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一里路都是亲近艺术的管道

(2015-08-14 18:06:17)
标签:

育儿

普及群众艺术,犹如取一瓢夏天的沁凉,不着斧痕,却润物无声。在这凝聚爱的每一里路上种下艺术的种籽,让大小朋友呼朋引伴搭上舞台车,带来的是感动与被记忆的表演。为了不辜负这些欢喜心和本土情,厦门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以及文化志愿者们,带着阳光般的热情,不论晴雨,不论寒暑,除了行动、行动,还是行动,所有行动的最终目的便是坚持公益与文化惠民,期盼让文化艺术生生不息地继续传承下去。

 

每一里路都是亲近艺术的管道

/《台海》杂志记者 刘舒萍

 

“喂!老林啊!你到哪了?就要上课了。”

“嗯!已经到楼下了!”

“等下要亮嗓唱一个,你快点,我们先彩排下。”

“好的,马上,马上。”

 对厦门人来说,有一个地方常常唤来“群艺春天”,专门提供一个艺术交流的场域,让大小朋友也可以有丰富的社交生活。这个地方位于厦门思明区体育路95号,以在旧厂房上建起的厦门文化艺术中心为据点,是厦门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设施项目,为民办实事的力道很是够劲。这个地方叫厦门文化馆,座落在主体建筑的西面,馆舍面积27563平方米,设有办公室、文艺部、培训部、调研部、馆藏部、美术展览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等61室,与厦门美术馆、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署办公,“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厦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的统一部署,两馆一中心坚持以公益统领,服务空间和服务项目均等免费开放。以中老人为例,藉由电钢琴、古筝、国画、模特、合唱、民族舞、健身舞、戏曲俱乐部等互动与沟通,点燃一盏盏小火花,让这群人时常置身于艺海歌潮陶冶性情,延伸出无远弗届的舞台,并活出自信与风采。

这种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模式,在厦门文化馆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它以“坚持公益 文化惠民”为主干,以厦门文化艺术中心为阵地,带动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辟有专事老中青各年龄梯次的免费创作课程,少儿舞蹈、少儿美术、少儿美术等适合孩子们的项目,有青年喜爱的吉他、健美操、古筝、摄影等,也有中老年书法、中老年民间舞蹈、中老年模特、电钢琴、古筝等。文化馆以提高整体文化素质及呈现多元社群特色,形成生活圈的型态,常年开设三季免费艺术培训班,每季20多项,每年分别在3月、6月、9月开班,每个项目一季三个月,共有150个班次,培训群众近6万人次。数字有时是枯燥的,但有时则会说话。

“很接地气,一步一脚印地打开孩子的艺术视野。”站在教室外面,看着女儿和小演员们手舞足蹈、卖力表演,年轻的小丫妈妈自然也高兴起来。引颈期盼的启蒙平台,与其说是免费短训班、集训班,不如说是一份礼物,让家庭条件并不优越的孩子也能拥有亲近艺术的管道。因此,在这里,您总会看见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来跟艺术相遇。每一个参与者的收获与感动都有不同,如一部交响乐章,从在地出发,藉不同面向的活动载体加以变奏,将艺术与文化嵌进每个人的记忆。

 

常年开展基本文化服务工作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少年、儿童,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都能够在厦门文化馆免费参加文化艺术辅导培训、观看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以及数字化信息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厦门文化馆常年开展讲座、演出,授课等公益活动。多年以来积累的能量,许多心声和感动如同温泉一样涌现,若想凿取深处的清凉,还必须将镜头延伸至各项文化活动的现场。厦门文化馆专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和弱势群体,开展基本服务,举办进城务工人员才艺比赛,少儿趣味融合同乐会,童叟同乐儿童庆生会等针对性强的活动,每年活动多达近千场次,让鹭岛文化舞台春意盎然、温情四射。

