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普度到恒春抢孤尖叫连连
标签:
恒春抢孤 |
分类: 文化 |
本刊记者应邀赴台直击惊险竖孤棚
文/图本刊记者 刘舒萍

一年一度的恒春抢孤是南台湾最重要的鬼月节庆,吸引上万观众参观。今年恒春特地邀请福建省漳州龙海市闽南抢孤习俗文化交流协会来观摩。本刊记者应邀一同前往观摩,从8月30日至31日,直击现场,感受这项万人争睹的盛事。




以前在台湾各地有许多的抢孤活动,但发展到现在,就只剩下恒春和宜兰头城了。就以这两地的抢孤而言,内涵却有所不同。恒春是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办理,在孤棚的中央竖立着一根长长的竹子,闲杂人一律不准碰触,因为那是特别要让“好兄弟”(注“好兄弟”是台湾对孤魂野鬼的委婉说法
)攀爬的,随便碰触会带来厄运。
宜兰头城是在农历七月三十日办理(如果是小月,在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办理),旨在表现人间已经够辛苦了,连祭品都如此般的抢夺,要好兄弟赶快回鬼门关,因为这天是关鬼门的日子。
因为“天秤”台风进逼,加上没场地、经费短缺,规模最盛大的头城抢孤今年暂停,于是头城抢孤队前来恒春“踢馆”。

赛前热场活力四射
8月30日,记者与漳州龙海市闽南抢孤习俗文化交流协会一行来到恒春。虽然日前天秤台风重创屏东县的恒春镇,不过,恒春镇一年一度的竖孤棚抢孤活动仍然照常举行。
小吃摊商早已涌进会场附近,开始营业,连竖孤棚也准备就绪了,等着第二天晚上的活动。只见孤棚竖立着36根约13公尺高的原木,孤柱上面涂满了牛油,空气中有股淡淡的牛油味。孤棚旁边东门古城的城墙壁下堆满了一堆空壳的牛油罐。现场施工的工人告诉记者,早在一星期以前就开始涂牛油了,现在正在做最后的擦拭工序。
不像头城抢孤每年重竖孤棚,恒春抢孤舞台孤棚如今是东门城外的固定设施,即便不是中元祭,恒春的游人一样能参观高耸的孤棚。当天下午三时半,恒春街上举行创意踩街游行和活力拉拉队竞赛。踩街的民众用自己觉得最有创意、最吸睛的装扮组队踩街,其中有夏威夷草裙女郎、猫女,各种装扮看得让人眼花撩乱。
8月31日晚7点,以“逗阵强强滚”为主题的恒春国际竖孤棚大赛在恒春东门城外热闹展开,电音女神谢金燕热力开场,近万名观赛民众挤爆恒春古镇为参赛选手打气。赛前,参赛队员要到孤棚后面的普度坛焚香祭拜,祈求竖孤棚竞赛时,能够平安,并夺得冠军。值得注意的是,祭拜也是有顺序的,先拜中间,其次是右边和左边。
据恒春镇镇公所介绍,今年有35队报名,3队是候补队。参赛的队伍中有28队是恒春在地队,宜兰县今年有3队参加,还有一队是泰国队。原本准备参加恒春抢孤活动的福建省漳州龙海市闽南抢孤习俗文化交流协会,由于报名时间太晚,加上今年参赛队伍较多,无缘参加这次比赛,只能在现场观摩。他们也坦言,恒春的抢孤模式与他们当地大为不同,一开始觉得很简单,实际观摩之后发现不简单。他们明年会再次组团过来,下一次可要上场与台湾的抢孤勇士一决高下。
有趣的是,启动仪式后,舞台上的嘉宾要手持篮子,往台下扔撒糖果。台下的民众涌到舞台下疯抢,起初记者以为,只要吃到扔撒的糖果会带来好运,直到记者也抢到一粒糖后,这才发现里面另有玄机。原来包装糖果的透明密封袋上贴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各种奖品,例如奖励一袋大米、一箱泡面。民众只要拿着透明密封袋到普度坛前,就可以领取礼品。


