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壁画临摹技法整理

(2014-11-01 01:10:45)
标签:

时尚

壁画临摹技法整理

  (一)修稿

  1、第一部首先要选择好构图,有些需临之画面是整幅壁画中的局部,画面的取舍要讲究、内容突出、构图均衡。然后根据需要拍摄制作幻灯片,摄影师抪光、拍摄范围要按构图要求,然后制作成幻灯片。以前由于画面大拍摄空间小,用广角易变形,一幅画面等距等高拍摄数幅,用幻灯机放大至原尺寸后描绘修稿,此法均有误差,给临摹修稿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并增加了一定的劳动量。目前可用数码相机,等距等高按秩序拍摄,然后在电脑中拼图合成,通过投影仪放大到原尺寸。复原临摹和整理临摹均可用此法。

  2、通过幻灯机和投影仪放至原大到纸面上,用铅笔按投影将线条勾勒下来,再面对洞窟壁画用铅笔进行修稿,至造型准确为之。然后用毛笔依据原作线条的气势笔韵勾勒出完整的白描稿,并使其成为独立的作品,如同原作的粉本。

  3、经拷贝台将白描稿拷贝到正式的设色用宣纸上,我们通常称其为“过稿”。即通过上方平面装有玻璃的灯箱,将白描稿按原稿样,用新研磨的松烟墨描印在敷色用的宣纸上;若原壁画用土红线起稿,则以土红色加胶至一定的浓度代替墨色勾勒线条,线、色的浓淡以原壁画所需为度。

  4、勾勒好的设色稿纸经专职的裱画师,用拉力强、纤维长的纸托背平整以后,即可在洞窟将其四边用约一寸宽的白纸条粘裱在适中的木质画板上,以平整为宜。值得注意的是:粘裱四边纸条的拉力亦至关重要,其拉力小于设色用纸,设色过程中可能会因收缩而引起画稿纸紧缩,使四边角某处开裂,有造成画面边角断裂的危险;小纸条的拉力若大于设色用纸,设色过程中可能因收缩而引起画稿中央某处画面造成断裂;所以为防止以上危险的发生,首先要在临摹用纸的选择上下功夫,整理和现状临摹最好用纯净麻纸或净皮为上选;若用纸本复原临摹,则用熟宣,但熟宣渗透性不好,其三烘九染出的效果有悖原作二三遍的染色笔意,所以可用麻纸或皮纸自己做熟,也可再作底色前加矾熟纸即可。

  (二)底色制作

  作底色的方法有多种,一般根据画面的效果和画法而定,底色做不好,直接影响到后来的设色过程。

  1、薄底多层法:(敦煌研究院的老先生们多用此法。)即把颜色调成与壁画较近似底色,颜色加胶加水,多次刷涂,每一次需待干透后再刷,直至色度满意为止。用排刷刷底色,不要重笔。若需要时再另刷适量的胶矾水,此法适应于用水粉颜料临摹,便于晕染。

  2、厚涂法:(敦煌研究院的年轻作者们多用此法。)刷适中矾水在生纸上,将颜料(以水粉为主)清漂去胶,色中用水不多,能拖勒流畅,如稀糊状,用排刷从左至右一笔接一笔横刷一遍,再从上到下一笔接一笔竖刷一遍,有时还可用较清的水色再刷一遍,所刷变数据需而定。此法水粉、石色均可用。

  3、泥底法:此法主要用非常细致的生土(敦煌黄土,俗称“澄板土”)作主要颜料,配以半透明的方解末和水干色,调成稀糊状,刷涂二至三遍,此法的特点是:泥底色在纸纤维和石色之间形成较细的颗粒,便于较粗石色的挂敷,容易产生质感和较强的壁画效果。

  (三)敷色

  制作效果较好的底色呈半透明状,有些线条被遮盖,可依原作所用的墨色线或土红色线再勾勒一遍。敦煌壁画线条由多层,底线为白描线或称起稿线,上色的过程中有些线条可能会被覆盖,就要在敷着好的色彩上勾勒定稿线和提神线。白描线有土红色线也有墨色线,定稿线多为墨色线,而提神线有墨色、红色、亦有白色线。因此要表现出画面线条的上下层关系,以反映出原壁画的绘画过程与层次效果。各历史时段的线描均带有其历史特征,用笔不同,描法也多种多样,务求其形神兼备,不可柔弱夸张,这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起码尊重。

  上色时特别要注意胶水的用量,胶大会起痂、发硬、折裂,胶小会脱落。有烘染的部分要注意衬色,特别是石色的运用,因石色不可调和,如石青、石绿洞窟中有发绿色倾向的兰和发紫色倾向的兰。绿倾向的底层要衬花青,紫倾向的底层要衬土红或赭石或朱磦等。上层染蓝色时会中合成发绿或紫倾向的兰。若用水粉色表现壁画晕染带有水份的技法时可用此法,也可直接调和成准确的颜色一绘而就。

  敷色时要特别注意壁画层次的表现,干壁画的特性是层层敷染,底仗要讲究,作整理性临摹和现状临摹时原作的壁面往往有许多脱落、起痂处,拜会底仗下的泥土会显露出来,并形成不同质感的肌理,底仗使泥土色为宜。上敷白色时留下脱落处,使之形成下泥上白的底仗断层。

