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w690/4fa6d7fetdbbe1a995164&690
儿歌和“爱国”
去年某日,朋友来电,说我有一首儿歌得到一个三等奖,并说奖金多少、准备祝贺等等。我问他,是哪首作品获奖,他只记得题目是“画画”,内容不清楚。我想了半天,问他是不是——“妈妈教我画图画,画完太阳画红花。祖国就是金太阳,红花是我小娃娃”。他说好像是吧。
我确实写过儿歌《画画》,它没有收入我的诗集,所以印象不深。近年出台的“北京精神”倡导“爱国”,也许《画画》符合“精神”,得以获奖。
我想,对于儿歌的对象幼儿来说,“爱国”似乎显的“深”了些,“虚”了些,难以领会,难以理解。好在儿歌《画画》和画中的“太阳”、“红花”还有些“形象”,也许通过诵读和老师、家长的讲解,有助于幼儿的理解,所以评委们给了它一个奖。我又想,这首儿歌毕竟文学性不够强,虽非枯燥说教,却总有简单平白之嫌,因此评委只给了它一个三等奖,也是合适的。听说我的好友马光复、樊发稼分别获得一、二等级,让人心服。
那么,能不能给幼儿写一点有关“爱国”内容的作品呢?只不过对幼儿来说,应该具化为形象的、可以感知的内容,比如“爱家乡”。我曾经创作过一首儿歌《爷爷坐飞机》——从朗诵会上的反映看,效果不错,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
爷爷坐飞机
爷爷坐飞机,
乐得胡子翘,
飞在天上看家乡,
心儿怦怦跳。
农田像块大棋盘,
水库像个小水瓢,
村庄就像一幅画,
林带就像绿围腰。
过去汗珠摔八瓣儿,
没有出过大山坳;
今天飞到蓝天上,
才看到家乡真美好。
爷爷坐飞机,
乐得泪珠掉。
爷爷为啥掉泪珠,
小朋友们可知道?
2013-5-2 北京望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