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远航
   
 ------临洮县文峰中学校歌
 
        
 词:   于平  张建忠  崔治礼
      
  
曲:  孟美璋
 
岳麓巍峨,洮水流长,
文峰中学屹立其上;
文运昌盛,百花齐放,
莘莘学子快乐地成长。
明德博学,闪烁智慧之光,
笃实创新,展现远大理想。
啊,文峰中学,求知的殿堂
我们从你的怀抱中展翅飞翔
 
 
貂蝉故里,彩陶之乡,
文峰中学星光闪亮;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
英才辈出青春在飞扬。
勤学致远,播撒雨露阳光,
和谐奋进,谱写人生乐章。
啊,文峰中学,知识的海洋
我们在你的目光里扬帆远航!
 
附:1.于平老师修改稿
  
  岳麓东立,洮水西长,
  文峰中学矗立在中央;
  
文运昌盛,百花齐放,
  莘莘学子快乐地成长。
  明德博学,闪烁智慧之光,
  笃实创新,展现远大理想。
  啊,文峰中学,求知的殿堂
  
我们从你的怀抱中展翅飞翔
 
 
  貂蝉故里,彩陶之乡,
  文峰中学熠熠闪亮;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
  英才辈出青春在飞扬。
  勤学致远,播撒雨露阳光,
  和谐奋进,谱写人生乐章。
  啊,文峰中学,知识的海洋
  我们在你的目光里扬帆远航!
 
后记:2013年7月17日,暑期来临之际,本人受张校长委托为我校撰写校歌,经悉心回顾学校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理念,以及本人在文峰中学工作8年的感受,于7月19日上午写成讨论稿一,下午经修改又写出讨论稿二,下午五点拜访了在歌词创作上颇有建树的于平老师(现临洮中学党支部书记于基高,笔名于平),听取他意见后晚上又有了三稿。20日下午,于平约我见面,收到了他的修改稿。他的修改更符合作曲的需要,更为简练。但是,也不得不删去了本人精心构思的一些精彩的句子。当然现代诗与歌词创作还有一定的距离,歌词写作要尽量给作曲家留下空间。他非常谦虚,让我再次推敲,于是我还是对他的修改稿做了进一步地修改。我认为,“岳麓巍峨,洮水流长”,比“岳麓东立,洮水西长”更具有气势和活力;“屹立”一词的意思是像山峰一样高耸挺立,常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多用于人或精神,但用在此修饰学校更为恰当,突出了学校的精神;“熠熠闪亮”改为“星光闪亮”更妥,因为前者多修饰器物,而后者内涵深广,其中寓含着我校像一颗明星升起在陇原上空 。
 
附2:校歌初稿
 
     
   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1993年金秋,天高气爽,丹桂飘香。从中师毕业的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登上了三尺讲台,开始挥洒初为人师的豪情,着意描绘自己的青春画卷。
    一十四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我还是二十刚出头的激情四溢的小伙,而今已是度过而立之年的人之父亲;当年,我只是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而今我已跨越了求知生涯中自中师而大专、本科再读研的三座高峰,成为学历达标,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深受学生喜爱的高中语文教师。当年所带的幼童,如今大多已奋战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人生充满着很多的偶然,我所带的第一级学生,有些竟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带到了高三,和他们一同走过了八年。是我,和他们一路同行,引导他们走向了成才之路;是学生,与我共同求索,催促我领悟了教育的真谛。回首来路,感慨良深,往事象一串串珍珠在我眼前闪耀,难以忘却。
 
一句话的力量
 
    初为人师时,我在一所小学任教,带四年级数学和音乐、体育、自然等课程。我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认真授课,精心地设计并科学地安排作业,每晚都只布置一道有趣的思考题,要求独立完成,也可在家长的辅助下完成,并提倡一题多解,在第二天解答,有时还设置小奖品鼓励他们。这类题的特点是源于课堂,高于课堂,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优秀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好评。
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解析一道家庭作业题,讲了四种解法后,满以为我的解法尽善尽美,同学们都露出了钦佩的神情,我也沉浸在快乐之中。突然,一位胖乎乎的男孩慢慢地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不知……”同学们都向他投去了怀疑的目光。我当时心里一惊,让他到黑板上验算,他的解法新颖,简便快捷,竟比我的所有解法都高出一筹。我伸出了大拇指,激动地说:“很好,我敢断定,你将是我班未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同学们发出了雷鸣般地掌声。
     两年后,我因参加自学考试取得了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文凭而调到了中学任教,那位同学也升到了那所中学,因未分在我班,又不给他带课,自然无机交流。偶尔一见,也只是打个招呼。五年后,我带高三,他也上了高三。应届那年他落榜了,主要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母亲又患重病,耽误了他的学业,老师们都无不为之惋惜。我找到了他,想开导他。未等我的话说出口,他就说:“老师,我知道你的来意。你放心,即便是为了你七年前说的那句话,我也要考上大学!”当时,我愣住了,我的思绪又飞到了七年前,眼前又复现了我赞赏过他一幕。      一年后,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我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他理想的大学――天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他名叫石永强,后更名为石作鑫。
   这件事过去四年了,但久久索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一句不经意地赞赏,竟让一个孩子永铭心间,对未来燃起了无限的希望。我在心里说,教育是需要鼓励的,赏识教育的魅力无穷。
                           学生们称我“船长”
 
