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此心安处是吾乡花自飘零原创文学散文漫笔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http://s6/mw690/4fa0854fgx6BqOLdwXj25&690
文/花自飘零
是日,周末,大热。本意走朋串友,讨杯茶,尽个兴。见日光灼烈,热浪阻之门外,不得而归。自知无处可往,唯敛其心性,门庭紧闭,与案上一盆兰草,一袭凉风清渡,也不失几分惬意。
恰好净空了心思,蕴足了体力,复原透支了的元气。前些时日,连熬了几宿月色,白日气犹神无,憔悴的厉害。暗下滋生悔意,自酿的苦果尚需一己品尝,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自愿亦或非愿,已是旧日之事,自是不复重来。只这身子骨已不若年少,三五友朋,围炉夜话,达旦通宵,面无疲色。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不得不心生感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来。
今晨一觉天窗大亮,外面阳气正喧,闲云轻抹,人声车鸣,活色生香。一夜的深眠,自是气定神闲了不少。可见诸事皆不宜过度,放纵,沉溺,无制,久之,皆成恶习,无益于身心。
几日来,读友之文,雅淡而味浓,如叙闲话,又禅意丛生,一股股书香之气轻漾开来,萦绕不去。浸染尘色之心若浴朗朗清月,愈发觉出世间美好之事随处,只消一颗常存美意的细腻之心,一双盛满暖意的清澈之目,去寻求,去发现。
随意翻阅书中简字,纵有感触,亦无作深究。素来慵懒成习,读书之事,早已抛却脑后,且过目则止,常在一知半解之中。古语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吾等浅读潦草,不求甚解,或以书引眠,闲梦一场,着实辜负了诸前辈长者的一番笔墨好意,甚愧。
细想,大抵吾之于书,不过是偶感其间之恬淡,品其中之韵味,以作冗繁时日,荒芜心土之休憩,甚或消遣时光种种。素无大志,亦从不枉作云里雾里之幽梦,讨个名取个利的。故从心所欲,于人于己,无伤,即可。但凡求得一份心静,便是人生之幸事。
轻捻案上之兰叶,随风摇曳着清影,悠然自处,于日光下,愈发地清绿通透。原是置于阳台窗下,因了前些时日的暴雨突至,脏了叶,去了神,方才挪至室内。用浅色的棉布,沾了清水,一叶一叶地捋拭干净,随即一抹醒目的绿轻悄荡漾开来。每日晨起暮归,悉心打理,自此有了生气,于炎炎夏日里,猛长了不少。
朝夕的对望,亦生了不少情意。随意舒展出的恬适,纵不言不语亦显山露水。落土生根,乃生命之本能,既扎根此处,自不必去想彼时彼处的那一方山水,只愿此刻心安,意顺,好自生长,便不负此行。
昔苏公有词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好个“此心安处是吾乡!”物也好,人也罢,皆是生命的一种形态,亦皆具生命之性情本真,经风雨,历寒凉,惟愿求得个此心安处,想来,便是最得体、最圆满的归宿了。
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定要经历明媚娇艳、绚丽多情之春,恢奇华丽、浓墨重彩之夏,纯熟祥和、恬淡温良之秋,老气纵横、枯槁凋零之冬。所处之季,所经之事各异,便有了心性之不同,姑不论身处何时何境,心安,意得,志满的,便是众心所向了。
如文客之如纵笔,画士之如涂鸦,书家之如挥毫,僧者之如打坐,皆是有修持自身,安放性灵之本意,于繁杂尘世参得一份清明简静。而若吾等平庸之辈,一修学不来,二参禅无定,既无姿态,亦无悟性,只得高山仰止,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但怀明澈之心,见素抱朴,不也其意融融,不亦乐乎?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所谓幸福,就是身体的平安和灵魂的宁静。”若问何方是故土,此心安处,便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