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土壤污染不能再拖
(2015-03-11 15:39:51)
中国目前有两件顶天立地的大事,“顶天”是漫天的雾霾,“立地”是遍地的土壤污染。这两件大事如果没有解决的可能,那么夹在天和地之间的民生,其处境如何可想而知。
所幸,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引起高层的注意。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在谈到环境问题时特别提及土壤污染的问题,她的表述是:“土壤污染问题相当突出,这个问题很复杂,是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纠缠在一起的一个难题。”傅莹表示要下决心定一部法律,专门针对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笔者对中国土壤问题一直十分关注,也一直呼吁全社会和相关部门予以治理。只是中国粮食连续十几年持续丰收,掩盖了国民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视。而粮食持续丰收,恰恰印证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即事物的两面性,丰收使我们十几亿人口不发愁有饭吃,但这连年丰收的代价,就是土壤的被严重污染,是土地的过度劳作,是农业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解决土壤污染,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中国土壤污染,严重到什么程度?全国人大代表、58岁的陈温福院士给出的答案是,我国粮食生产超一万亿斤,这是在对土地进行掠夺式使用的状态下取得的,中国的化肥使用量是全世界的1/3,土地连年在化肥的超强度刺激下产出粮食,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无法自然消解化学成分的含量。目前全国已有1/6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并且污染程度年年递增。作为我国水稻领域最知名的专家之一,陈温福院士的话说得很悲壮:“我这一辈子都在研究种粮食,但我国的土地已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国家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漫天的雾霾,人们能很容易地感受到,但严重的土地污染,不是专业的化验分解,普通人是看不到的。而这就更加突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人多地少缺水,工业化给农业资源带来污染,这些就是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所说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农业问题、土壤问题都不是单纯的农村与土地问题,污染源来自多方面,但最终表现都集中在粮食和其他农作物上,而中国人长期食用受到重污染的粮食,是一件多么令人不敢想象的严重问题。
土地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恶果,是土地板结、沙化、酸化。专家们给出的现状是,黑龙江的黑土地,原来有一米厚的土层,而现在只有40~60厘米。从土壤学的专业上讲,形成一米厚的土层需要三亿年,而我国现在退化的速度是一年一厘米。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壤得不到休养生息,就是在粮食要丰收的追求中,连年过量地使用化肥,以及来自多种重金属污染的水。像黑龙江、河南这样的粮食生产大省常年面临粮食产能多重挑战,土壤污染对可持续发展的反作用,在将来是显而易见的。
土壤污染不仅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事,它关系到中国13亿人口的健康,关系到中国的未来。此时恰逢全国两会,农业专家和大会新闻发言人不约而同地提及土壤污染问题,给全社会认识这个问题和相关部门拿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契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