  在敷着壁画中各种造型形象的色彩时要注意原作色彩的变化,特别是变化呈黑色和褐色的地方是先要了解变色前的颜料是什么。敦煌壁画已变色的主要是其含铅成分的颜料所致,主要是朱丹和掺合有朱丹色的朱砂、朱磦、赭石等红色系列。作画时应先敷朱丹等原色,再在上面罩染黑色,又是原作的边沿会透出部分原色,用这样的方法可使黑色中透出红色,绘出比较活泛生动的效果。同样,在敷色时要对古人绘制壁画的各种技法了然于胸,方能下笔准确肯定。晕染时可用两法,先用水笔潮湿纸张,敷色后用比较干得笔渲染出深浅浓淡的效果;也可先着色再用清水笔渲染出深浅及浓淡关系。有时一次不够可反复敷色渲染多次,以达到既透明又厚重的晕染效果。

  临摹壁画的敷色方法有多种多样,据各人习惯、画幅大小、工作环境、洞窟空间大小,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等等成因而定。可自上而下的分局部完成;也可整体粉色系,如先敷绿色、再依次敷着红色、蓝色等,最后集成;无论怎么画,在上色时都是以局部入手通篇考虑,在整幅画面中找出最鲜亮色、次之、再次之、直至最灰暗的深色调,为画面色彩的节奏与主谓宾层次,以保障画面的升起和韵律。好的临品除了线条准确有力、造型传神(写意)之外,其色彩也必须要整体,浓淡、明暗适宜;对于肌理的塑造要隐含于形体、形象与色彩之下,造型特点是主要的,色彩构成其次,肌理再次之。

  整幅画面的敷色和线条勾勒完成后,要留有一定时间加以整理和协调,分清主谓宾;跳跃的色块要服从于整体关系,主次分明、线面清晰、混元一体、一气呵成。

  六、敦煌壁画颜料略述

  敦煌壁画之所以能保存千百年还形色比较完整,除了其干燥的气候原因之外主要得益于天然矿物颜料的运用;常用颜料有石青、石绿、朱砂、朱磦、土红、赭石、金箔、泥金、石黄、雌黄、瓦灰、鼠灰等;以及部分水干颜料如白垩土、高岭土、澄板土(敦煌黄泥土);人造合成颜料有铜绿、银朱、朱丹、雌黄等;植物颜料如胭脂、藤黄、花青等,植物颜料多用于石色的衬底,所以壁画表面看不见。

  (一)青、蓝色:石青大多生成于铜矿表层裸露的阳光处,含铜量高的地方可随手捡得,上好的石青呈结晶状色黑透亮如蓝宝石,俗称“半宝石”因而价格较高。其用法为:敲碎研磨至粉状用水漂洗沉淀,上浮者色相浅颗粒细,下沉者色重颗粒粗,分层可取得头青、二青、三青、白青等,细分可得更多色目。

  早期敦煌壁画中常见的石青主要是现在所称的“青金石”,是青色中用量最大的颜料之一,色泽艳丽,光泽度极高,其色相就像现在的群青;盛产青金石的阿富汗等地区在早期只用于祭祀、工艺品的珠宝装饰上① 。古代中国画中极少看到类似“青金石”的颜色,亦没有对它的文字记载,可能是随佛教绘画从西域传播来的;由于画种的不同特别是其色彩太艳丽,不适应在较为清淡、典雅的绢、帛、宣纸上绘制,所以不为中原画家运用,加上因路途遥远运输不便,使用费更加昂贵等。晚清时期的敦煌壁画中亦出现了大量的人造青金石,就是现在的群青色,在中原绘画中清代偶见用之。

  (二)绿色:石绿共分两种,一为比较次一点的绿玉它包括:绿松石、孔雀蓝等,选上好石料敲碎研磨至粉状用水漂洗沉淀,上浮者色相浅颗粒细,下沉者色重颗粒粗,分层可取得头绿、二绿、三绿、四绿、五绿等色阶较多。

  第二种是铜绿,分天然和人工的两种,天然铜绿亦属于矿物颜料,多生于含铜量比较高的矿苗附近,以辉铜矿和黝铜矿分解成的次生矿物铜为主,制作方法与石绿比较近似;人工铜绿则以“黄铜打成片,醋涂其上,裹藏糠内,微藉暖火气,逐日刮取 ”②,铜绿没有色阶深浅的变化,石绿不易变色。

  (三)红色:朱砂、辰砂、朱磦、银朱、朱丹等取自朱砂矿,其矿石一般为鸽子蛋大小,敲碎研磨至粉状用水漂洗沉淀后分层可取得,上浮色相浅颗粒细者为朱磦,中间部分稍粗者为辰砂,下层色深颗粒粗者为朱砂。

  银朱,又名紫粉霜,源于炼丹术是我国古代发明最早的化学颜料,是朱砂矿经高温冶炼成水银,再将水银与雄黄调配加工制得。古时的中国画对银朱的运用也比较广泛。王概等《芥子园画传》中 “如朱砂不佳反不如银朱鲜明,则以银朱代之,需用标朱细研,漂澄其浮面沉脚,取中间者加胶用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