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嗜酒,而且不仅饮用本国酒,世界上各种酒在此都有喜欢者。日本酒是用大米酿制而成,虽然日本全国各地都有酿造厂,但日本人认为,只要有好水或好米,都能造出好酒。在日本比较著名的酒有兵库县的“滩”牌、京都的“伏见”牌、广岛的“西条”牌等等。
据日本10世纪的《延喜式》一书记载,当时日本朝廷已有了“造酒司”,“用米一担、曲四斗、水九斗可得酒八斗。”镰仓时代(12~14世纪)日本的大城市出现了“麦菊
座”(即酿酒厂),从那时,日本武士饮酒成风,酿成了许多社会弊病,因此幕府下令禁止沽酒,敲碎了3万个酒壶,每家只准留下一壶。
日本酒的制作方法不同于中国现代的酿酒法。据有关资料表明,日本酒的制作方法是2400年前随稻作文化(人名)一起从中国传至日本的。中国现代的酿酒法已改变许多,但日本却依然保留着传来的古老制作方法,倒令人不可思议。
日本清酒度数较低,在15度左右。笔者刚去日本时嫌度数低,没味,跑了许多家,才发现有25度的烧酒。据日本人说这是最高度了。日本人下班后,喜欢到“居酒屋”(日本小酒店的名字)喝上几口,吃着烤鱿鱼、腌黄瓜、茄子、生鱼片等下酒菜(日本人喝酒要菜很少),以此解除身心疲劳。日本清酒种类繁多,最高级的每升高达两万日元(合人民币1500元),其酒是在优质上等的清酒中加入金箔。
日本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虽然也承认杜康是他们的酒祖宗,可是日本人与酒的渊源较中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我国古书《东夷传》中,就有“倭人好酒”之说,可见日本人的酒文化由来已久。日本城乡酒家之多,像沙如鳞,远超过我国的酒乡绍兴,而大小酒家生意之佳,恐其它国家是无法相比的。
在其它国家,制酒者的社会地位与文化素质并不高,在我国古代制酒者的地位即使在商人中也是比较低的,与士大夫阶层相去甚远,可是在日本,制酒者的社会地位非但不低,并且还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往往自产自销,后院制酒,前面开家小酒店,老板往往陪着酒客说古论今,兴致来时还会拿出笔墨来共同挥毫作诗。有一次,几位中国留学生在东京都县小酒店小坐,老板亲自出来斟酒,几杯落肚之后,老板开言道:“唐诗宋词是中国的国宝,请诸君背几首与酒有关的诗词出来听听,以助雅兴。”几位留学生瞠目不知所答。老板却若无其事地微微摇着头哼了好几首,其中有李白的“花间一壶酒”,杜甫的“潦倒新亭浊酒杯”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此外还哼了一首英国民歌《酒、女人和歌》(Wine,WomanandSong),这就是日本人的酒文化。
日本人饮酒喜欢细品慢饮,日本酒家的酒杯酒盅小得出奇,并且从不酌满,喜欢狂饮啤酒的德国人说:“日本人一酒盅内的酒,大约是德国大啤酒杯中的四十分之一。
在其它国家,一般不提倡儿童饮酒,甚至禁止儿童饮酒,但是日本人却不在乎。在一般家庭中,小孙子孙女陪着爷爷奶奶喝酒是常有之事。但日本人虽好酒,酒量却不大,又喜喝低度的“清酒”,含酒精量高的烈性酒则要兑开水喝,或兑凉水喝。进口酒价格很贵,一般日本人在平时是不大喝的,在招待贵宾和家中有重大喜庆活动时,才拿出法国葡萄酒、俄罗斯伏特加和中国茅台酒来。日本人自己也承认,日本人虽“举国上下”都喜欢喝酒,但至今尚未制造出一种世界第一流的名酒来。
二战结束后,美国任命号称“全美国第一日本通“的著名教授赖肖尔任驻日大使。赖肖尔认为美国如果想让日本在“美国化”的道路上有所进展,必须在各个领域内对日本作全面的了解。在他所写的《日本人的生活艺术》一书中,他也谈到了日本人的酒文化,书中写道:“酒是日本人用来团结家庭,搞社交活动的一种工具,就像中国人的茶一样。日本人喝酒,常以醉为乐,但他们往往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且以此为乐趣。日本人平时彬彬有礼,一丝不苟,谈判中不肯轻易让步,但在酒后却一反常态,所以与日本人打交道以酒后为宜。”这位美国教授真可算是日本通了。
