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邵雍《观棋大吟》解读之二

(2014-01-03 10:10:10)
标签:

文化

 邵雍《伊川击壤集》卷一

 

                 

                     —邵雍《观棋大吟》解读之二

 

    【原文】以古观后世,终天露端倪。以今观往者,何止乎庖牺。

   愚翁解读】以古代观以后的世道,终归于天时运行世道沧桑衍变露出端倪。以今天的时代观察过去的事情,何止只在于伏羲。

    注解:庖牺:伏羲(xi)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

    【原文】尧舜行揖让,四凶犹趄趑。汤武援干弋,二老诚有讥。

   愚翁解读】古代的尧舜帝以天下苍生为重而禅让帝位,神话传说中四凶为己欲毫不犹豫凶残贪婪。汤王、周武王为援救苍生动刀兵伐桀纣,两个古老的典故是说汤武诚信为民,但也照样有人以不忠来非议。

    注解

    四凶:饕餮浑沌穷奇梼杌为那个凶残的怪兽。

    趄趑:趑趄的反用,意思是行走困难,引申为犹豫不前,这里指毫不犹豫。

    【原文】虽皋陶陈谟,而伊周献规。曾未免矣夫,疗骨而伤肌。

   愚翁解读】虽然有皋陶铁面无私、执法严明,为国君的重要谋略臣下,而商朝有伊尹为国家规矩冒险造桐宫高台来使君王改过,西周有周文王献出制定的礼法规矩,使中国有了礼法的概念。曾未免除人对于法律的践踏,所以治理国家,执法就像为治病而刮骨疗毒,必须伤及肌肉时要痛下决心。

    注解:

    皋陶: 皋城,今安徽六安人,传说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

    谟:指臣下为国君就重大事情进行计谋,谋略。

    伊尹:指商朝初的大臣,这里用伊尹是借用汤孙太甲为帝时。因不遵汤规,横行无道,被伊尹放之于桐宫教育改过的故事来说明法度的重要。

    疗骨而伤肌:出自于三国关公刮骨疗毒的典故。

    【原文】仁为名所败,义为利所挤。治乱不自已,因革徒从宜。

   愚翁解读】仁爱被徒有虚名的做法所败坏,义为利益的追逐所排挤。治乱不从自身做起,祸由根起,因此就会使所希望的变革徒然从中变味。

   【原文】与贤不与子,贤愚生瑕玼。与子不与贤,子孙生疮痍。

  愚翁解读】把事业传给贤良的人不给与自己的儿子,这样的行为是不让在传与贤或愚的问题上出现瑕。把事业给与儿子而不给与贤良的人,这种行为会使子孙生长出疮痍的。

   【原文】或苗民逆命,或有扈阻威。或羿浞起衅,或管蔡造疑。或商人征葛,或周人乘黎,或鸣条振旅,或牧野搴旗。灼见夏台日,曾照升自陑,安知羑里月,不照逾孟师?

   愚翁解读】在中国远古的历史典故中,有苗民的杰出代表颛顼,但他的儿女出现了忤逆的行为。虽然大禹有丰功伟绩,但违反禅让制度传位于儿子启,扈氏敢于起兵反抗而不惧淫威。后羿沾湿衣裳向九日挑衅,管叔、蔡叔造反是因为对周公篡权的猜疑。汤王征伐商丘人葛伯是因为他不按规矩祭祀鬼神。出现过周人后稷禀承先帝意愿而造福黎民的时代。有成汤攻伐夏桀在鸣条发生大战的事实。牧野大战西周拔下了殷纣的旗帜。明亮的太阳可以在囚禁汤王的夏台,也曾照升起于舜的帝都陑,如此哪有囚禁过周文王的羑里之月,不照得周文王的姬姓子孙孟氏的家乡更加明亮呢?

