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商寅泉
商寅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6,083
  • 关注人气:4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都建副中心会给京津冀带来什么变化

(2015-07-17 09:58:17)
标签:

首都

通州区

副中心

京津冀

变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框架下的首都副中心建设,历经多年调研论证,终于水落石出。随着北京市规划委近日明确表态,首都副中心这个提法,由概念、传言、趋向等模糊状态,变得清晰可见,首都确定要建副中心了。
    位于京城东部的通州区,作为首都副中心,将在今后若干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副中心的主要功能,据北京市规划委给出的定义,是“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但从发展看,首都建副中心,绝不仅只是转移一些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它势必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大战略产生影响。
    那么,首都建副中心,会给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什么变化?
    首先是京津冀版图的变化。熟知京津冀版图的人,都明白通州坐落的位置,正好在京津冀这两市一省的中心。而在这两市一省的交界处,又有一块河北省的北三县存在,就是三河、大厂、香河,虽然属于河北,但它们又被北京和天津包裹着。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有些奇怪的版图,必然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框架下有所变化。而把通州作为首都副中心来建设,对河北的这块被称为“飞地”的北三县,将产生很大影响。
    在这方面,通州东部的三河市燕郊镇,早已“春江水暖鸭先知”般地发展起来,随着首都副中心的推展,隶属河北而又游离于河北被京津包裹的三河、大厂、香河,将在副中心建设中大大受益,这是明摆着的。而从版图上研究推理,协同发展作为大战略推进,会不会最终影响甚至改变京津冀当前的旧有版图格局,也是一件可以想象或者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事情。如果有改变,河北省的北三县应当是变化的第一步棋,它在协同发展大棋盘中,会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其次是京津冀经济社会格局的变化。京津冀两市一省,历史上作为一个大的行政区域直隶省,存在了很多年。两个直辖市挤在一起,这在中国也是独一无二。由于北京的首都地位,使得天津与河北多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受到很多客观牵制。前些年天津曾经筹划打造北方金融中心,而河北则一直在自然状态下过日子,从省会石家庄到唐山,还不如到北京方便。这是制约河北发展的客观因素。两市一省的发展,多年来各自为战,河北省更是把首都周边的地区,自嘲为“环首都贫困带”。这种发展格局必须改变。
    应当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构想,的确是大手笔,的确是京津冀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快速发展的最好选择。从这个高度来说,北京在通州建副中心,是京津冀更合理地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如果以历史的眼光推论,京津冀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包括经济社会格局一体化,包括行政区划一体化,包括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是有想象空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