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亲不如显亲?
其实,这个现象是很普遍的,认同这一点的人也很多很多。
自古以来,衣锦还乡的孩子总是让父母脸上现出光彩,平添很多的骄傲。
尤其在知识分子中。香港、台湾,海外华人更不例外。
读书不出众,在家默默养亲的孩子,他的感受怎样?
父母心里看重哪一个孩子,就会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因为他们心里怎样思量,就会表现出来。虽然都是亲骨肉。
在外读书的孩子,也是勤勤恳恳。多少年的寒窗,离家在外,有父母的辛劳,还有勉励支撑。对父母也常常是报喜不报忧的。
一朝有了功名,报知父母,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亲,还有乡里乡亲,都传为美谈。
父母说,你看,我有这样这样的孩子。
可是,自古以来,多少的父母亲,背地里,都在怅然若失和孤单中度过,共享天伦之乐,单单在收到孩子家书的时候。
自古以来,多少的读书人,浪迹天涯,只为了显赫的名声?凄然地挂念父母,只能在心里,还有家书里。
期许的名声,可能都不是为自己。然而舍弃的,代价太多了。
养亲的孩子,心理增添了父母的偏心带来的伤害,深深的。养亲的时候,不免在言语行为间表现出来。
在我看来美国向来不太在意赡养老人的。可是麦道卫的书,我在编辑的时候很感动。他有四个孩子,最小的一个是领养的。他向来都是“我最爱的大儿子”“我最特别的大女儿”“我最可爱的小宝贝”……不管他是否成绩很好。是孩子总有特别之处。
其实我爸爸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疏忽。四个孩子,上学不太好的,指责就很多,言语间也难免很多比较。我妹妹就有些丧志了。对父亲的顶撞也就很多。
每位父亲都是值得敬重的,孩子孝敬也是本分;然而,父亲在教养时,也不可常常带着怒气和偏见,去惹儿女的气,免得他以后丧志。
所以,我想,工作在外和读书在外的孩子,无需过分追求名声富贵,以为使父母显贵。他们最看重的,是你的平安,你家庭的和睦。寸草之心难报春晖。但我们至少可以多亲近他们,电话也可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