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iddle/4fa2334bta5ba08669569&690
我的父母,对我有很大的期望,其中之一,就是希望过几年,我就能留在他们身边,或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后半辈子一直在他们身边。过年在家的时候,对于父母的不断的叮嘱,动情的话,黯然伤神的表情,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时感觉很有压力,以致回京后一周,也还在那样的负重的情绪中,挣脱不出来。我不忍心浇灭父母心底那种深深地渴望。我也不敢随便地应付,因为若很轻易地承诺,最后将深深伤害他们。
最近,也从家庭教育的书中学习到很多。
我们未成人的时候,接受父母的养育,接受父母的管教和指正。我们同时要顺服他们。
当我们成人之后,我们的关系其实是成人之间的关系,这时候,我们要敬重和孝敬父母,同时,也要成为对方的建造者。
可是现实中,却有很大的挑战。比如在过春节的时候,若我们选择在外度过,或者去配偶的家度过,对父母都是极大的难跨过的关卡,这是大多数人都深有体会的事。
人要离开父母,成为独立个体,预备和将来的配偶联合。结婚后孩子离开家了,父母,尤其母亲,会很受伤,很难接受这种距离上尤其情感上的疏离,突然面对空巢是没有准备的,会深陷孤独中,也想透过情绪和责任再让你回来,回到旧有的状态。
这时候,对儿女真是有巨大挣扎和张力的时候。这时候,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敬?怎样让他们走出误区,开始有喜乐有盼望的生活?
这时候,建立界限是正确的,对父母其实是有益的建造。建造者角色是很宝贵的。可是父母,尤其父亲,很难接受你指出他的问题,他可能想,轮到你来教导我了吗?
虽然原则清晰明确,也是对双方有极大益处的,但却挑战重重。我们要带着同理心,带着敬重的心,以及忍耐,来更新父母需要改变的旧观念,来面对冲突,来沟通解决矛盾,就像他们从前一点点引导我们一样。
当我们成为建造者的时候,其实,父母年老的时候才真正老有所依,他们因为我们的建造,心境被大大扩张了,不再自怨自艾,将存着喜乐和美好盼望过每一天。
供养所需只是最基本的,敬重父母,成为他们的建造者,帮助他们不断更新,是真正的孝敬。我们做儿女的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
和父母立界限,并成为建造者,这是我刚刚开始学习的功课。
那就每天努力一点点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