厦门市文化馆注重馆办艺术团队建设,成立了厦门青年民族乐团、中老年艺术团、少儿艺术团等十多个团体,他们常年活跃在各类活动中,其中厦门青年民族乐团每年举办专场音乐会,承担各种重要接待演出任务,开展对台、对外民乐文化交流、民族音乐进校园,进农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厦门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们以全面普及文化艺术,让公共文化进入千家万户为目标,放弃休假、放弃团聚,跟着演出、辅导跑,星月奔波,犹如毕业巡礼般,达成了厦门近年来最浩大、持久的群众文化关怀运动。他们也早已习惯“别人放假,自己更忙的节奏”,无论在多么低落的情绪里,每当耳边响起熟悉的开场音乐,做起来也都心甘情愿、动力十足。或者是知道这是可以让大家开心满足的事吧。随着文艺演出帷幕的徐徐拉开,在阵阵掌声中,有的人也在这里经历了从结婚到生子的每个喜悦时间。

比如,主攻语言类节目辅导的廖剑青,当他还在部队时,便已到黄厝小学(现更名为“滨海小学”)辅导学生自编自创一个又一个有着浓厚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的快板节目;部队复员后分到厦门文化馆工作更是如鱼得水,尽管交通不便,但有的是兴趣和热情,因节奏欢快有力,台词朗朗上口,黄厝小学这所他长期辅导的小学生开板节目,成为一只黑马,学校还被文化馆授予厦门市少儿曲艺培训基地,现代快板《花儿齐夸鹭岛美》、《北京欢迎你》等节目荣获区市鹭岛花朵文艺比赛一等奖,福建省优秀演出奖,还受邀参加全省汇演。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算典型。再如举一个,梧村小学——厦门市文化馆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的第30个少儿文化活动辅导(示范)点,一年来,市文化馆派出多位专业干部定期深入开展免费培训、辅导工作,戏剧社、陶笛兴趣班、少儿舞蹈班等校园第二课堂相继开课,近百名学生一边快乐学习,一边接受辅导,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优秀闽南文化的精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文化馆舞蹈干部张晶晶老师为学生们编排的舞蹈《小小鸟仔》,在第十二届福建省音舞节总决赛中荣获创作银奖、表演银奖的好成绩,是本届音舞节厦门入围总决赛两件舞蹈类群文作品其中之一,也是厦门入围总决赛唯一的一件少儿舞蹈作品。还有,谢日新老师辅导的翔安金炳村的拍胸舞队、同安的跳鼓舞队,陈玲玲、纪华英老师辅导的中老年民间舞团、卓捷老师组织的厦门青年民族乐团都成为了厦门群众文化的品牌和典型团队。

 

帮孩子踏上艺术的第一里路

儿童活泼好动,以独特的感官触探世界,是特殊的观察者、创作者与学习者。为此,厦门市文化馆常年开展“艺术扶贫”工作,已在全市建立了31个文化辅导(示范)点和18个非遗传习基地。为了让一些偏远乡村的孩子、工友子弟接触艺术,看到世界的更多面相,厦门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们每周都会下到各个辅导点,让儿童透过交互式游戏,启发艺术创意潜能。

以翔安内厝小学为例,为做好未成年人艺术辅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厦门市文化馆深入基层调研,已经退休的文艺部叶美蓉老师无论退休前、后,坚持到翔安区内厝中心小学对小朋友的语言、节奏、形体等方面进行辅导,同时也邀请漳州木偶剧团的专家现场直接辅导小朋友,让小朋友站在更高的起点,更直接、有效的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等我们再次来到翔安内厝小学便撞见了这一幕:拥有复古外观的木偶在一双双小手的操纵下,表演出无数动作;他们稚嫩的童音,仿佛为手中的皮影注入生命般,将木偶的肢体动作和情绪特征表达出来。,别看表演的同学年纪小(1012岁),却透过指间灵巧的操纵技艺,演绎另一个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掌上春秋”。从认识木偶戏,到小组成员共同挑选剧本、分配角色、合作排演、共同演出,除了希望孩子认识传统艺术外,更希望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学习的能力,也感受木偶戏的趣味。

