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个例子,有两所幼儿园,其中一所幼儿园在每天放学前都有一个游戏给小朋友玩的:首先,所有小朋友先围一个圈,然后每一位小朋友都要对身旁的两位小朋友作出批判,把他认为这两位小朋友在一天里做得不对的地方说出来。批评得最好的小朋友,便可得老师一份礼物作奖励。另一所幼儿园,也有相类似的游戏,不同的地方是:每一位小朋友都要对身旁的两位小朋友作出赞赏,把他认为这两位小朋友在一天里做得对的地方说出来;同样,说得好的,便可得老师一份礼物作奖励。
试想像一下,这两所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校内的生活如何?
不用多说,前者的小朋友一定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怕犯错、犯错了不但不承认又怕被人发现,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不会太好,甚至会互相仇视和敌对。
后者又如何?可以想象他们一定过着和睦友爱、充满自信、互相欣赏的日子。还有,这些小朋友一定很喜欢上学,每天必定期待玩这个游戏,等候着别人的赞赏。
你想想,这两所幼儿园教育出来的小朋友,日后的成就有多大分别?若你有一孩子,你会把他送进那一所幼儿园?
很可惜的是,我们都是在“批评幼儿园”里成长的!
爸爸回家了,见到孩子第一句说话可能是:你今天在学校又犯什么错误了?
家长收到孩子成绩表,总是先发现你最差的科目。
你弹了一百个音符,人家最留意你错了的两个。
在学校,老师总喜欢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找学生谈话。
在工作岗位上,领导总觉得工作做得好是份内的,做得不好便大兴问罪之师。
同事间,为求得上司赏识,或者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结果出现不少“马屁精”和“谄媚者”
所以,我们大都自然地成为“批评专家”。
如果反过来会怎样?
父亲下班回家,见到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情给爸说说?”
家长接到孩子的成绩单,先发现孩子与上次考试比进步的地方;
你弹奏了一首曲子,听众对整首曲子带来的感觉进行回味和欣赏;
每当学生有进步,老师就会找学生谈话,告诉学生他自己力求不断进步是多么让老师高兴的事情;
老板善于发现员工的特长,不断观察员工的进步和努力;
同事之间在工作上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打造出一个学习型的健康和谐的团队。
这样,也很自然地我们成为了“欣赏”专家。
你对这两个“专家”的感觉如何?在哪种专家的带领下你更容易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原来懂得“欣赏”别人,是个人进步的开始。这里欣赏并不意味着无视当事人的错误和不妥,而是把欣赏当作一种对人对事的态度,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独有的闪光点和过错背后的积极意义,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当你从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你便会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自觉地成为你的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不知不觉中你自己也会得到进步,你的人际关系也不期然地好起来。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便是这道理。
——摘自邹贤程《美满人生方程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