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9月13日开幕的法兰克福车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按惯例,这么吸引眼球的全球汽车大展,一定会有中国汽车企业拼上血本在此露脸。但出乎人们的意料,此次车展上只有华晨一家,中国的其他汽车均成了看客。
据媒体报道,作为全球五大车展之一的第62届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企业都使尽浑身解数,展示其首发车和概念车,而作为近些年崛起势头最猛的中国汽车企业,却只有华晨汽车举着布局国内外“两个市场”战略的大旗,“形单影只”地出现在车展一隅,这和上届法兰克福车展有众多中国自主汽车企业的“踊跃”形成鲜明对比,这次人是去了不少,但全是看别人的车。
为什么上届车展抢着去,这届车展却忙着闪开,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发生了变化吗?不是。中国汽车企业上届踊跃参展,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觉得只要登上法兰克福车展的大平台,我这个品牌就有了国际知名度。但展出结束以后的效果,让这些企业觉得还不如不去,去了不是“展出”,而是成了现眼。国内有一自主品牌,上届兴致勃勃地参展,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热情关注,但从最后的效果看,由于产品本身的幼稚和其他方面经验欠缺,其展出的车型给公众和媒体留下了“低质量”的印象。这种印象又通过媒体和口耳相传传递给了欧洲消费者。而今年这家企业在申请了参展的意向后,展方组织者鉴于去年的效果,又把这家企业的展位和零部件供应商混在一起。这相当于赔本赚吆喝,还不如不去,于是这家企业选择了退出。
从这家汽车企业的经历,我们可以得出的教训是,当你的产品还不足以和别人抗衡,你就先不要急于出手。当你的内功还没练好,你就急于去上台施展拳脚,到头来栽个跟头不仅把自己毁了,同时还败坏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名声。因此,笔者说,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鲜见中国的汽车,并不是一件坏事,先出去看一看人家先进的东西,把拳头先收回来运运气,是一件好事。
但是,中国的汽车企业目前并不全是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明白人,还是有个别的狂热者,在做着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事,在说大话。比如,国内有家汽车企业的一位负责人,最近对媒体说,本企业三年内要造出元首车,有极高极高的品质。不知道别人听了此话有什么感觉,反正笔者认为此人头脑有些发热。不说他能不能造出真正品质的元首车,仅看一看他现在出的车,其质量的口碑还没有让消费者竖大拇指,还在让车主三天两头跑修理厂,你能够相信他三年后造出“极高极高品质”的元首车吗?退一步说,也可能你造出了若干辆号称元首车的车,但是不是真正有元首级的人物敢用,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中国汽车及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现在是练内功的时候,先把中国百姓用着放心的车造好,是第一要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