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海杂志出品人
江曙曜
也许是暖冬的效应吧,厦门这个冬季不但没有真正的冷过几天,而且行道树早早地打出了花骨朵儿,那芒果树更是过分,花开了也就算了竟然还结果呢,引得当地的媒体啧啧称奇。看着满城绿树竞相换上新绿,那一片片的嫩色映得人的心情也年轻起来,不时与怀抱贺岁兰的行人擦肩而过,他们脸上的那一份喜色也感染了我们,总觉得想向大家笑,总觉得自己心里也揣着喜悦。
春来了,是春节临近啦。飞花如蝶,满街暖意。不知为什么,身边的人似乎对今年的春节特别的期待,都掰着手指头掐算着,该不会是前不久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引发的吧?还是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迈上2000美元的台阶,生活水平的提高呼唤着生活方式的变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年终岁首成为全球华人社会的热门话题。除了春节,从今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增设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翁敏华在上海《文汇报》上撰文说,这是中国文化建设上的大事,意义重大而悠远,怎么估量也不为过。他说:“我们要像保卫领土完整一样,继承传统节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历来就是老百姓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民众们沟通心情的一个大平台。有人说,西方的节庆是人与人商量而定的,中国的节庆可是人与上天默契的约定。不是吗?一年四季12个月,在我们的华夏大地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每个节庆都与自然节律息息相关,顾及了日月星辰、四季更替,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我们祖先“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一个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制度,从来不是简单的休息制度,而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不仅表达着百姓的权利,也表达着国家的文化追求,在我看来,是一个民族与自己历史对话的手段。回归传统节日,也就是在仪式上回到昨天。两千年前的先人已经在某一天放鞭炮了,我们今天还在放,此时此刻,节庆就像一条隧道,联通着古今,联通着过去、联通着现在,还联通着未来。
时光在前行,世界在变化。围绕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显示出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发展与百姓的和乐安康。
2008的中国,我们充满祝福与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