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汉译英的赏析
(2010-01-26 21:14:07)
标签:
锦瑟赏析校园 |
《锦瑟》汉译英的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语言准确凝练,意向丰富,意境深远。中国古诗语言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推敲提炼,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词藻,营造了含蓄深远的氛围。这些看似简单易懂的方块字,在诗人的笔中按照行云流水的方式勾勒出一幅含蓄隽永的画面。这就是中国古诗的特色,说一是二,意在言外,给人以朦胧模糊的美感,而英文则讲究准确科学。因此在诗歌的翻译中,将中国古诗英译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能够精确的传达出诗歌中的朦胧美是关键。下面以Turner和许渊冲英译《锦瑟》为例,探讨古诗英译时如何传达原诗的朦胧美及翻译与再创作的关系。
《锦瑟》是历来被人称道的一部李商隐的佳作,虽然字面意思易于理解,但是其诗歌固有的朦胧美隐约让人难以把握。其文字锦绣华美,情意缠绵悱恻。对这首蕴含深奥的诗,历年各家有不同的猜测。有人说是看破官场名利,有人说是追悼亡妻,有人说是抒发爱国情怀。此诗为李商隐作品中最为隐晦的一首,短短八句,用典竟达五处之多。仅仅五十六个字却承载了深厚的感情和难以言表的释然。
(一)Turner英译赏析
Jewelled Zither Vain are the jeweled zither’s fifty strings:
Each string, each stop, bears thought of vanished things.
The sage of his loved butterflies day - dreaming:
The King that sighed his soul into a bird:
Tears that are pearls, in ocean moonlight streaming:
Jade mists the sun distils from Sapphire Sword:
What need theirmemory to recall today?
A day was theirs, which is now passed away.
John A. Turner 1976②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认为:“诗要素有三种;就骨子里说, 他要表现一种情趣; 就表面说, 他有意象, 有声音。我们可以说, 诗以情趣为主, 情趣见于声音, 寓于意象。”③在翻译中我们往往将求信、达、雅。“雅”乃翻译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智“情趣”,这是建立在对文中的主旨把握上仔细推敲提炼的过程。我们看到Turner的译文,假如抛开原诗不谈,仅从字面上来理解他的译文,大致是“宝琴空有五十弦。一弦, 一停, 承载追思想念。圣人白日爱梦蝴蝶。君王叹息魂赋飞鸟。泪是真珠, 在月光流淌的海洋。玉雾蔽日, 自蓝宝石之地蒸腾。今日为何要去, 重温他们的往事。属于他们的一日, 如今早已结束。”Turner将首二句押一韵,尾二句又押一韵,中间死典隔行押韵,如此处理结构清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诗歌是通过文字来传达感情的,此译使李商隐笔下的感觉荡然无存。就整体而言,译文失去了原本的光泽和神韵。
现在让我们再回味一下Yurner的练词。第一句译者采用倒装,着重强调vain(“空无”)放于句首“无端”,可谓是领会到了该句的重点,虽然与原诗的主题“悲”不吻合,但是能与下句中的“vanished things”相呼应,算是不错的译句。第二句“each string,each stop”中用“stop”来对应“柱”显得有些不妥。“柱”是调整弦的音调的“支柱”,它把弦“架”住。“stop”一个“停”
使译文失去了色彩。此外用vanished things(“消磨的事”)译“年华”,第四句用bird(“飞鸟”)译“杜鹃”,虽成全了押韵,但诗意不足,这是所欠缺的地方。在第三句和第四句中,将“庄生”和“望帝”分别译为“圣人”和“君子”,将词义扩大了,如果不加以注释的话,此种方法译典故使读者很难把握。如果完全理解此诗便知这两句的重点在“迷”和“托”。庄周的“迷”是在他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这体现朦胧的意境。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于锦瑟。但是译文中没有明显体现。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蝴蝶”前加了“loved”,回到原文李商隐所提蝴蝶并未与“爱”或“被爱”有关,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为了凑够音节,或是并未理解透彻。后两句抓住了原诗句想要表达的重点——“珠有泪”和“玉生烟”,但与原诗相比,其在传达原诗形美方面有所失。原诗中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月、珠、泪三者难解的朦胧妙境。美玉代表了一个异常美好却又无法亲近的景色,这些缥缈朦胧之物,变成为负载诗人难以实现人生价值可望不可即的怅惘心态的最佳物象。从而把本联和全诗的悲剧情调统一起来,使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这种感觉是读译文所不能体会到的。最后两句因没有典故,相比较而言翻译器来回轻松很多。最为文章的总结和升华,译者处理的比较到位,传达出了那种惆怅苦痛的心情,映射出对人生悲剧性的拷问。总体而言,对于李商隐这首朦胧而用典丰富的诗能译到这种程度已经不错了,美中不足是因为过分强调押韵,是译文失去原本的内涵,造成“因音损意,以韵害意”的结果。
(二)许渊冲先生的英译分析
中国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意在言外, 有弦外之音, 比较模糊。然而正是这种朦胧、模糊为人们提供了表达丰富含蓄感情的最好介质。诗贵含蓄, 所谓含蓄, 并非吞吞吐吐, 也不意味着晦涩诡秘、深奥难懂, 而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描绘, 把深邃的思想, 郁浓的激情, 熔铸于精练简明的语言之中, 寄寓在诗人精心选择的形象之内, 语近而情遥, 含而不露, 使“蓄”意明灭可见, 把读者带到诗句以外的广阔空间, 驰骋翱翔。④许渊冲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歌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曾先后翻译了几十部书,把中国文化的精髓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译成英法韵文。我想他之所有如此深的造诣,很重要一点是他把握住了“言有尽而意无穷”,并且恰到好处地娴熟运用。下面我们看一下许渊冲先生的译文:
The Sad Zither
Each string, each strain evokes but vanished
Dim morning dream to be a butterfly;
Amorous heart poured out in cuckoo’s cry.
In moonlit pearls see tears in mermaid’s eyes;
From sunburnt emerald let vapour rise.
Such feeling cannot be recalled again;
It seemed long lost e’en when itwas felt then.⑤
句一样,重在译“托”上。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幽怨,如闻杜鹃之凄音,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接下两句将“明月”和“珠”合译为“moonlit peals”(月明珠),虽不见“海”字,但“memaid”(美人鱼)足以使读者眼前一亮,联想到浩瀚的“沧海”,这种美好的境界是翻译家在深刻理解原诗的基础上做出的创造性的翻译。“玉生烟”同样达到了如此高的境界,令人啧啧称赞。最后两句,用两个双生词long-lost译为“惘然”可见许先生对词的驾驭能力。但是,在古诗中的“惘然”不仅是对已失去的东西,而是包含了很多,许先生却没有翻译出来,这是一点瑕疵。纵览全文,许先生的译本是对对原诗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完成的,与Turner相比,不仅保持了原诗的风貌,而且将诗歌翻译达到了新的高度,堪称佳作。
参考文献:
①
②
③
④
⑤Xu Yuan Zhong. Songs of The Immortals [M ]. NewYork: Penguin Books,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