日本的戏剧、诗歌和其它文学作品中谈到有关酒的篇幅特别多。日本著名喜剧《爱酒仆人》中描写了两名爱酒的家丁,主人怕他们偷酒喝,在外出时把他们缚在柱子上,但他们还是千方百计地偷到了酒,当他们喝到了酒而发出“真是好酒”的赞叹声时,观众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可见日本人爱酒之深了。
日本作家大伴旅人在文中说:“我的作品是酒的副产品,生前天天有酒相伴,死后怎么办呢?如能化作酒坛或酒壶,吾愿足矣!”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日本人之爱酒实在是发自内心深处。
在日本,除了在酒铺可以买到酒外,各超级市场、副食品商店、熟食品和其它商店也都可以买到酒。此外,自动售酒机也遍布了日本的大街小巷,只要丢进一枚硬币,一听易拉罐就随之而出。于是,到日本的外国人常可看到日本人围着售酒机,手拿易拉罐,三五成群,热热闹闹地站着喝酒,就像美国人围着售货机喝可口可乐一样。
中国人虽爱喝酒,但对酒有所警惕,中国人常说:“酒色伤人”、“贪杯误事”;而日本人却编造了一套为酒歌功颂德的理论。在他们的“酒有十德”颂中,赞扬酒为“百药之首”,“可延年益寿、旅途作伴、御寒代衣、解忧消愁、广结朋友、消除疲劳,节日佳物、独居之友和提神良药。”在日本的酒店中,到处都是歌颂酒的标语,如“酒之功德,无量无上。”“酒是五脏六腑的守护神。”“酒能创造历史与浪漫。”“酒———人与人的媒介”等,日本人之推崇酒,无以复加矣。
奇怪的是,日本人往往喝上少量的酒就醉了,他们常说:“日本人的酒量不及中国人的十分之一。”据最近医学界人士的分析,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的食物以海鱼为主,动物脂肪少,体内缺少一种酶,所以容易酒醉,而中国人和西方国家的人动物脂肪吃得较多,体内的酶能较好地起到分解酒精的作用,所以就不容易喝醉。
平时一本正经喜怒不形于色的日本人,在开始喝酒时,犹规矩矜持,但三杯落肚便飘飘然起来,喧哗叫嚷,逗趣打闹、哭哭笑笑、疯疯癫癫,怪状百出。日本人对中国之传奇人物非常熟悉,尤对济公情有独钟,大概是因为济公在酒醉后之神态与日本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很多人把晚上10点钟后的日本城市称之为“醉鬼世界”,亦非夸大之词。那时候,非但在餐馆酒店中,甚至在人行道上,站台上,列车上都有醉酒者,踉踉跄跄者有之,东倒西歪者有之,念念有词者有之,倒地昏睡者亦不乏其人。在其它国家,对付醉鬼总有一套管理方法,至少也得在收容所中挨上一夜,但是在日本,警察对他们却听之任之,除了规定酒醉后不许开车外,其它都不深究。
日本人称艺妓是日本酒文化的代表人物,此言一点也不假。艺妓是世界上惟一只卖艺而不卖身的妓女,她们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客人一进门,她们先敬三”疲ú⑶沂乔寰疲谝槐惶跬确钌希诙杯双手托盘鞠躬奉上,与客人海阔天空地谈过片刻后,再上第三杯酒,但到此为止,以后绝没有第四杯酒了。此时,客人最多只不过是半醉而已。此后,客人可以点上一曲清歌,笙箫鼓笛、琵琶胡琴亦任你挑选,如果你意犹未尽,还可请工艺妓画上一张水墨画,山水、人物、风景画等都是她们拿手的。
东京银座街的艺妓是艺妓中的佼佼者,但消费甚巨,日本人说“没有去过银座街,没有过过银座街的夜生活,就等于没有到过日本。”此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你也得留意一下日本的顺口溜,“三杯酒,清歌数曲画一幅,百万日元付诸东流。”