    注解

    苗民:《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读音huan)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苗民是颛顼帝的后裔,神民的一支。

    扈:读音hù,指扈氏,也是大禹的后人,受封于扈(今陕西省扈县一带),建立扈国。有扈氏首领觉得大禹不施行禅让,有责任维护传统制度,于是就起兵讨伐夏后启。启立即召集天下诸侯兴师镇压。由于大禹刚死不久,诸侯们对禹的丰功伟绩还记忆犹新,都愿意出兵助启,所以启就占了优势。

    羿:指后羿。

    浞:读音zhuo,沾湿;浸渍、浞浞为浸湿的样子。

    管蔡:指管叔和蔡叔,这里指历史事件。西周灭商后,封文王第五子叔度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得遗民,史称为"三监"。武王死后,周成王年纪太小,周公旦,也就是武王的弟弟,又称周公,因此临朝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摄政,便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反叛,周公讨伐武庚,事后处死管叔,并将蔡叔放逐。

    商人征葛:商人指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辅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丘,所以称商人。当时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汤首先征讨他。这就是商人征葛的历史事件。

    周人:指远古的周族人,这里引申之后稷禀承先帝而造福黎民。

    鸣条振旅:指鸣条大战的历史事件。 商汤出兵攻伐夏桀,与夏师发生鸣条(地名)大战。商汤大获全胜,夏桀大败南逃,死于南巢,夏朝由此灭亡。鸣条之战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战争。也是夏商周三代的第一次更迭。

    牧野搴旗:指周武王时的牧野大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古代战争。它不但决定了一个延续555年的殷商王朝的灭亡,一个近800年的大周王朝的诞生,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借鉴。搴旗的意思是拔取敌旗。

    夏台:指夏王朝监狱(又称钧台,今河南禹州)。桀囚汤于夏台的故事就发生于夏台。汤即位后,表面上臣服于夏,暗中则积极作灭夏准备。他擢拨伊尹、仲虺为左右相。伊尹是有莘氏陪嫁奴隶,有莘氏与夏同姓,仲虺祖先奚仲为夏朝车正,两人都成为汤的股肱之臣。汤与伊尹、仲虺谋划征伐豕韦,被桀察觉。桀假召汤入朝议事,将他囚禁于夏王朝监狱——夏台(又称钧台,今河南禹州)。伊尹、仲虺闻讯后,在国内搜集珍宝美女贿桀。桀便下令放回商。桀囚禁商汤一事,引起诸侯普遍反感,相传一天之中叛离夏桀,投奔商汤的诸侯多达五百。夏朝统治基础趋于分崩离析。夏台与商纣拘周文王的羑里齐名。

    陑:ér ㄦˊ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永济县南。

    羑里:纣王设立的监狱地名。因羑里囚文王的典故而驰名。周文王名姬昌,是商末周族领袖。他广施仁政,引起殷纣猜忌,被纣囚于羑里。姬昌被囚七年,将伏羲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著成《周易》一书,于是羑里便成为《周易》。(世称中华文化之源)的发样地。

    孟师:至孟氏的发祥地,今濮阳。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

【原文】厉王奔于彘,幽王死于骊,平王迁于洛,赧王败于伊。或盟于召陵,或会于黄池,或战于长岸,或弑于乾谿,或入于鄢郢,或栖于会稽,或屠于大梁,或入于临淄。

  愚翁解读】周厉王是西周的第十位国君,横征暴敛引起国人暴动,逃到西周的边境叫彘的地方,今山西霍县东北。周幽王是西周末代君王,亡国的原因是骊山烽火戏诸侯。周平王迁都于洛阳,传位于第二十五代的周郝王,已经破败到只有伊所管辖的小地方了。中国历史走入争霸战乱的时代,或者是齐桓公会盟诸侯于召陵。或者是吴越争霸而引起的晋、鲁的国君及周天子的代表会盟于黄池(今河南封丘)。或者是吴楚大战于长岸(长江东梁山至翠螺山段),或者是楚灵王乾溪自刎,或者是鄢郢之战水淹城廓,或者是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或者是秦名将王贲攻魏,决黄河及大沟水灌大梁屠杀百姓,或者是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