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琴路上,点燃一盏心灯前行

(2012-07-11 10:23:11)
标签:

钢琴

学琴

心灵

感悟

智慧

分类: 学艺痛并快乐着

            http://s14/middle/4fa2a52dgc4848a0a0dfd&690

    我和钢琴约会了,但还是有点忐忑,对于未来阴晴不定的天空。正巧袁泉和于佳的《孩子学琴那些事儿》面试了,捧在手里徐徐翻看,仿佛一池睡莲笼罩在金色的阳光里,心慢慢坦荡渐渐从容。我想我找到了一件适合自己的武器,武装从内而外,坚定了我们的学琴之路。我们的共鸣是:音乐的真正魅力在于它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感悟。

                                  用音乐点亮孩子的智慧


  我一直相信,手指的灵动会促进大脑的发展,手的动作越复杂,就越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确实,现代医学也证明了这点。

学习钢琴,乐谱谱表是分上下两个部分的,需要孩子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这就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听辨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促进孩子整体智力的发育。
  没有科学的确切证据能够证明学乐器的孩子一定比没学乐器的孩子聪明,但音乐本身就像一扇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窗户。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经过乐器的学习,可以使他较快地找到打开这扇窗户的钥匙。学乐器不仅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广阔的视野,有利于他的智力开发,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道德、情感、性格等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形成往往不易被人们察觉,却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他的未来和事业起着我们预想不到的作用。

http://s15/middle/4fa2a52dgc4848ded764e&690

 

                              用学乐器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学乐器和所有学习一样,首要的是。学乐器的时候孩子要集中注意力,听懂老师说的内容,掌握演奏技巧,并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将技巧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到了下节课,在回课的过程中老师会发现孩子还有哪些欠缺,并通过专门的练习强化演奏技巧,直至孩子完全掌握。
  将这个过程投射到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上——孩子要在课堂上学到老师新教授的知识点,回家要通过做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到了考试的时候孩子会暴露自己的不足,老师再通过练习强化所学知识。
  学琴的过程几乎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新教授的技巧要怎么掌握,两只手要怎么配合,怎么解决音准、节奏的问题,这些东西除了老师教授,更多的是要孩子自己去体会、去发现、去解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琴上遇到的问题,他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感到更加轻松,因为解决问题的技巧他都掌握了,而这些学习点是彼此相通的。

http://s7/middle/4fa2a52dgc484927efe36&690
                                     
用学乐器培养孩子的韧性


  在学琴的过程中,孩子遇到坎儿是必然的。
  手型控制得不好、技巧掌握得不够、演奏得不熟练……种种问题几乎贯穿孩子学琴的始终,怎样度过这些沟沟坎坎,需要孩子的毅力和克服问题的决心。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琴本身就是一种挫折教育。

喜欢书中这句:孩子就是这么简单,他像流动的水,你给他多大的容器,他都能填满,重要的是你想把他装在什么样的容器里。

案例:琴童孟威(琴龄5年)
  无疑,孟威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用他妈妈的话说,没看他怎么学就考满分了。老师喜欢、家人宠爱、学得快、长得可爱、个性坚强,孟威常常在同龄孩子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
  孟威小小的人生实在是太顺利了,自然而然养出了骄傲的毛病。
  一开始,孟威在琴行学了3年小提琴,妈妈感觉他学得不错就转到了袁来爸爸这里学琴。因为之前老师散漫的教学方式,孟威的基本功非常不扎实。改毛病,成了他的重点功课。
  那时候,孟威满嘴都是意见,为什么非得这样拉?四指能够到,为什么要换二把位?为什么要拉得慢一点儿?我可以拉得更快。我不喜欢这首练习曲,我觉得我这样处理也行……”
  自信心膨胀的直接结果就是——自大。
  袁老师决定给孟威一个下马威。你觉得你可以拉快是吧?我们来比一比,到底谁可以在拉得清楚的基础上拉得更快。你觉得你四指可以够到的情况下不用换把位?袁老师特意挑选了一首练习曲,让孟威自己体会到底是换把位拉得轻松,还是用手指头努力够音更准。你觉得你对乐曲的处理更好?同样的曲子,老师来演艺,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动听。
  说白了,就是用近乎欺负小孩的方式打击孟威的自大。
  经过一段时间师生间的较量,孟威觉得老师说得的确有道理,老师在小提琴演奏方面的确有能力,他对老师渐渐产生了信服。借着这个机会,袁老师跟他彻底地谈了一次。
  谈话的开篇,袁老师告诉孟威:我知道你是一个优秀、自信的孩子,你觉得你比同龄人要能干,那么我也把你当成一个有足够判断力的成年人跟你进行这场面对面的沟通。
  那场谈话袁老师坦诚地告诉孟威,他基本功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彻底的改正,会影响他今后学琴的进度和最终可以到达的程度。改毛病就像在一张已经画得乱七八糟的纸上重新描绘美丽的色彩,比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更难。而他身上的那些小毛病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彻底改掉,这中间所要面对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最终放弃学琴。袁老师同时告诉他,只有克服困难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经过那场长谈,孟威下定决心开始改正自己基本功方面的问题。用他的话说,他想做一个真正的勇者。
   
像孟威这样自信心爆满的孩子通过学琴可以磨掉他骄傲的棱角,培养他的韧性。而有些怯懦胆小的孩子通过学琴反而可以培养他的自信。
   
作者用各种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初读此书,觉得它是写给琴童家长的,细嚼慢咽后感悟,它更是一本相通的育儿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