外国人说日本人是“工作狂”和“经济动物”,并对他们既妒忌又望而生畏,这是和日本国民的勤奋精神分不开的,可是人毕竟是人,“一张一弛”是人体生理节律,因此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日本人喝酒休息,调整身心,用酒来消除疲劳就成为十分必要的了。实际上,酒在今日之日本,是起着某种平衡剂的作用的。日本经济学家把酒称之为日本社会的润滑油,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代日本人与酒
日本的男女都爱喝酒,据说日本的饮酒人口超过6000万,这在亚洲国家里是比较罕见的。
公司职员在下班后经常和同事出去喝一杯,交流感情。喝醉回家后受到老婆的责骂后,常说“这也是工作”。这句话一半是借口,一半也是他们的真心话。如果老是拒绝别人的邀请,就会被认为是“难以交往的人”。对难交往的人,日本人如果往好里评价的话说你是“有个性”,但实际上这个“有个性”的真实意思是说你和别人不一样,不容于团体。对于非常重视“和大家一样”的日本社会来说,这就可能被大家所孤立。但是,这个倾向在日本年轻一代人身上正在逐浙减弱。
学生们喝酒,大多是大家凑份子,这一般称为Compa或“喝酒会”,Compa这个词是从英语Company派生出来的。从这个词派生出来的还有混合Com,这是指两个互不相识的小集团凑在一起喝酒。基本上是指男女两组聚在一起喝酒。大体上可以想像,这种场合较之饮酒、其作为男女社交手段的意味更浓一些。
在宴会上,有互相敬酒的习惯。不单敬自己周围的人,有时还要拿着酒壶啤酒瓶到离自己座位较远的座位敬酒。别人给您倒酒的时候,作为礼节,应该把酒杯拿起一点。假如别人敬的酒,一口气就喝完,马上就会有人把您的酒杯斟满,这样连续几次很快就会醉了,所以,在日本的酒席上,节制着喝也是一种窍门。
酒与法律
从1992年4月1日起,日本废除酒的等级制,酒的税金实行一元化。
以前日本清酒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而现在1干公升的酒税一律为14万5百日元。1996年税制改革后,导入了关于发泡酒的特例制度,随后在1997
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劝告下,又调低了威士忌和白兰地的税率,在此同时,提高了烧酒、烈性甜酒的税率,酒的税率级差大幅度减少。
卖酒的商店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以前酒类零售执照受人口及店店之间距离等限制,到2003年9月将全部废除。从1998年起,已在逐渐缓解。24小时方便店、超市、家庭用品中心或医药店等都可以售酒了。
日本有“禁止末成年者饮酒法”禁止20岁以下的人喝酒。但是,大多数的人在20岁以前就尝过酒的滋味,考进大学后,一般人就在公众场合喝酒了(当然这里也有个人差别)。可是,假如不留级,顺顺当当地考入大学的话,才只有18岁,未到日本法定喝酒年龄。一般来说,日本社会对于高中生饮酒非常严格,而对于未成年的大学生饮酒就是睁一只眼闭一眼了。
一般酒的种类
在日本,日常吃的有日本菜、法国菜、意大利菜、广东菜和四川菜,所以日本喝的酒种类也很多,一般有下列几种:
■啤酒
啤酒是在19世纪末引进日本的,虽然历史不长,但现在是最受欢迎的酒。宴席上,最初干杯的就是啤酒。在非正式场合,如居酒屋等小店,人们最常说的“先来一杯啤酒”或“先来一杯生的”,所说的“生的”就是指生啤酒。
在自动售货机上也可以买到啤酒,一般350ml罐装啤酒的价格是220日元。啤酒厂商主要有朝日,三得利,札幌和麒麟4大厂家。近年,为了振兴地方,每个地方有自己的地方啤酒,而这种地方啤酒不在自动售货机出售。
■日本酒
日本酒又称清酒,它的历史很悠久,可称为日本的国酒。在日本只说酒的时候,通常是指日本酒。饮法有冷酒(低温)、凉酒(常温)和热酒(又分为温酒和热酒)3种。也有以日本酒作为基础的鸡尾酒,但是喝的人较少。
以前,日本酒有特级、一级、二级的差别,但是法律更改以后,取消了级别之差,只有根据个人喜好来区别了。一般按口味分为“辣味”和“甜味”,此外还有口感、香味、及两者的平衡等标准。
