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2010-01-05 22:07: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是对本学期所学过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为使复习更贴近实际,用较少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制订期末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

(一)、 数的认识

1、大数的认识及组成。

2、数位顺序表。

3、大数的读、写

4、数的大小的比较

5、数的改写.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①在实际背景下,能够区分近似数与精确数。

②按精确度要求,求近似数。

注意改写一个数与求一个数近似数的区分。

7、正负数的认识

①结合实例,会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②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在具体情景中,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二)、数的运算

1、三位数乘两位数

①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⑴估计商的位数;⑵试商的方法,以及怎样调整商;⑶除法的验算,注意验算策略的多样化。

3、混合运算:注意运算的顺序

4、估算(两个原则:方便、与准确值偏差尽量少)

5、运算定律及性质,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及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

6、探索运算规律。

    (三)、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应用题)

第二单元

空间与图形单元(所有作图均要求用铅笔,标准,所购三角板,量角器要质量比较好的,否则结果出入会很大)

(一)、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直线、线段、射线

①能够识别直线、线段、射线;

②能够用符号(字母)表示直线、线段、射线;注意:射线AB与射线BA的区别;

③清楚的知道直线、线段、射线三者之间的区别。

④明确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种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

①平行,能够画平行线,会判断。

②相交(有两种情况:斜交、垂直),能够画垂线,会判断。明确点到直线上,垂线段最短。

3、角

①能够识别平角、周角、锐角、直角、钝角。②清楚平角、周角、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关系。③能够利用量角器或三角板测量角的度数,或画出指定角度的角。

(二)、图形的变换

清楚的知道,图形的旋转的三要素:点(旋转中心)、方向(顺时针、逆时针)、度数(主要是90度)。

能够辨认、画出一个基本图形经过一定旋转过后形成的图形。

(三)、方向与位置

1、用数对表示位置。2、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

第三单元、统计

1、能够按要求绘制条形

2、能够正确的读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能够根据统计图,说出变化的趋势。

二、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能正确计算三步以内的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进一步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画两种不同的统计图。能从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并对事物的发展做出预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复习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并通过必要的练习及交流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初步感知整理复习的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的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反思本册教材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及有关的实际问题。

2、难点: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方法:

1、抓住复习重点,有针对性、防止不分轻重,各个内容都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针对各自班级薄弱环节和教材的重要章节确定复习重点。先进行分类复习,再综合复习。

2、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指导。

3、区分易混概念。抓住意义方面比较,分析,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

4、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教育,先审清题意,再做。做题的过程中仔细、认真。

五、具体措施:

1、针对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年各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注重基础性练习。

3、加强口算,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4、加强应用题的基本训练,掌握常见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在解答题目的同时进行比较、归纳,形成一种有序的思考方法。以扎实的灵活的解题能力来应对千变万化的测试题目。

5、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用,掌握解题技巧,扩充知识容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6、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重视课内补差,使他们尽快缩小与班级同学的差距。

六、课时安排:

概念………………………………………1课时

计算………………………………………1课时

空间与图形………………………………1课时

统计………………………………………1课时

综合……………………………………1课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