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丛桦诗选》序

(2011-09-23 21:33: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陈应松

 

丛桦属于那种天资聪明且才华旺盛的人,干什么都能成。写诗,哪儿都发表了;写小说,写一个成功一个;下象棋、围棋,鲜有敌手;做税务稽查,享誉荆楚;后辞职经商,也算小有斩获。还培养了一个把古筝弹得全国有名的女儿。

丛桦的这本诗集基本是他三十年来诗歌创作的精华,应该是沉甸甸的。诚如他所说,他的创作也出现过断裂。有几年他确实停止了写作,或者是蛰伏了,或者是假寐,或者是写了未拿出来。但诗情还在。如果一个人没有诗情,不能表达,我觉得是很可怕的生命状态。比如关于那首《致小伊》。他说那是一次在去上海的飞机上,因为演出太疲倦的女儿趴在他腿上睡觉,因此心痛难忍,感慨万端,遂有了这首诗:

小伊,我的女儿/爸爸的泪只为你流淌/只为你,决不为谁/    小伊,你太小/不会知道,爸爸的心有多累/就像已滚不动的雪球/就像决口的堤/但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在沧桑的人世/爸爸全心地努力过/只想用瘦弱的肩头/为你担起一丝光明/    我记得,你也永远会记得/那个寒夜/我们就着暖炉告别/你哑着嗓子坚持和我说话/爸爸多想,时光就这样永远停留呵/然而,泪水很快就洗亮了夜/那时,你的小手抓痛了我的肩/小伊,我的乖孩子……/小伊,你一天天长大/爸爸就会一天天衰老/但无论怎样,只要你感到/头顶有一轮明月/耳旁有一缕清风/那就是爸爸在为你/——祝福”

一个为父的在诗中回忆与女儿相处的快乐日子,但现在,女儿已经离开了自己身边,父女都很累,身心疲惫,但未来的希望如明月清风。如果丛桦不是一位诗人,不能将这些感受写下来,不能将内心的苦痛凝成诗句,生命该要缺少多少东西。而且一首诗能将痛苦升华为崇高的父爱,将积郁化为涓涓的泉流,这又是多么美妙的过程和幸福的瞬间!

诗是我们生命中的伴侣,是最好的倾诉对象,是心中最美妙的歌声。丛桦的这些诗,一以贯之的,就是讴歌他最以为值得的东西。母亲、父亲、家乡的风景、自己的爱物、女儿、爱情、旅途中难忘的记忆。没有固定的主题,但又有固定的主题,这就是爱,爱所能表现出来的美与哲理、丰润与绚烂、情到深处的伤感、静悟中的淡定。他自己喜欢的围棋、女儿热爱的筝,诗里都可以品得出来这两种东西散发出的古典的深沉的潇洒神韵。

“……自从父亲的呼吸从你的手心跌落/二十多年了,我不知道你是怎样/用安详和辛劳打扫一个个多余的日子/需要什么吗?你总是摇摇头/又摇摇头地作为回答/胸口离地面愈来愈近的母亲啊/你凸起的背脊已快遮断我所有的目光/    是该多回家看看你了/至少该把每月上百的通话记录留些给你/不,我应该像你脚旁的那只小花猫/整天尾随你 看看你的也是我的老屋/然后,陪你坐在屋前的河堤上/看晚霞渐渐消隐”(《写给母亲》)这首诗是写给母亲的,在春节的时候,看着母亲在火炉边拨弄炭火时的心声。这首诗每读一次都会拨痛我,其中的许多诗句令人难忘,牵肝扯肺。

而《在街头,寻找父亲》则是一首构思特别的怀念父亲的诗:

“在故乡狭窄的街头/我寻找着/一个诗人/一位书法家/一名棋手/寻找着我的父亲/他应该是满头白发/甚至连胡子也白如银丝/他瘦骨嶙峋/却身手矫健/就像他手中的那根桑木拐杖/虽然经受了岁月的磨打/如果不被强行折断/还完全可以稳住/一片晃动的天地……”

