是不应该是急跌或齐跌的过程,结构性机会应该凸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