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2010-01-05 22:07: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是对本学期所学过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为使复习更贴近实际,用较少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制订期末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
(一)、 数的认识
1、大数的认识及组成。
2、数位顺序表。
3、大数的读、写
4、数的大小的比较
5、数的改写.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①在实际背景下,能够区分近似数与精确数。
②按精确度要求,求近似数。
注意改写一个数与求一个数近似数的区分。
7、正负数的认识
①结合实例,会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②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在具体情景中,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1、三位数乘两位数
①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⑴估计商的位数;⑵试商的方法,以及怎样调整商;⑶除法的验算,注意验算策略的多样化。
3、混合运算:注意运算的顺序
4、估算(两个原则:方便、与准确值偏差尽量少)
5、运算定律及性质,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及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
6、探索运算规律。
第二单元
空间与图形单元(所有作图均要求用铅笔,标准,所购三角板,量角器要质量比较好的,否则结果出入会很大)
(一)、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直线、线段、射线
①能够识别直线、线段、射线;
②能够用符号(字母)表示直线、线段、射线;注意:射线AB与射线BA的区别;
③清楚的知道直线、线段、射线三者之间的区别。
④明确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种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
①平行,能够画平行线,会判断。
②相交(有两种情况:斜交、垂直),能够画垂线,会判断。明确点到直线上,垂线段最短。
3、角
①能够识别平角、周角、锐角、直角、钝角。②清楚平角、周角、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关系。③能够利用量角器或三角板测量角的度数,或画出指定角度的角。
(二)、图形的变换
清楚的知道,图形的旋转的三要素:点(旋转中心)、方向(顺时针、逆时针)、度数(主要是90度)。
能够辨认、画出一个基本图形经过一定旋转过后形成的图形。
(三)、方向与位置
1、用数对表示位置。2、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
第三单元、统计
1、能够按要求绘制条形
2、能够正确的读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能够根据统计图,说出变化的趋势。
二、复习目标: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及有关的实际问题。
2、难点: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方法:
1、抓住复习重点,有针对性、防止不分轻重,各个内容都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针对各自班级薄弱环节和教材的重要章节确定复习重点。先进行分类复习,再综合复习。
2、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指导。
3、区分易混概念。抓住意义方面比较,分析,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
4、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教育,先审清题意,再做。做题的过程中仔细、认真。
五、具体措施:
1、针对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年各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注重基础性练习。
3、加强口算,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4、加强应用题的基本训练,掌握常见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在解答题目的同时进行比较、归纳,形成一种有序的思考方法。以扎实的灵活的解题能力来应对千变万化的测试题目。
5、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用,掌握解题技巧,扩充知识容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6、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重视课内补差,使他们尽快缩小与班级同学的差距。
六、课时安排:
概念………………………………………1课时
计算………………………………………1课时
空间与图形………………………………1课时
统计………………………………………1课时
综合……………………………………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