    丛桦的父亲是一位传奇人物,也曾是公安县的风云人物,后来遭受过重大磨难而至身体恶化,英年早逝。父亲是一个诗人,一个书法家,也是一个棋手。这可能是他在街头寻找父亲远去身影的原因。有一阵子,我与丛桦也有类似的幻觉,在街头看到一些老人,突然觉得很像自己过世的父亲。这是对亲人一种深切怀念时都会出现的恍惚。他却把这种奇怪的思念写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因而非常特殊,很是精妙。虽然醒来的现实是,父亲“早已搬到那个/平时人们抄近道才会经过的墓地去了”但诗人坚信:“我相信父亲就在这拥挤的街头/在这他曾经仰头走过的街头

/在这他曾经贴着墙脚一闪而逝的街头/当我实在无法找到他/被飞沙弄湿了眼睛的时候/他会轻声唤我的乳名”。

寻找父亲的固执是因为那一份亲情的无尽思念,而爱或者情感的诗,我喜欢这首《紫光消殒之后》,通体充满着华贵的伤感,诗句凝炼,想象瑰丽,立意高旷:

 

还记得成片成片盛开的薰衣草吗

像大自然的手书,给日子

镀上一层紫色的甜蜜

 

你的妩媚也如花朵般展开

但掩藏不了

你深藏内心的痛苦

我甚至接受了

它无意给我的伤害

感觉,整个世界也比你轻

 

薰香,我的“伊帕尔汗”

你这心怀伤痕的女子

为何那么名不副实

总是躲在离梦最近离爱最远的荒原

从不大红大紫,其实

我需要的

只是静谧和平淡

就像一根羽毛,很轻

却没有伤害

那么请不要让

背影把一切变成宿醉

假如草原偃伏为一片落英

还有谁能

听到了我内心碎裂的声音……

 

 

可能在经受过也承受过之后,在生活沉静的深水区里,丛桦才有这深情、诚挚、温馨而痛苦的歌唱。这首诗标志着丛桦对诗歌成熟的技巧运用,准确内敛的表达以及对爱和伤害的理解。

像《石塑鹰》、《塑管的深度》、《五月花》等也是丛桦诗艺走向成熟之后的的许多精彩之作中的经典,有相当的新颖性和强劲的冲击力,并且显露出丛桦的独特风格和语言天赋。

“云飘散了。在天穹深处/托起奔突之力,渐渐高去/黑黢黢的凸现你的轮廓/逐向苍天,永无止境/遗落空中的雏毛/排列指向天堂的标记/在峡谷,你平展着翅膀/一动不动/嘲笑卷动的山风/把你的剪影如一枚枚炸弹掷向谷底/撞击一双双追逐着你的眼睛/但你没有作片刻的犹豫/鹰啊,只有在你眸子般寥廓的海域/你才是你……”(《石塑鹰》)

塑管的深度》是我读到的立意非常奇妙的诗,因为,看起来工业的塑管是无法入诗,毫无诗意可言的。我们来看看丛桦是怎么发现塑管的诗意且把它写得入木三分:

败类在塑管之外/塑管从未想到腐烂/    文明的体内/布满塑料深厚的暗影/而它本身/是光亮的  没有铜绿/在祖先阴郁的眼神中/我们见到过它/留给时间的飞旋之光/现在我们注视着塑管/我们缩回双手  离塑很远/我们承认已被美深深灼伤/    塑管的深处/空灵而真实/在塑管的外围/有更大的利器  更猛的气压/在塑管身边生活  不要发火/对外面的事情坚守沉默/对里面的事情保持冷静/这样,我们就进入了塑管的组织/    塑管站立着/这说明了一切/塑管平躺着  被埋在地下/这也说明了一切/    塑管比你我将要年长/比那颗巨松将要年长/塑管从未用年轮/记叙自己的经验/英雄和懦夫都去世了/都还原成我们的立锥之地/    可塑管不”