      我在乡下工作了整整十二年,这十二年是我在教学上探索、实践、提高的十二年,也是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十二年。
     乡村孩子生活的空间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视野,但农村艰辛的生活赋予了他们城镇孩子无法享受的人生体验。因而,他们往往意志顽强,善解人意,学习上懂得勇于拼搏的重要,生活上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辛。他们淳朴善良,心灵纯洁得像白纸一样,只要老师能平等地对待他们,他们就愿意向你吐露心声。
     我有一个名叫石荟琴的学生,,正在中华女子学院人力资源系读大三,多次来信与我交流。写信畅谈首都北京的发展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和信心,说她有农村生活的体验是她今生最宝贵的财富,考研是她近期的奋斗目标,近期又读了哪些书……
     她还说,同学们大都很喜欢读我的文章,并珍藏着我以前写的部分作品。她给我推荐了几个全国知名的文学网站,并要求把我的近作发到网上。在我任临洮三中校报副主编时,她提议征集一期该校考上大学的学生作品,以期让师弟师妹们了解大学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希望我趁年轻积累素材,把人生的体验、教学的甘苦用文学形式艺术地展现出来,用艺术点亮生活,用情感温暖人生。不要和大多家长一样,把子女的成功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续;不要因为培养孩子而放弃或放慢自己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因为父母的成功与子女的成功并不矛盾,它们是不同质的成功。家长实实在在地坚守自己的诺言,努力地进取,便是对子女的最好指导。他这样说的原因是我曾说过教育学生和子女占去了我的大部分时光,无机再提笔抒写自己的心声。我知道事实上是我的惰性在作怪,万没想到却被学生一语道破。
她还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同学们都戏称我为他们的“船长”,他们相约要和我一同云帆高悬,破浪远航,当然不允许船长不优秀。他们祝愿我桃李遍天下,并说能看到我诗文集的出版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她愿意向我倾吐心声,和我平等对话,是师生关系融洽的表现。她睿智的言谈和中肯的建议,让我眼前一亮。我为培养了一大批善解人意的优秀学生而自豪,也为我平日实行民主教育的成功而万分惊喜。我深感任重而道远,我要做得更好,我没有理由停下奋进的脚步!我要不断地悉心学习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大师和魏书生、李镇西、高万祥等当代教育专家的教育理论、教育艺术、爱心情怀和敬业精神,并用心体会和实践,开辟我语文教育的新天地。
 
奇文共欣赏
 
    教学、阅读、写作,三重境界合而为一,是我语文教学生涯的全部内涵。许多文学作品给了我以精神和灵魂的强烈震撼。我觉得书籍是通向心灵的小径,写作又是我生命的一个寄托。对我来说,从事语文教育和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一种事业,更是我人生理想的追求。
   2002年,我班应届毕业生学生杨瑾以547分的优异成绩居全县文史类第一名,被全国知名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录取。该同学是我带的第一届高三毕业生,她的成功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她临上大学前,我送她一套《中华上下五千年》和电子光盘。两月后,她来信说我平日授课时既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又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引入生活,让她体会到作文是流露真情的最好方式,从而爱上了语文。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向我索要课外阅读书目以供她参考。我本无系统的阅读目录,为了回答她,我特意盘点了一下自己多年来研读的最有价值的书《红楼梦》、《中国人史纲》(柏杨著)、《中国人走出死胡同》(史仲文著)、《京华烟云》(林语堂著)、《文化苦旅》(余秋雨著)、《尘埃落定》(阿来著)《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著)等30多部,并将书目寄给了她。
    一年后,她来信说,其它书较好找,但为了找《中国人走出死胡同》,她费了好大的劲,最终从国家图书馆才找到。该书让她学会了从不同视角了解中国的方法,也启迪了她学习专业课的思维。后来,她给我寄来了一本余秋雨先生著的散文集《借我一生》(上有余秋雨先生的亲笔签名),对我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来说,就显得弥足珍贵。
     她现在读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可谓前途无量。她的学识早已超过了我,但还是常常与我主动交流,最多的话题还是互相推介好书,谈读书的感受。
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广泛的阅读给了我源头活水,勤奋的练笔涵养了我生命的厚重。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的琼浆,才会有常新的思想,才会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才会赢得学生的欢迎。
   这样的故事很多,限于篇幅,难以尽述。就让它永留我的心间,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岁月的长河滚滚向前,有时平缓流淌,有时巨浪滔天,有时若深潭映月,有时若飞瀑流泉。有书香为伴,有学生的成功,再苦再累,我也无憾。而今,年富力强的我,奋战在高中教育的第一线,每每忆及和学生一起走过的路,颇感欣慰,就更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而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信念。
    和学生一起成长,我觉得永远年轻、快乐、幸福。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追求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功,我尽情感受学习无限、发展无限的魅力!
 
 
                                                              200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