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自然之神

(2024-02-02 19:32:07)
标签:

文学天地

文化

分类: 散文·杂感

风·自然之神

 

什么是风,按照词典的解释,就是流动的空气。但“风”是乎也难以定义了。如:太阳风、宇宙风暴、量子风暴等等。那侃起来就无边无际了。此文仅限从地球和人类活动有关的“风”,说开去。

有人说地球是风创造的,我想这有道理。没有宇宙的运动,就没有地球,而只要有运动就一定有风的。也有人说,地球上的山丘原野、川河海洋都是风梳理出来的,我想这也有道理,因为风不管经过那里,都会留下痕迹。这痕迹有时是被巨风如锋刀利剑般胡乱砍杀或翻卷捅掀的,有的是被轻风如丝绸贡缎般搓来柔去或抚摩吻润的。有人说,你看,外面风真大。其实,风是流动的空气,那有什么颜色,但你看到的是风,它会作态,留下表象。这种表象,你感觉到它的张狂迅速,它的自由变幻;你感觉到它的无形中的有形或有形中的无形。风是值得赞美的,它是自然界伟大的艺术家。风是值得调侃的,它能带给我们酸甜苦辣。

  风,这字是能组成词语最多的汉字之一。无论是时令的,如春、夏、秋、冬,早、晚、午、夜,都有风的不同形态;无论是方位的,如东、西、南、北、上、下、左、右,都有风的不同相位;无论是人文地理的,如风度、风范、风骨、风纪、风雅、风韵、风姿、国风、文风、威风、古风、风景、风物,都有风的不同神韵。由风的字意衍生的情感词汇如风花雪月、风雨同舟、遇事生风、沐雨栉风、两袖清风、甘拜下风、满面春风、空穴来风、树大招风、东风压倒西风,也多的不可胜数。风是什么?风原来是一种流动呵。凡有流动,不管他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有关于风的说不完的故事。

   对风描述最好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李峤的五绝《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xia)。”20个字,把风写得惟妙惟肖。季风中人们赞美最多的是春风,经过漫漫长夜,春风会热情的告诉你生命萌动的好消息。白居易的“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崔涯的“动地经天物不伤,高情逸韵住何方。扶持燕雀连天去,断送杨花尽日狂。”,都是表彰春风的优美诗句。小时,家居东北海滨城市的远郊,芦苇荡中的小村里,春风赶走了漫长的严冬,雪化冰消,寒塘始绿,芦笋窜芽,苇蟹出洞,人们的心情也从臃懒中苏醒。但在北京住了近60年,非但感觉不出春风有多得意,有时还讨嫌。北京的春风,往往夹着严冬的余威,从北方一股股的吹来。时而裹着沙尘,甚至搅得天昏地黄,很难体会到春意融融。在这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很大的季节,春风还是潜着春温,让玉兰、樱、桃、梨花顽强的吐蕊,在春寒的间隙中会忽然开放。人们拥蔟着去公园赏花,车拥堵着,人拥挤着,人们懂得“春霄一刻值千金”嘛。但北京的“春雨贵如油”,看到花被干燥、挟尘、清冷的春风摇落的情景,看到杨花、柳絮满街巷的作雪乱飞,北京的春风给人们的生活还真带来不少麻烦。经过月余的忽冷忽热,冬装好象还没有完全换下,一下子就燥热起来,北京的春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暑来寒往,春脖子很短。但春风毕竟伴着生命而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总得感谢它几分吧。

  夏天,骄阳似火的日子里,盼来点风可难了。大树底下好乘凉。小时,全村子也没一棵大树。苇塘里的苇子长得很茂密。年青人赤着脚,钻进去,玩水摸鱼,找点清凉。房后背荫,老人和妇女常带着孩子,坐在小板凳上,扇着大蒲扇熬时光。夜里,许多人不顾蚊虫叮咬,干脆睡到房顶上,借点些许的微风。王维的“纳凉”诗云:“乔木万余株,清流贯其中。前临大江口,豁达来长风”。村外无乔木,却有这一望无际的苇塘,挨着大辽河的滩湾沟汊处,也是避暑的好地方。闲暇的男人,攫把秆嫩翠的芦苇卷成圈,戴在头上;铺成垫,坐在河边垂钓,会有心静自然凉的野趣。无怪乎唐代诗人陆龟蒙有“避暑醉眠从朴野,葛巾筠席更相当。归来又好乘凉钓,藤蔓阴阴著鱼香”的感受。但时有为图凉快,冒险下河洗澡溺死的,炎热也带来了恐惧。但暑假里又是看闲书的好时节。南宋僧人慧开写的一首偈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在房后找个相对阴凉处,躺在干草上读普希金、读莱蒙托夫、读高尔基···;还是很惬意。

