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指挥官”李美萱:可以文创,可以很棒

台胞善于搞文创我们早就知道了,大陆互联网科技这些年来的进步也举世瞩目。但你可曾想过二者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学艺术出身的台湾女生李美萱,与从事VR技术的大陆男生李佳文一拍即合,萌发出了“文创+科技”的合作理念,强强联合共同创办了可以文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在两岸青创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其实我在登陆之初只是想拓展大陆的客户,压根没有想到原来文创还可以这样玩!大陆的伙伴给我上了全新的一课,打开了未来的更多可能性。”李美萱笑言,参加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虽然没有找到“金主”,却收获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这让她很感恩。
从歌唱者到幕后策划
1991年,李美萱出生在台湾新竹。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的她十分受长辈亲友们喜爱,走到哪里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从5岁起,家人就把我送到专业音乐培训机构学习,后来报考大学时我也选择了音乐系。”李美萱坦言,在上大学之前,她的生活和音乐分不开,她的人生理想是毕业之后就当音乐老师,或是当音乐剧演员,似乎除了音乐之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然而,大学期间家中至亲长辈的溘然长逝给了这位阳光女孩重重一击,她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作为家中独女,李美萱深刻地意识到身为儿女应该早早就承担起照顾父母的重任。“有句话不是说了么,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情就是孝顺。”于是,李美萱开始尝试在课余做兼职赚钱。起初她都是做本专业的工作,比如担任合唱团女高音,或是音乐剧演员等。但很快她就发现了专业工作的局限性:“台湾会唱歌的女生太多了,就算唱得再好,达到顶尖演员的水准,这之后的发展空间也很有限。”
既然台前的机会有限,何不试试幕后呢?李美萱决定从台前演员到幕后工作者慢慢转型。因为从事音乐表演多年,她先从音乐剧幕后策划开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经验。渐渐地,她的策划能力得到业界人士的认可,这也让她收获了不少信心。可如果只是做音乐剧舞台剧的策划,那样发展空间还是很有限。几番思量过后,她勇敢地走出熟悉的音乐圈,成为一名文创创业者。
台湾文创界竞争激烈,其中不乏耕耘多年的业界翘楚和近年横空出世的业界新贵,为什么李美萱会选择文创作为事业的突破口呢?对于《台海》杂志记者抛出的这个问题,李美萱解释说,在她看来,文创即包含所有的艺术领域。而从小学习音乐的经历锻造了她对艺术的敏锐的感知度,大学期间丰富的策展经验成就了她专业的艺术情怀。“不谦虚地说,我觉得自己还有那么点艺术天分,应该可以在这一行立足吧。”李美萱说。
不过,自信归自信,李美萱深知跨界转型的不易。为了夯实文创专业知识,2014年她在台北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后,还抽空到台湾艺术大学进修了艺术管理专业的研究生,通过学习不断强化文创相关的专业知识。
登陆对接大陆市场
经过三年的耕耘,李美萱的文创团队在台北业界创出了一些名头,订单接踵而至。在旁人艳羡不已的目光中,李美萱却早早地把眼光投向对岸。“自从几年前家中的那场变故之后,我就变成了一个很有危机意识的人。虽然眼下我们在台湾发展得还算顺利,但2300万人口市场的天花板就在那里,而一海之隔就是十几亿的市场,很难不让人动心。”她开始关注大陆创业浪潮的动向。2017年底,她从一位学姐那里了解到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二期将在厦门开班,面向两岸青创团队开放。于是,她抱着学习的态度报名了,并顺利被录取为学员。
这是李美萱第一次来到厦门,更是她第一次参与大陆的青创训练营。今天回想起来,无论是这座城市的初印象,还是训练营的氛围,带给她的回忆都是美好的。“之前一直听说厦门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文创气息不亚于台湾,但只有自己亲身过来体验之后才会真的相信;训练营中无论是创业导师还是路演的同学都给我带来很深的震撼,我从来不知道原来创业也有这么多需要考虑的地方,之前一路跌跌撞撞走来,还能在市场中分一杯羹,让我庆幸自己实在是运气好!”课程介绍后,李美萱意犹未尽,在打听到北创营之后还会在天津开班授课后,她再一次报名了,这让许多抱着体验过程的创客们暗暗吃惊——这个个子不高的90后女生,小小的身体里居然藏着如此强大的创业激情!
据李美萱透露,在厦门参加北创营二期训练班后,不仅坚定了她来厦创业的计划,还让她结识了自己的合伙人——泉州青年李佳文。“我们俩在性格上比较互补,也能从对方身上寻得各自所需,因此很快就达成了合作共识。”李美萱说,去年的厦门之行让她有了太多不可思议的收获,生活都因此而改变。她将公司命名为“可以文创”,蕴含着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寓意。
许多台湾创客都希望登陆后能够尽快得到大陆投资人的青睐,以便项目可以安心继续下去。但李美萱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与其期待一个大方的大陆投资人提供资金支持,不如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大陆合伙人共同创业。“坦白说,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真正出去跑过订单,光合伙人和北创营介绍过来的订单就做不完了。”有单做不完,这或许是每个登陆台青都希望拥有的“幸福的烦恼”吧。
和员工统一战线
聊了这么久,“文创+科技”具体应该从哪方面实现呢?据李美萱介绍,“可以文创”的服务对象不限行业,无论是零售业还是制造业,只要是有品牌需求的产业都是服务对象。“就拿赛事策划来说,我们从视觉角度拍摄场景和队员,将画面链接至静态VR中,在展示的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画面上的运动员了解其更多资讯,在互动中提升运动员的知名度。”李美萱说,这样的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到B端或C端的销售中,透过VR看到实地的环境,从视觉上更直观地接触到产品,真实的画面提升用户的信任度,将品牌形象更加立体化呈现给用户,突出其品牌价值。据悉,目前在厦漳泉文创市场中,将文创和VR技术结合成熟的只有“可以文创”一家,这让李美萱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过,登陆创业也并非一路坦途。虽然相比其他人,李美萱还没遇到跑单的艰辛,但在对接客户过程中,两岸不同的做事方式也曾让她适应了很久。“在台湾,大家做事习惯按部就班。客户会提前半年甚至更早和我们达成合作意向,大框架包括主要细节都一同敲定,接下来的数个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工作计划。而在大陆则不然,大家仿佛手头事情都很多,不会提前那么早就把事情确定下来。我们接到的客户订单,通常都是要求两个月甚至更短时间就要交差。这逼得我们设计师多次抓狂。”
然而,无论面对多强势的甲方,李美萱始终都和团队设计师站在统一战线。对于客户提出的无理要求,她连和设计师商量都不用,自己便直接拒绝了。这样做难道不怕客户流失吗?“怕,但怕设计师认为我是无良老板哈哈!”李美萱告诉《台海》杂志记者,她的团队中成员几乎都是艺术产业的人才,也都是自己多年的好朋友。“和专业全能的好朋友一起工作默契十足,大家有着共同目标,共同成长。”
对于“可以文创”的未来发展,李美萱有着明确的思路。她说,她自己创业之路很艰辛,在台湾站稳脚跟了,并不意味着在大陆就能活下来。80%以上的创业团队都是在成立后三年内就解散了。眼下她和伙伴们会集中精力做好手上的活,迅速积累案例。这之后,她希望开拓实业公司客户群体。“最近,我在接触实业公司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非常缺乏品牌化的内容。他们的运营模式以往都是‘先求有,再求好’。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他们就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和宣传,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李美萱的构想中,未来实业公司的品牌孵化和运营将会成为“可以文创”的一条经营主线。
前一篇:关注|时而有趣时而作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