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关系:管教与冲突的化解

(2012-06-18 17:11:09)
标签:

杂谈

http://s2/middle/4fa2334btc2bb9a837971&690

 

 

 

(1)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快乐的

         圣经里有句话说得好:“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其实,生活中没有一个父母喜欢打孩子,当我的孩子真的做错事情时,为了纠正他不得不执行相应的后果时,每次我心里都不好受;甚至有时还会有逃避的想法:如果我没有看见该多好,这样我就不用处罚他了。没有人喜欢冲突,尤其是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冲突。可父母既然立了规矩,就一定会有冲突。

 

       所以,父母立好规矩之后,接下来就要做好心理准备,认真思考该如何面对和化解冲突。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痛苦,但父母的目光要看得长远,“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因为经过管教结出的果子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明事理以及父母心里更大的平安。相反,如果父母疏于管教,就要常常背负忧虑的重担——担心孩子今天又打了谁,又抓咬了谁,是否又要被老师“请”到学校训话。所以,在管教的时候,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做父母的即使矛盾、不舍,也要按照规矩执行惩罚。

 

        我的经验是,通常我打孩子屁股的时候,要孩子把脸转过去,趴在床上。父母打孩子时千万别看他的脸,不然就会因为不忍心不下去手;让孩子背对着自己也是让他知道,其实父母不喜欢打他。此时,父母还要注意的是,还不能带着怒气管教孩子。很多父母一边打孩子一边气愤地骂,打完了之后,又跟孩子说:“我打你是因为爱你。”时间一长,孩子会认为“原来打一个人就是代表着爱”,或是“其实你打我是因为你生气,你打我是为了解气,还说你爱我”。如果这样,那就造成了相反的效果。只有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管教孩子,不放弃不妥协,坚持不懈地帮助孩子遵守规矩,这样的管教才能结出甘甜的果子。

 

         我还记得管教我家老四时的情景。老四在两三岁的时候,打他屁股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因为他会拼命挣扎。在孩子挣扎时我不会打他,因为容易打错部位误伤孩子。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紧紧地抱着他,他越挣扎我就抱得越紧,直到他整个人慢慢安静下来,有时需要十五分钟或更长一点时间。当他安静下来以后,我说:“你刚才做错了什么事情?家规里的后果是什么?你是知道的。”这时候我才打他屁股。当然,他肯定会大哭一场,然后我会抱着他说:“没有关系,虽然你做错了,但妈妈还是爱你。”其实,身体的语言是很奇妙的,当我抱着孩子时,心里的那份爱就会涌上来,而孩子也会知道我真的爱他。

 

       前不久,我家老四还挨了顿打。我让他五分钟之内铺好床下楼,但他却一直不行动只顾着玩。五分钟后,哥哥已经穿好衣服下楼去了,可他还穿着睡衣。我就对他说:“你知道你做错了吗?”当时,他还很潇洒地说:“我知道!”我说:“那你准备接受家法了?”他点点头,然后赶紧收拾。我说:“我再给你五分钟,你要全部收拾好,然后我再打你屁股。如果五分钟后你还没收拾好的话,后果就加倍。”

 

       等他把房间收拾好了,我说:“好了,把家法拿来。”他拿来家法就趴在那里。打完之后,他一边哭还一副很生气的样子。一想到他刚才还“无所谓,打吧”的很酷的样子,现在又痛不欲生,我就觉得好笑,但又不敢笑。我对他说:“很痛是吧,下次要记住了。”有意思的是,没过一会他又开心地笑了起来。

 

       其实,孩子做错事情以后承担了相应的后果,孩子的心里也会感到很释放,不会再有什么心理负担。所以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即使面对冲突也不能妥协。圣经里说:“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

 

 

(2)用现实说话,效果更佳

       很多时候我会在家里跟孩子们一起看新闻,有一些不好的消息我也会拿出来跟孩子们一起讨论。我认为教导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孩子面对现实。很多家长常常认为:“外面有太多丑陋的事情,千万别告诉孩子。”其实不然。如果孩子在家里看过电影、电视剧的话,那么他肯定已经看过人生最丑陋的一面了,所以就没有什么不能告诉他的。

 

       2009年,北京昌平区的一所大学校园里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有一个年轻人教唆几个不到十八岁的青少年,去抢劫一对大学生情侣,最后把这对情侣杀了。抢到的只是两个手机和十块钱。这些青少年最大的才二十岁(被判了刑),其他几个都未满十八岁。当记者问到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你知道你的父母今天来听审,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他回答说:“我觉得很对不起他们,但他们从小就逼着我念书,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就不喜欢念书,他们老是逼着我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我不要也不喜欢有人管我。”

 

       我就跟我的两个儿子聊,女儿也坐在旁边听。我说:“你们想想看,这个人的父母管他了吗?他是一个受过很好管教的孩子吗?你们看到了吧,一个孩子如果不愿意被管教,父母因此就不管他了,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那个年轻人还讲到他抢劫的原因:想上网玩电子游戏,但没有钱只好去抢,因为靠自己挣钱实在太辛苦了。我就告诉孩子们:“你们想一想,一个不愿意努力工作、一心只想贪玩电子游戏的人,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后果。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管你们,要你们做一些你们不喜欢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学习?你们从小就会整理自己的玩具,会铺床,会按时完成作业……你们养成这些好习惯之后,将来工作时肯定会受益匪浅;否则,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好吃懒做、不负责任的人,给社会带来伤害。所以,爸爸妈妈必须要负起管教的责任。”

 

       这个案例也给父母敲了一个警钟,父母一定要真正肩负起管教的责任。就如《箴言》所说的:“与众寡合的,独自寻求心愿,并恼恨一切真智慧。愚昧人不喜爱明哲,只喜爱显露心意。”

 

 

                                                                                                                                             ——摘自陈怡文著《都是喂了爱:爱中管教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婚姻的盟约
后一篇:勇敢的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