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鼓浪屿钢琴才女林芃: 获奖好,没奖就去游泳

(2014-04-08 16:39:02)
标签:

鼓浪屿钢琴

林芃

文化

分类: 文化


【人物】鼓浪屿钢琴才女林芃: <wbr>获奖好,没奖就去游泳

人物名片

厦门鼓浪屿人

现为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大二学生



文/本刊记者 刘舒萍   图/本刊记者 林世泽

是一位很乖、很恬静的鼓浪屿邻家女孩,性格开朗、活泼,喜欢钢琴、摄影、地理、历史,同学们听得想睡觉的音乐历史课,她可以听得眼睛闪闪发光。

她的手指纤长、白净,就像漫画里面所描绘的会弹钢琴的手一样。不过,林却说,这样的手不是很适合弹琴,最好是能胖一点。

众所周知,弹钢琴是需要用力的,但这种用力是非常巧妙的,只要懂得用力,才能完美演绎出一段段动人的乐章。林说,所谓用力,不是指靠手指发力,而是靠身上的力气发力,比如通过腰、手臂传送。

琴艺精湛,现为世界顶尖音乐学府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本科生,该校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专业音乐院校之一,帕尔曼、祖克曼、马友友等名人皆出自茱莉亚音乐学院。林有着锋芒毕露的音乐才华,被人们誉为又一颗在西方古典音乐界闪耀的中国新星。她光鲜靓丽的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成长之路。

 

选择这个大玩具是觉得坐着弹舒服

出生在鼓浪屿,成长在鼓浪屿,如今父母仍居住在鼓浪屿。林把鼓浪屿当作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称它为“温柔的小岛”,因为在鼓浪屿,可能不会想到其他地方,但在其他地方,她肯定会想到鼓浪屿。

的家离音乐学校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学琴的氛围很好。尽管林爸爸和林妈妈跟音乐都不沾边,夫妇俩还是希望林也往艺术方面靠靠,学个乐器。舒适度是小林选择“大玩具”的重要标准,“小提琴要歪着脖子,不舒服,钢琴坐着弹就可以,最舒服。”选好“大玩具”,就意味着自己学琴的日子要开始了。钢琴刚买来的第一天,仅4岁4个月的小林就跑上前用手指在琴键乱弹一遍。见女儿乱弹琴还弹得那么开心,林爸爸凭直觉相信,把女儿往钢琴这条路上领,有门儿!

是一棵好苗子,学东西都很快,一点就通。由于性格比较随性,有时,林也是需要在家里被督促练琴的,不过,她弹琴的时候,也不是太痛苦,反而是一旁的林妈妈比较纠结。6岁时,林以第一名考入厦门市音乐学校,在三四年级时碰到了一道坎,被指出弹钢琴的手型还不是很好,如果不尽快改过来,将来就很难有成就,必须反复弹奏练习曲来纠正指法。一些技术上的难点过不去,这边林妈妈都焦虑了,林那边却很乐观,认为事情并没有妈妈想的那么严重。

在林成长的路上,学校、班级给了林许多机会,只要有外宾来,都会叫林出列弹一曲,每逢期末考,她也都是年段第一。参加比赛有时结果不太理想,一家人也都能看得开,两位大人常常教育林如何应对比赛的概念——就是正常发挥,争取做你最好的,然后剩下的让其他人去决定。“有就有,没有就去游泳。”林笑着说,弹琴时竭尽全力,结果怎么样,那是另外一件事情。

 

走专业的路是比较艰难的

也正因如此,夫妇俩一开始也难确定让女儿走上钢琴专业道路。很幸运的是,林遇到了一位伯乐,时任厦门音乐学校校长、钢琴家侯润宇。侯润宇对林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抱了很大的希望,甚至还主动当起了说客。

受侯润宇影响,林坚定了要走专业路之心,决定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慎重决定,“我当然知道走这条路需要极高的天赋,不是说努力就能得来的。如果这段时间,我用尽全力,还是没有考进的话,不用给自己找理由,就是自己不够优秀,或不够资格走这条路,那我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好好读文化课。”

决定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后,就到上海找老师补课。当时辅导林的老师是旅美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研室主任唐哲。这样专业级的老师是林以往接触甚少的,最初的补课过程,如人夜行石丛,一路磕磕绊绊,好在她的小宇宙够强大、够沉静、够执著,都一一挺过来了,但能否考进去,谁都不敢妄下断言。