一个人端视塑管,并且写出如此深刻的诗来,确非易事。读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丛桦的诗有着很强的思辩色彩和哲理意味,带着一种穷追的韧性,一种深入到生活深处挖掘诗的内涵的雄心,一种坚定的创新意识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悍力。或者是对人生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深切的感悟,因而才能有这些深邃而丰沉的诗句,让我们获得启示。

  

   水鸟在漆黑处开始响动

渔人的妻子将向海的窗子打开

看过天色,然后用鱼肚一样的手掌

将男人拍醒

汉子们满足地呵欠之后

便一摆一摆地走向苇塘,浆声摇曳时

星星还在浪尖上跳跃

   

    这是《五月花》的开头。这是对西班牙作家伊巴涅斯小说《五月花》的诗的解读,是一次重新发现和书写。丛桦在这首诗里,重述了一个渔村的生活,把那种自然、混乱、真实、充满魅力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五月花》同样是我喜欢的一部小说,数万字被丛桦以自己的眼光和心得压缩、精炼成短短的几十行诗,表现出不凡的功力。

公安是水乡,这与丛桦对水的题材的偏爱有关。也因此,他的诗中多有水和平原的景色,有水的灵动和大地芬芳的气息。这是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他最擅长也最钟爱的倾诉对象。这样就有了像《水乡》、《与故乡共有的月光》、《晚秋》、《三月雨》、《晨》、《残月》、《夕晖里》、《农家》、《油菜花》、《水牛》、《划子》、《村庄》、《在龙潭村的一个夜晚》、《老屋门前的冬青树》、《摘棉花的姑娘》、《流经家乡的河流》等一大批与故乡同沉醉、共歌哭的诗。

“此时,我在李白的诗里/垂下头/月亮的光,像一根根银针/扎进,窗前的那棵樟树/扎进我的心里与我说话/    与故乡共有的就是这一轮明月了/通过这面高悬的镜子/抬头,就能看见/

故乡的河流上行走的乌篷船/平原上密密的棉桃和麦芒……”(《与故乡共有的月光》)

思念故乡的时候,一定是心灵中渴求什么,需要补充什么的时候,这是所有游子都会在某时某刻莫名出现的“疾患”。

水乡,你的温柔/正是我得不到的一切/接近水,就面对了/所以的悔恨和依念/    每年有多少芦苇/在抵达湖心的过程中死去/却总有芦苇向湖心蔓延/芦苇尽头,渔人像/一只只浮萍贴在水面/    我必须静静地倾听/让渔槌声迅速嵌入感情深处/渔人沉默如土/是潮湿相逼的日子,比网更沉/还是坚守久蓄湖水内部的声音呢”(《水乡》)

故乡牵肠挂肚的东西是他往年生活的记忆,或者说是艰难生活的印痕,这对于公安人来说,记忆总是很特别的,不同于任何地方,但也充满着水所独有的温柔,正是我们渴望的人生甘泉。水是公安的特色,水的温润和沉默是我们的性格,是我们的品质,是我们文化的底蕴,是我们的魂魄。丛桦在这部诗集中歌颂故乡的好句子特别多,我在阅读的时候它们像故乡的水一样滚滚而来,让我沉浸在美好的享受中,故乡化作了水声、风声、芦苇的摇曳声和庄稼的拔节声,让我目不暇接,血潮奔涌,如回到故乡深处一样,一切都是过去梦里的景象。

 

知了把日月催黄的时候

秋天就像荷花一样深了

 

目中的水湄,雁声零落

心底的空旷,比秋天去得更远

 

遥远的江河,失去波涛的拍打

再烈的风,都吹皱不了一潭春色

 

收获的人,守着粮仓

望望田野,像断奶的孩子突然苍老

高处的云,聚了又散

诗人的情绪,比落地的叶子更黄

                      ——《晚秋》

 