“从2009年到现在,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有很多感动。”厦门文化馆曾颖老师主要负责辅导厦门岛外小学的主持表演,工作环境都是小朋友,心境跟他们差不多。如果用当地闽南语来讲,开头算是搁卡艰苦。尽管时代和以前大不相同,教育的面向越来越多元,依然有不少家长并不是特别接纳,只想让孩子专心读书。而对孩子而言,这样的辅导课,有的玩,还能又唱又跳,何乐不为呢?随着辅导课的节节堆砌,家长们发现自家孩子变了,也学会欣赏别人的创意。孩子们对老师“爱”的回报也很质朴与可爱——家里的土豆、西红柿。真的是直接又最具感动力经过文化馆老师辅导的节目,不仅捧回全国、全省金奖,捧回全国群众文化的最高奖“群星奖”。重要的是通过一场活动、一节课程,在孩子的心田,种下艺术的种子,虽然这可能很微小,但只要给机会、给土壤,或许它有一天就开始萌芽了。湖里区早慧幼儿园的黄畅园长接收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真的是‘文化暖心 点亮生活’,市文化馆很朴实,也很具体,最伟大的是无偿,能做的,他们都给予免费,连安全细节都反复推敲,我们的两三百位家长很感谢。”早慧幼儿园是一所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民办幼儿园,这里的孩子父母大多是来厦务工人员,没有太多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课外艺术辅导。厦门市文化馆自20149月起,对早慧幼儿园开设了幼儿舞蹈培训,张晶晶老师定期下到学校,免费为她们进行辅导,给她们编创节目,让孩子们有机会到舞台上表演,也给孩子们带去一把开门的钥匙。

 

形成数字化全方位的覆盖

登陆“厦门市文化馆”官方网站,轻点鼠标,便可让公共文化服务动起来。随手点开“文化课堂”,一段音乐就流了出来,还有各类讲座和音乐舞蹈培训视频;点开“非遗展示”,《红砖大厝》《高甲春秋》《厦门南音》《远去的王船》《厦门漆线雕》《厦门珠绣》《惠和影雕技艺》等非遗节目以原生态形式,一个接一个上场,透过多位代表性传承人的诠释,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不同的表演方式和特色;“群文风采”收集了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精彩节目,我们看到孩子们津津有味的自我展示,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温馨厦门广场文艺演出活动等遍地开花的地域特色文艺活动,带给市民诸多惊喜。

眼下,厦门正在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文化提升美丽内涵,厦门文化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广覆盖、高效能的公共服务文化体系。为积极实施“互联网+普及”战略,厦门市文化馆努力运用新媒体,积极打造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现已经建有并开放厦门市文化馆官方网站、手机和平板电脑 APP、微博、微信等,形成数字化全方位的覆盖,通过对资源教学化的整合,建立群众文化远程辅导平台,配合各项活动开设网上展厅,专题活动等专栏,使文化活动永不落幕,让市民轻松掌握有文化的生活。

数字平台的建立,结合互动展示与教育推广活动,藉由主题策划的方式,建立“远程辅导”、“免费培训网上报名”、“网上展厅”等多个专栏,开发包括馆藏精品拼图在内的多个数字互动游戏项目,完成互动电视上远程辅导项目,一方面服务观众,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引导他们领略更高的艺术境界,领略更高的艺术品味,领略更深的艺术作品,对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新方式和新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多次给予了报道,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检查、调研厦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时,对厦门文化馆深入扎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和市民群众的踊跃参与表示赞赏。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举办首次文化馆年会上,厦门市文化馆从全国3000多个文化馆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优秀文化馆”,获得该项荣誉的全国仅有10家单位。并在配套活动文化馆事业成就展上,以“美丽厦门”为主题,展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并获得组委会颁发的“优秀参展奖”,而展位上的数字文化馆互动体验区,更是迎来观众无数,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甚至亲临现场观看展览和互动表演。厦门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通过此次盛会,受到各方瞩目及肯定。

滚雪球式的文化传播、流动式的文化服务、“坚持公益 文化惠民”的淬炼与执行,不但实践了推广与普及的双成效,把文化从城市“高地”流向农村“洼地”,也让每个参与者,见证了自己与这块土地共同成长。因为美好,所以马虎不得,把心打开,一做就停不下来,喜乐至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