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冰点焦点】心理医生的“心理自疗”

(2007-11-19 11:44:43)
标签:

职场/励志

高考

房产

汽车

科学

文化

感悟随笔

理财

家庭

爱情

旅行

【冰点焦点】心理医生的“心理自疗”
(2005-03-24 06:18:09)
 

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徐玲玲)心理工作者何华彪,曾在央视《大家看法》节目做客,他指出,心理工作者主要是帮助倾诉者了解自己。

但与此同时,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心理工作者在帮助别人,而又有谁,能帮助这些心理工作者?

有人说,心理医生从事的工作,其实也和工程师、美容师一样,他们的技术都不一定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谁也不能指望心理医生一出手就会解百忧,他们也常常失误。他们也有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的可能,“他们想死,谁也拉不住”。

情绪悄然转移,心理医生成“垃圾桶”

“今天是3月10日,一名年迈的老人因自杀情绪前来倾诉……”记者前去采访时,在洪山附近那家心理工作室里,张建正在写心理日记。他告诉记者,写心理日记可以让自己心态平和。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心理工作者笑言自己是心理“垃圾桶”,如果垃圾桶得不到及时清理,心理也难免受到污染——他们在工作时,不仅需要耐心听完倾诉者的讲述,而且还要直观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变化,并从中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此一来,也很容易让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沉浸在讲述中不能自拔。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从事心理工作前,不少心理工作者都需要接受一段时间心理辅导的原因。

如果是心理工作者本身心态并不成熟,或从业时间不长、经验欠缺,往往在接待情绪起伏较大(如正在啼哭、嚎叫)的心理患者时,容易全身心去投入,让自己的情绪无形中会随着倾诉者的讲述去联想,从而导致他们也变得狂躁焦虑起来。

在武昌一家心理工作室,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心理工作者谈到了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他曾经接待过一名十分愤怒的倾诉者,这名倾诉者的老婆跟人跑了、孩子也生病在家无人照顾,他感觉前途一片黯淡,于是产生了自杀情绪。

当天,该心理工作者在没有及时疏通自己想法的情况下,回家因家庭琐事与太太产生争执,大吵了一架。其实,当天他在听完倾诉后,就有了自我心理暗示———自己情绪已经被倾诉者所感染,形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意识,他复印了别人的情绪和思维模式,从而不知道怎么辨别自己所处的环境,导致焦虑而与妻子发生严重争吵。

对此,心理工作者何华彪分析,人的思维状态在很多时候比较模糊,本身就很容易受到影响,当听到的倾诉正好与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推理相吻合时,更易辨不清自己的角色,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理工科、重逻辑推理的人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就会很顽固的原因。

心理工作者如果没有及时清空心理垃圾,不仅影响自己情绪,也容易影响到下位倾诉者。心理工作者刘先生就犯过此种差错,去年,他因失恋,情绪低落了一阵子,还没走出失恋阴影就继续工作。此时,一名情绪激动的倾诉者正好找到他,诉说自己失恋的苦恼,对方还叫嚣“女人没一个好东西”,对此,刘先生居然忘记了要去澄清该男子的看法,这让对方理解为刘在默认,并差点造成该男子对女友的报复。可见,心理工作者在没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时,勉强进行工作,很容易造成“以盲导盲”的局面,结果可想而知。

几年前,某师范院校心理学博士自杀的事情,使不少心理工作者清醒认识到,高学历和文凭,并不足以判断一名心理工作者的合格度,心理工作者应具备特殊的潜质和天赋,这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思辩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悟性等等方面,其最高标准是“参透人性”。可见,一个成熟的心理工作者应该很平和、有专业的自控能力,以保证自己的情绪不受影响。在对待倾诉者时,才能更有耐心,引导倾诉方多透露信息。一般来讲,他们每次工作的50分钟内,应给40分钟的时间让对方倾诉,而剩下的10分钟用来点拨对方。

清空“心理垃圾”,各有高招

如何清空心理垃圾?据记者了解,一般情况下,心理工作者在遭遇问题时,可向更高级别的心理工作者倾诉,而更高级别的心理工作者一般都因自身心理状态成熟、稳定,出现问题可自行解决。在北京、深圳等心理工作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不少心理工作室之间会组织定期的相互疏通、倾诉,以保证心理工作者情绪的稳定,而在武汉,目前相关的督导机构和体制则相对落后。

在面对自己难以控制的情绪时,心理工作者也需要一些发泄的途径,除了向更高级别心理工作者求助外,平级之间互相倾诉,通常也对排解心理问题有好处。

武昌一家心理咨询室咨询师刘强,就习惯于向妻子倾诉,因为他妻子是个心理学硕士,两人之间的相互倾诉,不仅使得彼此心理更容易达到平衡,也能使感情倍增。一次,刘强正好在工作中遭遇到了挫折,恰好又倾听了一位生活极度消极的患者的倾诉,他顿时感染了对方的避世心理,对工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与妻子沟通后,妻子布置给他家庭作业:陪家人看电影、与孩子去游乐园等,引发他对生活的重新思考并调整心态,此举使得刘强走出了心理阴影,经过此事后,他的心态更加成熟了。

平常工作时,心理工作者会时刻对自己进行职业暗示,不断提醒自己只是心理工作者,而不是决定倾诉者命运的人,此类心理暗示也成为积极有效的自我调节方式。

和普通人一样,心理受到影响,是心理工作者工作压力的一面,需要解压。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心理工作者在忧伤或情绪低落时,有各自的高招:或与朋友交流,轻松言谈;或与家人聚会,外出呼吸新鲜空气;听轻音乐、去大自然赏花观鸟等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内心平衡,让情绪迅速恢复平和。

在心理工作者张建的桌上,堆积着一尺多高的案例分析报告,张建告诉记者,一般的心理工作者都会有写作、案例分析、记心理职业日记等习惯,这对保持心态稳定有好处,在记心理日记时,心理工作者可以再次将倾诉者的倾诉内容,在头脑里进行反映,反映时会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反映结束时分析终止,思维也就从情节中走了出来,剩下的是对倾诉者进行的理性分析,记录完后,一段情绪就很容易结束。在记录中,心理工作者无疑再给自己进行了职业暗示,更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

而在平时,多数心理工作者都给人宁静、平和的印象,这大概与他们“涤心净虑”的生活方式分不开,因为事实上,静坐思考已成为不少心理工作者的生活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