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由自在:没有希冀也没有要求

(2008-11-09 21:34:48)
标签:

房产/置业

宋祖德

韩寒

万科

金融危机

婚姻

口述实

情感

臧天朔

杂谈

教育

分类: 2幸福随笔·传奇风云

    下午和晚上都在元大都城墙旁的“露雨轩”喝茶,朋友有事情询问,一一做了解答,天气转冷了,但心情是暖的。感恩这个世界还有能在话语上和心情上理解我的朋友们。有时候傻也有傻的价值。

    任何时候清净往来,任何时候没有任何的奢望,任何时候先为他人作想,任何时候自己多吃点苦让他人安乐。没有希冀也没有要求,只有无条件的慈悲。

    人的心最容易出现无常,负心比感恩似乎更容易出现。冷漠代替了沟通。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人们为了自保,脸比书翻的还快。真诚换来怀疑,假意得到厚爱。颠倒的思想和行为不断的出现在社交的过程。

    要信任人不容易,要帮助人更不容易。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微笑几缕,丈夫气概。

    认可,别太认真;随意,别有执着;本来如此,潇洒随缘。顺其自然!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总会很好!

    爱语,谁都喜欢,安慰他人、随喜他人、勉励他人;

    布施,施比受好,财富施,法宝施,无畏施;

    利行,利益一切,自己所做之事他人获益;

    同事,与其同行,随其所乐,人生游戏,快乐同在。

    自由自在的遵循这些智慧的基本原则。

    四摄法:

    梵语菩萨,华言“觉有情”,即是觉悟的有情众生。菩萨了悟自心,本无生灭,慈心垂视六道众生,枉受沉沦,无有出期,于是广发同体大悲,尽未来际行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以此四种方便法门摄受众生,使一切众生欢喜接受教化,进而信乐佛法,舍妄归真,入佛智海。故知,菩萨外行四摄法,内以无尽的大慈悲心,运用善巧方便度化众生,方能利乐有情,同成佛道。
    一、布施摄:有财施、法施、无畏施。
    即在经济上、学识上、精神上帮助他人,叫做布施,你要摄化他人,必须自有方法。你将财力、学力、体力帮助他人,对方受了你的恩惠,对你自然发生好感,信仰你所说的话,听从你的指挥。就是不大合情理的话,他都会迁就,何况你说的是合情理的正法。人是感情的动物,帮助他人是最能联络感情的。有了感情,做事就顺利,举办义务教育,以及福利社会的慈善事业,都是属于布施摄众生的法子。发菩萨心学佛的人,于此不可不轻视之。菩萨随顺因缘而行布施,若须财,则行财布施;若乐法,则行法布施;若心怀怖畏,便予以无畏施。此三种布施法可交互运用,普摄群迷,令诸众生,远离忧恼,趣证菩提。
    二、爱语摄
    爱语即是温和柔软、欢喜赞叹的话语。谚云:「好言一句三冬暖。」菩萨依众生之根性,善言慰喻,使其充满信心与欢喜,藉由爱语与众生结善缘,再进一步使其欢喜接受佛法,信受奉行,成就普度众生的目的。
    爱语可以包括三种:
   (一)慰喻语,要是有人生病或受到灾难,受到恐怖,绝不可幸灾乐祸,须要用慈爱和悦的颜色和话语去劝勉他,使他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虽然没有多大的力量帮忙他,但这温柔的言语,同情的态度,也可以使他感激你,和你发生好的感情。
   (二)庆悦语,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就是坏人也有好的地方。凡有好地方,我们都应该赞叹他、鼓励他、激发他,使之欢喜,即是助成他向好的地方发展。就是坏的人,也会因此走上好的途径。
   (三)胜益语,是使听了你的话,可以辗转增胜增益。如得少为足的人,你可以勉励他,使他再进一步地求胜。能布施的引之再持戒;学小乘的开导他再学大乘。这些话,都属于胜而益善的。有时不但以柔语劝勉,亦可以硬语呵责,使之感悟,励精图治,只要态度诚恳,都可以摄化他,使他能接受你好意的教导。
    三、利行摄
    菩萨以身口意三业之善行,利益众生,使其欢喜信受佛法,即是利行摄。故凡利益众生之事,无不尽力而为,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冤亲平等的大慈悲心,积极修利他之行,得到众生之尊敬与信赖,使其信乐佛法。
    是自己做的事情,使人得到好处,便是有利于行。父母教养子女,注意子女的身心利益,自能获得子女的孝顺;老师教导学生,如处处为学生的利益著想,也必能得到学生的信仰;长官能顾到部下的利益,也会得到部下的拥戴;菩萨能随顺众生,为众生的利益做诸善事,自然也会得到众生的感荷,而来服从他的化导。
    从前欧洲有个特长于养野兽的人,整天与狮虎为伍,野兽也不害他。有人问他的缘故,为何不被狮虎所伤?他说:这有什么奇怪,你待它好,没有伤害它的意思,它自然也会服从你的指导,不会伤害你了。野蛮的兽群,亦可以感化服从,何况说是人类?所以菩萨要摄化众生,就不可不注意利行的工作。
    四、同事摄
    普度众生,不仅要修布施、爱语、利行三种方便法门,更进一步须和光同尘,与其同行,随其所乐,行同事摄。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以大慈悲、大愿心与大智能,与众生同行所好之事,以此方便因缘循循善诱,令其同沾法益,趣入道果。
    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去共同做事,共同担任工作,共同生活,共同甘苦。譬如说:你没有过商人生活,你说的话商人未必都懂,都接受;你没有过农夫生活,你说的话,农夫也未必都懂,都信受。所以菩萨为了方便度人,示现与各阶层的人物共同生活,共同任事,潜移默化,得到成功。观音大士三十二应身,地藏大士和弥勒大士的化身千百亿,都是菩萨示现和众生同事的模样。
    这四个法子,实是摄受人、领导人的最根本最好的方法;就是世间人事,也不能违反这种原则。我们能以此来宏扬佛法,摄化众生,一定很容易见效。自己虽然修行佛法,或教化人,而说的话不能感动别人,不能使更多的人信受,原因何在呢?一定是自己没有学到这四种方法,或虽学而没有做得好。这是自己可以考验得出来的。
   《华严经云》:「若得善摄众生智,则能成就四摄法。若能成就四摄法,则与众生无限利。」菩萨随化度生,须善解种种方便,故先以四摄法,摄受众生,并效法观音菩萨的大悲、文殊菩萨的大智、地藏菩萨的大愿,及普贤菩萨的大行,以此菩萨愿行,积极教化、接引众生,趋向佛道。如是广行四摄法,在利他当中完成自利,必能圆成无上菩提道。
附录——
    菩萨初发心时,必须缘四圣谛,发四弘誓愿,以广心量,以明趣向。

    第一、缘苦谛;对于六道有情,受无量苦,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

    第二、缘集谛,对于无始以来,所积集的烦恼,发“烦恼无尽誓愿断”之愿。

    第三、缘道谛,对于修道途程中的种种法门,发法“法门无量誓愿学”之愿。

    第四、缘灭谛,对于清净寂灭的涅盘极果,发“佛道无上誓愿成”之愿。

    凡是修菩萨道的,皆依此四弘誓愿,为自利利他的启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