诗人的心境当然是与故乡一同衰荣的,因为他的生命是故乡生命的一部分,故乡在他的笔下,是一幅天堂般的图画:“几丛竹影如翠/几湾碧水似玉/黛瓦粉墙的家/栖息着一幅幅水墨丹青画/鸡鸭狗猫  荇藻藕茭/一古脑向三月的湖村喷发/春深深几许/问了渔樵问白发/更问村姑  砧声/更问牧童  桃花/野渡无人  春树透霞/沾衣欲湿的雨点/是钓翁笠顶的几瓣杏花/春水涣涣来/

寒木尽新芽”《(春水)》。这样的图画还非常的多,而公安水乡的美景也俯拾即是,时常可勾起心中的情澜,拨动诗人的心弦。《划子》正是这样的好诗:

 

你是被道路骗去了远方/不然  你不会木然地把身子递给/悲怆如一把二胡的日子/可是过了那片回水滩/你依然平静如镜/划子是在梦里/那两根巨大的桅杆/就在梦的边缘/你横越礁石的身影  如一支燕子/那时黑色的涛璧高高地耸起/浪中传来骨骼碎裂的声音/雾从四处散开

 

    这首诗的感觉是诗人梦一般充满了惊悸的牵挂,不是一种浪漫的抒情,是有着强烈命运色彩的讴歌。丛桦的诗越来越坚实和有力,也越来越美,这种美源于力量和思想。

霞浦浮动着/鹭鸶的叫声廓开白雾/从沙滩上读到揉皱的鱼汛/从锚链的抖动里看到渔夫的影子”。(《晨》)

《残月》也很漂亮:“又一把镰刀流浪去了/它照见你的低眉/它收割的羞怯/已经晾晒在禾场和梦里/月落后是一片深蓝/那银色的弧光像一湾水隐去/什么是最后的忧伤/直到那新的一天/重又燃烧”。

丛桦诗的结构,已经不是单一的指向某处,而是非常开阔和呈幅射状,将诗的落脚定在出其不意的、惊鸿一瞥的地方。将诗的意境升华为一种惊艳和巧遇。他已经有足够的自信和笔力将诗写得更纯粹更精致。而他的灵感的触觉也进入了社会底层,虽然不是故乡,他乡的邂逅也让他的忧思更加具象和温情,这在《在龙潭村的一个夜晚》中表现尤佳:

 

在偏远的山谷里,村庄像个孤独的问号悬在那里

我没有看见有龙的潭,只看见有条小溪

在村边,在农舍旁无声的流

那些农舍多半闲置着,就像

它周围的农田,只剩下

被水沤烂的茬子

 

黄昏,风从山间送来一些雾霭

漂浮在田野上,漂浮在遗留村里的

老人和孩子的脸上,然后又漂浮到

杳无一物的远方,除了更多的相似

 

村口一颗高大的樟树

它磨损的树尖,向上攀爬着

仿佛要擦去,月光暗淡的余烬

村庄掉进巨大的黑窟窿,一下失语

就连老人的咳嗽声,也被捂得严实

孩子们,用什么敛住了笑声

他们没有唐诗,甚至没有作业

只有,只有草虫重复着

它单调刺耳的叫声

向着衰败的墙壁,向着荒芜的田野

向着黑夜

……

   

龙潭村,我愿意把它看着诗人广义的故乡,在这个村庄的人与物、夜与昼、今天与昨天、生命与自然,是他不忍看见也不愿面对的现实。但节制的表达和摹写,满含激愤、忧虑与深情。我们随诗进入到一种陌生的疏离的意境中,营造的这种意境是当下的诗歌写作很少有的很难得的。

     路是窄了些/记忆也很远/可故乡的气息/是活着的全部理由”。(《油菜花》)

以序的形式与相识三十年的丛桦老弟对话,品读他的诗,我感触尤深。故乡只有一个,诗却有千百首。让我们共同面对相同的故乡和世界,以各自的艺术行脚留下我们的篇章与洞见。公安水乡,淌着文学的汁……

 

                                 0一一年四月于武昌东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