多一个考试选择,也许就多一种人生机会。“我们知道你准备考上海附小,就权当来这里练兵吧。”在父母的鼓励下,林同时也报考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小。考试安排表出来后,北京和上海两边的考试时间非常接近,一家人只好两地赶考。相比上海,北京更是人生地不熟,每次都是行李拖过去,考完马上又拖走,行色匆匆的一家人,让同一批考试的学生误以为他们只是来凑热闹的。

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林刚在上海考完复试,就接到北京的电话,复试过了,过来考文化课!上海这边成绩没这么快出来,结果不确定;若要去北京,当晚就得走。考试时间交织在一起,两地的文化课还不一样,到底去不去,成为林一家人必须要做的决定。林爸爸把选择权交给林,林掉下眼泪说,“爸爸走吧,去北京。”事实上,林更中意上海,而“去北京”是那个特定环境下最安全的选择。

 

【人物】鼓浪屿钢琴才女林芃: <wbr>获奖好,没奖就去游泳
2013年5月30日晚,林芃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家庭音乐会。她的爸爸和妈妈也出席了当天的音乐会,夫妇俩坐在白色沙发上,认真聆听林芃的钢琴演奏。

好事来了,挡也挡不住

2006年,12岁的林以全国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插班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六年级,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系主任张晋教授。。同年8月,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上,林获得业余少年组决赛第一名,人生中的首个“第一名”出炉,之后“第一名”如雨后春笋一般,一个接一个蹦出来,在刚开学第一个月的“星海杯钢琴比赛”上,林迎来了两个第一。

得第一名当然是很光鲜、很荣耀的事情,若跟她身边的那些获得一叠叠证书的同学相比,有点小巫见大巫。她身边的同学真是卧虎藏龙,一山更比一山高,有的在考进学校之前,包揽了当地所有比赛的第一名,有的则已经在国际上拿奖了。这激发林更高的艺术追求,静心、勤奋、努力,越学越深,林慢慢发现音乐永无止境。

喜欢音乐的那种心情,形成了一种氛围,包围着林,后来者居上变成一个顺其自然发生的故事,它就这样发生了,甚至有点梦幻。14岁,林获得“海伦杯”第四届(香港)中国作品钢琴比赛第一名,得到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院免试入学资格及全额奖学金,并于同年开始跟随著名钢琴大师殷承宗学习,这期间还获得5个全国比赛第一名及多个国际比赛大奖;15岁获得第八届阿图尔·鲁宾斯坦国际青年钢琴比赛第三名及肖邦特别奖;16岁以第一名成绩被世界顶尖音乐学府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被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博士(Dr.Yoheved Kaplinsky)看中;18岁,在希腊第五届罗德斯国际钢琴比赛中,以最小年龄参赛者的身份夺得第一名。近年来,林在国内外成功举办多次个人钢琴独奏会,活跃于各类音乐活动和音乐节,2011-2013美国阿斯本音乐节还提供全额助学金邀请林参加。让人不得不感慨,好事来了,挡也挡不住。

  

不要为了独特而独特

将学习一首新曲比喻成认识一位新朋友,刚开始也许不合胃口,多了解一段时间,会发现它的优点,有些曲子刚开始很喜欢,弹着弹着可能觉得没有意思。对于如何去感受音乐,林表示弹奏音乐是二度创作,需要经历一个了解的过程,然后将它变成自己的,弹出属于自己的琴声。如果要细化,则可以分成三点:一是顺其自然,靠自己天生的感觉去感受,内心对曲子最自然的感觉是最珍贵的,伟大的音乐或者让人感动的演奏,都会让你觉得音乐是一个顺其自然发生的故事;二是,通过大量阅读,了解作曲家和作曲的背景资料,结合老师的一些引导,消化了,再表现出来,自然水到渠成;三是,不要为了要独特而独特,刻意追求“我一定要弹得跟别人不一样”。

在国外求学的经历,把一个原本在钢琴技术就很好的音乐家完全提升了一个境界,她欣赏身边音乐天才们对艺术的广泛兴趣、幽默、抱负。让林最兴奋的是,到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后,老师没有对她加以角色定型,让她弹奏肖邦、舒伯特这一类驾轻就熟的音乐,而是让她演奏她不会的音乐,甚至是疯狂、粗犷、光怪陆离的惊人之作。

“两三年前,我简直没有办法想象,我会弹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该曲与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称世界上最难的三首协奏曲。“因为我现在的老师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把很多潜能打开。”有弹过琴的人,就会明白会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对弹钢琴的人意味着什么。

2013年夏天,林与厦门爱乐乐团合作成功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郑小瑛老师指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