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到底可以触痛多深

(2011-03-04 12:40:19)
标签:

自尊

保护

批评

接受

承受

压力

育儿

分类: 育儿感悟与困惑

   

http://s12/middle/4fa2a52dh9def2e69e1db&690
http://s5/middle/4fa2a52dh9def36b104f4&690

http://s5/middle/4fa2a52dh9def36fd5264&690

 

    一谈到孩子的自尊心,想法很多,更多的感觉那里是个雷区,不能越雷池半步,因为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尊重,对他们心灵的透悟,也更加理解,如果他们的小小心灵受到侵害远比肉体受到伤害造成的疼痛更加难以愈合,所以很多时候实施的是保护措施,把他们置于一个无尘的环境里,可是随着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频繁,接触的各种事情各种人越来越多,我们的保护能力也就越来越弱,最近,陪小人儿去美术班试听,让我有了触动:孩子的自尊心,可以去触痛,但多深为宜呢?

格莱尼的美术启蒙班是朋友推荐的,我单独去考察的时候,偏巧赶上对面的市图书馆里正在举行他们的画展,进去一看,对于不懂美术的我来说,是种震撼,我喜欢那种不拘一格、自由自在画画的感觉,于是初步就定下来去这里了。

201132,带着俏俏早早来到格莱尼,小人儿很快被墙壁上千奇百怪的图画吸引,连上厕所都不停地转动脑袋,不住嘴地告诉我:这幅图像什么,那幅图像什么,因为那里的墙壁也被涂满了图画。上课的Y老师用夸张的表情、风趣的语言引得孩子们哈哈个不停,小人儿也乐在其中,还不忘时不时朝我挤咕下眼睛,让我一起分享她的快乐。

毕竟都是些4岁左右的孩子,让他们一直集中注意力有点困难。很快,Y老师整顿课堂秩序了:今天你们好像特别兴奋,那位大哥,你就一直用袖子在那擦擦擦(用袖子擦桌子);后面的小姐俩真是我见到的最亲密的(脸对脸没听讲)。Y老师边说边用肢体语言配合,没被点到的孩子就用目光寻找确定到底是谁,伴随着哈哈的笑声。俏俏不可避免地被点到了,因为她刚刚把腿扔到了椅子背上一下,“老师好像是第一次看到你,但你这是练舞蹈呢吗?脚都抬这儿了。”Y老师点到为止,继续他的精彩讲课。对于小人儿在大庭广众面前被批评,我是第一次遇到,偷偷观察她的情绪,除了有些许羞涩,并没有太大起伏,行为也收敛了好多。可是没多久,小家伙因为坐得扭来扭去又被关注了:“老师有点不高兴,小女生坐有坐姿,站有站姿,你如果像个公主一样把脖子抻得长长的,我会很高兴的。”我听得出,老师已经讲究了说话的方式,给小人儿留了面子。端正的姿势保持了没多久,小人儿把两臂抻开松垮垮搭在了后面的桌子上,老师又发话了:“你这么歪歪着,像喝了一样。”接连被点到头上,而不是表扬,我有点担心,小人儿的自尊心很强的呢,她会不会不喜欢这个课程这个老师了呢?

一直暗中观察小人儿的情绪状态,毫无大碍,课间问她:你喜欢这个老师吗?原以为她会摇头,小家伙却很肯定的说喜欢。后半堂的课程小人儿过得很愉快,因为在砂纸上动手画画了。她画的大公鸡锦簇的脖颈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但小家伙把公鸡脸图的惨白,在老师的指导下,变得容光焕发起来。回来的路上,我说小人儿画的是一只生病的大公鸡,因为发烧儿面色苍白,后来涂进了点粉色,表示退烧了脸色渐渐红润,最后病好了色彩增多神采飞扬。小家伙也同意。

我们在推崇鼓励式表扬式教育的同时,越来越忽略了批评式教育。孩子们力量达不到的他们做到了,我们鼓励夸奖;他们力所能及的做到了,我们还在鼓励表扬。在泛滥的表扬中,孩子变得开始张口要掌声、要鼓励、要安慰,他们越来越听不得半点批评,哪怕是他们早就意识到是自己的错误,心里能承受的别人的点评只有成绩没有不足。

固然,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艺术的、委婉的说服教育往往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社会是如此之纷繁,我们在提高自己育儿技巧、学习育儿方式的同时,没法要求每个人都像育儿专家一样读懂孩子的心再跟他说话交流,很多人会直言不讳,甚至毫不留情地批评你的孩子,指出他的错误,难道因为这种不易为人接受的传递方式,我们就放弃接受批评吗?孩子总在阳光下的自尊突遇暴风雨,我们不能躲避,只能选择面对,而要坚强面对,日常就要经历风吹雨打,让孩子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坦然地承受批评带来的压力。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理解孩子第一时间受到批评时感到的委屈,因为他和我们大人一样要面子,都想在人前留个好印象,如果他确实没有做错反而是别人误解了他,他对待这种批评的负面情绪会更大。

*孩子的行为很明确,他就是做的不端正不正确,其实在他的行为字典里,自己已经意识到做的不妥,别人对他的批评在内心已经接受,但表面上不能顺从。留点时间空间给他,让他自己先学会消化,让自己的内心强大。

*批评可以是一剂副作用很大的药剂,听多了却化解不开,淤积成一副毒药,在狭隘的土壤里孩子的心灵越长越畸形,但它也可以是助推器,帮助你克服缺点,变成下一轮表扬的动力,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面对突如其来的批评,理性地接受,面对莫名的批评,从容地承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