这种味道上的差别主要来自酒的制法。作为原料的米、米的精制度、以及酒曲的种类都可以从酒的标签上读到,但是酿酒用的酒窖的特性要靠舌头来品尝,无法具体划分标准。日本人在造酒时,主观的、精神性的要素考虑的比较多。
在日本还可享用到有地方特色的当地酒。这也大大增加了饮酒的乐趣。
■烧酒
烧酒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蒸馏酒,为酒精度25%以上的高度酒。烧酒根据酒税法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是连续式蒸馏机上蒸馏制成,酒精较高,但没有什么个性,比较柔和,为一般人所接受;乙类是经过单式蒸馏机而成,原料的香味残存较多,比较有个性,对此喜欢或不喜欢者的划分比较明显。
烧酒的饮法是兑热水喝或制成或加冰块、苏打水、鸡尾酒。烧酒的鸡尾酒除了乌龙茶加烧酒以外,大多数是甜的,还有许多人在烧酒兑热水喝时喜欢加上一颗梅干。
■葡萄酒
近年来,日本兴起了一股葡萄酒热。主要是葡萄酒中的多酚对健康有益,特别是红葡萄酒中含量较高。而且喝葡萄酒比较讲究气氛,所以在青年女性中,喝葡萄酒要比喝烧酒和日本酒的多得多。但是谁也不知道这究竟能维持多久,威士忌和白兰地的爱好者一般是维持现状,没有什么起伏。
喝酒的场所
喝酒的店决定了喝酒的花销。合租大楼看似简朴的小店,酒价也足以杀人。
让人比较放心店是墙上贴满菜单和价格的烤鸡店或居酒屋。这类店往往门口挂有红灯笼,所以总称为“红灯笼店”。这一类店里喝的是啤酒,烧酒和日本酒。
最近虽有所减少,但依旧相当普遍是SNACK。英文意思是轻食或小吃店,日文则是小酒店的意思。在日华人则称其为“思那苦”。白天卖点午餐或干脆不开。晚上就变成了小酒店。有的店有色情服务。通常这种店有一个“妈妈”即女主人管理店铺,另外还有店员协助“妈妈”,而这些店员大多是女的,兼有服务和陪酒任务。在红灯笼的店里,主要注重客人与客人之间的交流,而茶点铺里则比较重视以“老板娘”与陪酒女与客人的沟通。这里的客人多为手头有点钱、肚里一肚子苦水的4、50岁的上班族或快退休的窗边族,到这儿为的是吐苦水、求安慰的。对陪酒女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你年青一点、会点头或会笑,就足够了。所以,经常有不会日语的外国女性在这种店做店员。经常是一个半老头抱着酒壶或酒杯,对着一个女郎诉说苦恼。但其实,说者像是听了国王秘密的理发师、一吐方快,听者则如闻听番话唐明皇、肚子里大叫不懂。一般老板娘总是以她“博爱”的胸怀安慰这些受伤的羔羊。告诉他们,明天太阳还会出来的,你们要“干巴累”(努力)。
“思那苦”高级形式就是酒吧。由专职的调酒员默默地调制鸡尾酒的酒吧,除了宾馆以外比较少见。一般是女郎陪酒,总体上都非常贵。高级的酒吧一般是采用会员制“俱乐部”。
一般“思那苦”、酒吧、俱乐部都有卡拉OK项目。还有一种店,名叫卡拉OKbox(包房)则是以唱为主、以喝为辅的,酒的费用也比较便宜。但也有的游客们为了节省住宿费用,借卡拉OK歇脚。还有利用卡拉OK作为进行色情交易场所。
作为跳舞、交谈的场所,俱乐部(过去叫迪斯科)在东京很受青年人欢迎。这种“俱乐部”的发音重音在于“部”这个字。而重音移到“俱”字上就成了前面所说的高级俱乐部了。
■露天小摊
吃喝最便宜的要数露天小摊了,这里所说的小摊,就是可折叠的袖珍饮食店。白天,叠起来,根本看不出是饮食店,到了晚上,不知从哪里就出来了一位店主,匆匆忙忙地准备开店营业。露天小摊卖的东西不一样,主要有烤鸡串、日本卤味等。在这种露天小摊里供应的是日本酒、烧酒和啤酒。这种小店一般都价廉物美。
也有与酒类无关,专门供应汤面、炒面的露天小摊。还有供应日本传统的豆沙馅点心、烤鱼、烤香肠、烤红薯等的露天小摊。到了神社庙会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摊聚在一起,这种小摊一般都不供应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