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水利博物馆参观记

标签:
文学 |
分类: 随笔 |
陕西省水利博物馆参观记
http://s7/mw690/001sozyLzy73saATljgc6&690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还是要先感谢这次聚会的组织者——泾阳县的所有同学,他们为了这次聚会可谓是绞尽脑汁,事无巨细,都安排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比如说,租用的大巴冷气很足,免除艳阳高照之下,往返途中酷暑难耐。每人一顶白色太阳帽,帽子上全部印上统一的标识,可以使我们在景点游玩的时候迅速的找到自己的同伴。每一次景点参观完上车的时候,他们都仔细地统计人数,生怕把某个同学落下。如此这般的细心,使得我们这次游玩十分的开心。
我们是早晨八点半从泾阳宾馆出发的,大概是9:30分钟到达水利博物馆的,因为事前做过沟通,所以车就直接进入到博物馆里边。
陕西水利博物馆位于泾阳县王桥镇,毗邻咸旬高速、关中环线,距西安市60公里,博物馆分水文化大道区、文化广场、纪念馆区、仪祉墓园区4部分。总占地66742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30592平方米,建筑面积5520 平方米。该馆是在原李仪祉纪念馆基础上,经过改扩建,并于2014年8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的,集水文化收藏、展示、研究、水科普教育及园林景观艺术于一体的、陕西省唯一一座水利专业博物馆。
http://s2/mw690/001sozyLzy73saE7fi121&690
http://s7/mw690/001sozyLzy73saETrX8c6&690
http://s8/mw690/001sozyLzy73saFNJLp77&690
http://s6/mw690/001sozyLzy73saGCdoNe5&690
http://s16/mw690/001sozyLzy73saH9BPVcf&690
http://s14/mw690/001sozyLzy73saHXxDv2d&690
http://s16/mw690/001sozyLzy73saJ52yP5f&690
http://s3/mw690/001sozyLzy73saJ8cx402&690
http://s7/mw690/001sozyLzy73saKBjKe76&690
李仪祉纪念馆是陕西省“十二五”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和水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博物馆的主体工程,于2012年8月22日正式建成。集中展示以郑国渠为代表的古代水利发展史和以“关中八惠”为代表的近现代水利发展历程,彰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水利取得的巨大成就,描绘了陕西“十二五”和未来水利发展的宏伟蓝图。
博物馆旨在弘扬我国水利先驱李仪祉的精神风貌,传承先进的水利传统文化,挖掘、收藏、研究、展示秦人治水的悠久历史,普及宣传水利科技知识,开展水利学术研究和交流。建成以来,以其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优美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受到了众多游客的称赞。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参观者50余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河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水利教学实践基地”。
http://s10/mw690/001sozyLzy73saNFtB779&690
http://s7/mw690/001sozyLzy73saOpVL8e6&690
http://s16/mw690/001sozyLzy73saOvGY79f&690
http://s12/mw690/001sozyLzy73saOyISn2b&690
http://s11/mw690/001sozyLzy73saPpFmqba&690
http://s14/mw690/001sozyLzy73saQkFUF3d&690
http://s5/mw690/001sozyLzy73saQpQWga4&690
http://s5/mw690/001sozyLzy73saScZs804&690
http://s10/mw690/001sozyLzy73saSgB85a9&690
http://s2/mw690/001sozyLzy73saSjIJ3a1&690
http://s4/mw690/001sozyLzy73saU7br543&690
http://s5/mw690/001sozyLzy73saVvJgUa4&690
http://s14/mw690/001sozyLzy73saVyqu16d&690
http://s2/mw690/001sozyLzy73saVBewhb1&690
http://s8/mw690/001sozyLzy73saVDPjV37&690
http://s11/mw690/001sozyLzy73saVGEnUea&690
http://s13/mw690/001sozyLzy73saVJT4w5c&690
http://s14/mw690/001sozyLzy73saVNpudfd&690
http://s7/mw690/001sozyLzy73saVQKMe96&690
http://s8/mw690/001sozyLzy73saVTJ1J37&690
http://s16/mw690/001sozyLzy73saVX4jdaf&690
http://s7/mw690/001sozyLzy73saXOroWd6&690
http://s4/mw690/001sozyLzy73saXRP3R03&690
http://s9/mw690/001sozyLzy73saYkY5i98&690
李仪祉(1882-1938),原名协,字宜之,陕西省蒲城县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父亲李桐轩,关中名儒,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曾任陕西省咨议局副局长、省修史局总纂、西安易俗社首任社长、剧作家。伯父李仲特,数学家,曾任川汉铁路工程师、同盟会陕西分会会长。先生一生以治水为志,他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改变了几千年来单纯着眼于黄河下游的治水思想,把我国治理黄河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创办了包括中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和众多所水利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主持兴建了“ 关中八惠”水利工程和陕南、陕北诸渠,树立起我国现代灌溉工程样板,对我国水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惠普三秦大地,被誉为“中国现代水利先驱”和“亚洲近代水利科技先驱”。 李仪祉先生有句传颂至今的名言,谓"要做大事,不做大官"。
“关中八惠”是水利专家李仪祉倡导修筑的关中地区八个灌溉工程的统称,包括: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梅惠渠、沣惠渠、黑惠渠、泔惠渠、涝惠渠。
1938年元月,李仪祉抱病赴眉县参加渭惠渠拦河大坝合龙,回西安病情加重,终因积劳成疾,当年3月8日病逝于西安,终年57岁。
http://s11/mw690/001sozyLzy73sb1vb1Eca&690
http://s5/mw690/001sozyLzy73sb1yfRi44&690
http://s11/mw690/001sozyLzy73sb1Beemba&690
http://s1/mw690/001sozyLzy73sb2128030&690
http://s2/mw690/001sozyLzy73sb33ms961&690
http://s2/mw690/001sozyLzy73sb3kNnX41&690
展览馆后就是台塬,李仪祉墓就借助山势修建在山坡上,占地面积约1.3公顷,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坐北朝南,底部周长36米,高2米。于右任为李仪祉手书的挽联:“殊功早入河渠志,遗宅仍规水竹居”,题写在墓园大门两侧。整座陵园苍柏葱郁,肃穆幽静。1992年李仪祉诞生110周年之际,中国水利学会等各方单位和人士集资修建的李仪祉雕像,矗立在墓园正中。
从牌坊穿过陵墓分三层,第一层两边分别是浮雕石刻,记录着秦人治水以及李仪祉毕生功绩,二层两侧分别是两通现代碑,左侧为无字碑,右侧是李仪祉事迹碑。
神道中间是李仪祉墓碑。碑立于李仪祉陵墓前。碑首为二龙戏珠,上书“永垂不朽”四字,中间隶书大字“李仪祉先生之墓”。龟趺底座高,阴刻国民政府命令,楷书坠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孙绍宗敬录。另外两侧还分别竖立着“李先局长仪祉先生墓表”碑,民国30年(1941)3月8日立。“李仪祉先生事迹碑”,民国30年(1941)3月8日立。以及“仪翁老夫子德敬碑”,“泾惠渠颂并序碑”,等五通石碑。肯定并记述了李仪祉一生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