雨夜抢孤 惊险不断
9时10分,掷筊决定的比赛时间一到,参赛的勇士们采用叠罗汉方式将队友送上涂满牛油的孤棚柱,这将是一场体力和耐力的竞赛。按照大会手册,参赛队伍一队8人,队伍必须先在一个小时之内爬上孤棚,拿到两条红布条之后,才有资格参加第二阶段的比赛。由于木柱上抹有250公斤牛油,选手在第一阶段都采取先用布条刮去牛油的策略,为第二阶段争取快速攻顶的契机。32支参赛队伍一起进行,战况相当激烈。从空中洒下的牛油四处飞散,观赛民众吓得尖叫连连,纷纷闪躲走避。
不巧的是,比赛刚开始不久,天就下起了大雨。一下雨,原来涂满牛油的孤柱就更滑了,要爬上去难度更高了。选手好不容易攀登了一步,没想到这手一滑,全都滑了下来,这一幕让在孤棚下冒雨观看的群众直叹太可惜。所幸这场雨只下了约20分钟。
经过第一轮的筛选,中场休息后,比赛进行到重头戏阶段——选手们要克服滑溜的孤柱攀爬上孤棚,率先抢下顺风旗才算夺冠。第1名可得30万(单位新台币,下同),第2名至第6名可得奖金依序是15万、8万、5万、3万、2万,奖金相当丰厚。
第二阶段,裁判会先分发两条新布巾供选手攀爬。参赛的队伍先用叠罗汉的方式堆起高人塔,地面上的队友们负责把队友“推”向棚顶的方向,最上面的那位选手负责攻顶,他要顺着13公尺高的孤柱爬上孤棚。
负责攻顶的选手要先用布条刮去牛油,再把布条绑在柱子上,用带子当成支力点,一步步小心往上爬。比赛过程中,常常发生滑落下来的情况,参赛者常常爬上去又滑下来,比赛考验参赛者的体力、耐力和技巧。当队友们由上而下滑落至孤棚下安全网且体力疲倦的时候,在下面“观战”且有体力的队友们可替代上“战”,让同伴们稍作休息再进攻。
比赛过程高潮迭起,有的队伍很快叠成数人高人塔,却顿失重心,在观众惊呼声中轰然倒下;也有选手身手矫健,眼看就要一步登天,却不敌牛油大意失手,摔落安全网。原以为要经过一番长时间的较量,没想到攀爬第5根柱子的陈进兴,不到20分钟拔得头筹,拿下第一面顺风旗,同时也拿下30万元的高额奖金,赢得上万名观众的热烈掌声。
陈进兴是恒春四沟里长,拥有5次以上冠军经历。陈进兴表示,要爬上孤棚第一靠的是体力和技巧,第二是在柱子上绑绳子的要诀。最重要的,竖孤棚因为是中元节祭拜好兄弟所衍生的活动,参赛前一定要拜拜,攻旗后一定要以牛油抹黑脸,以免触犯忌讳。

起源于清朝年间
“有些活动在热闹一番后,就如同船过水无痕一般,没有留下一些东西。但有些活动在参与后会让人感受和感动,进而产生群体的记忆和感情。恒春的抢孤竖孤棚活动,会让许多的乡亲跑到现场去参与,享受现场的那种感受。”在屏东县琼麻园城乡文教发展协会理事长江国梁看来,抢孤是一种无形的宗教文化,是一个集体的记忆和集体的感情,举办这项活动是对先贤的一个怀念和纪念。
说到恒春的竖孤棚抢孤,源起于清朝年间,农历7月15日普度后,会将祭拜的用品发给孤贫,因此普度的祭品也称作孤品,为了防止发放时发生争抢,因此才有了“竖孤棚”这样的活动。
据悉,早在恒春设县以前,当地就有抢孤活动,到日据时期因战事停办,1980年才又恢复,早期每三年举行一次,近年为发展节庆观光,改为每年举行,孤柱的支数也发生了变化。
孤柱按照传统而言,原只设立代表东、西、南、北的4支孤柱,然而到了2007年,恒春镇长叶明顺为推动恒春抢孤名气及藉此推动半岛文化观光,于是将传统的4支孤柱扩展到36支孤柱。最初扩展时,当地的耄老们曾有过反对声浪,在经过各方多次的沟通之下,最后决定在36支孤柱中,只在外围的32柱是真正用于比赛,中间保留了4柱净空。一方面是让“好兄弟”攀爬,一方面象征代表四城门的传统4支孤柱。





文/图本刊记者 刘舒萍






赛前热场活力四射

雨夜抢孤

起源于清朝年间




前一篇:【专栏】敬天爱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