在那没听说过啥叫空调的年代,北京夏天常湿热难挡。单身年代,曾在晚上泡在办公室里,甚而,睡在办公桌上享受电扇的微风。“老北京”,夜晚大多在四合院的枣树、槐树下,摆上小桌,泡上一壶茶,边扇着扇子,边喝得汗流浃背。“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男人光着膀子,女人露着胳膊,汗出痛快了,也是爽快。到了星期天,年青人喜欢到远郊去避暑。一早骑车去颐和园、八大处、香山为多,也有不少倒车去八达岭、十三陵水库的。市内,去北海、景山、八一湖的也很多。总之,人们都愿意到空旷的地方消夏。因为这里总会有点风。风在密林的枝叶中,在微波荡漾的水面上,用切切私语,显示它对生活的热爱、多情。三伏天,也会突来一场大风,往往能带来一场大雨,不仅能浇一浇人们心头的火气,也使干渴的大地得到滋润。

熬过三伏,秋风送爽是大自然给人们最好的礼物。秋风吹过,高粱红红的,苞米黄黄的,稻谷橙橙的。秋是收获的季节。“秋之韵”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乐章。东北的秋天是很短暂的。记得念中学下乡秋收:当夜凉如水,虫声四起,繁星满天的时候,收割那沾满寒霜的高粱、玉米、稻谷的情景,真是辛苦有加。北京的秋天是美丽的。不仅五彩缤纷的秋菊点缀着京城的大街小巷,“西山红叶”更是北京金秋的杰作。京城的大小公园,游人如织;被高楼大厦挤得透不过气来的城里人,驱车到远郊,或采摘、或登高、或吃农家饭,或赏中秋月,也是乐趣无穷呵。但秋是冬的前夜,“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场秋雨一场凉” “秋风秋雨愁煞人”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燕群”,秋又易给人带来伤感。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那简直是对秋风的谴责了。欧阳修的名篇《秋声赋》,读来,由感自然而叹人生,令人百感交集,黯然神伤。人到了退休的年龄,那是人生旅途的秋天呵。但对风景的感受,实在是因人的心境而异,还是乐观豁达的好呵。对秋日理当格外的珍惜呀。

如说凉是秋之性格,那寒冷就是冬季的写照了。家乡的冬天,风沿着辽河两岸,在广漠的原野上,尽情的呼号,显示它对丑恶的愤怒和狂暴。在玄色的天地中间、群树挺拔,河海坚实,人也格外的坚强。我靠妈妈做的棉衣,抵挡上学路上的风雪,抵挡帮助爸爸推着排子车卖蔬果,遭遇的冷寂和刺骨的寒风。

小时候,冬天里常跟爸爸到农村附近去打柴草。有一次,在稻田边刚把打好的柴草捆绑好,爸爸说:抽袋烟咱就回家。没想到,爸爸点烟的火柴顺手一丢,火乘风势,呼啦一下子把野草点燃了。我和爸爸慌得不行,赶紧用靶子灭火。但那火四处奔撩,远处还有农舍,多是茅草房。若是火进村了,爸爸得坐牢啊。但爸爸没有慌。他向四周查看,终于发现稻田的四面不远处有旱渠沟,火不易过去。我们就沿着旱渠沟寻找余火。经过半个多小时,终于把火扑灭了。在寒风中,汗流浃背。我深深地感觉到生活的不易。

北京的冬天,没有太大的脾气。伴有一场大雪,人们会感到欢喜,孩子乐得想在雪地上打滚,情侣们会在雪地上拥抱,留影。老人们伸展双臂,呼吸着难得的被雪清洗过的空气。“燕山雪花大如席”,实在难得。雪下的越大越好,这叫瑞雪兆丰年。寒冬是春天的孕育者。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四季的风呵,你是自然之神。风是地貌的雕刻师,造就了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残丘、雅丹地貌等等。也因为有风,地球村才有了山川草木;因为有了你,地球村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万物之灵的人们,正在认知你,适应你,驾驭你。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为的刮风,夏天吹热风,冬天吹冷风,你如何受用。如果乱刮风,给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会带来烦恼。风,读懂你不易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