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画猫》有感
这节活动的活动目标符合中班幼儿,蔡老师一开始是以《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边表演边进场的,然后大野猫进场。大野猫的形象以及声音让幼儿很快的记住大野猫,这给教儿歌做了个很好的铺垫。蔡老师通过层层导入,让幼儿自己说出了改变猫的哪里,它才不吃老鼠并创编了儿歌。在最后的环节,蔡老师抓住了孩子的心里,出示了幼儿知道并且喜欢的动物,让幼儿进行创编。
本次的活动,我觉得上得比较出色,优点如下:
1、选材比较新颖,通过幼儿常见并知道它们的敌害关系的两只小动物,猫和老鼠作为本次活动。
2、教学环节紧紧相扣,一层一层的导入,让幼儿对本次的活动很感兴趣,并乐意参与其中。
3、准备很充分:每位幼儿都被蔡老师化妆成小老鼠,让幼儿很快进入老鼠的角色,把自己当成小老鼠。
4、教学方式:本次是通过白板来进行教学的,解决了不少PPT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5、幼儿在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在学儿歌的时候,蔡老师不断地引导幼儿说出猫的各个部位的变化,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幼儿自己看着图片将儿歌的内容说出来。
蔡老师这节课的优点真是太多了,值得学习的地方也很多很多。
但是我自己觉得有一点要改进,并提出了一点点小建议:
在本次的活动,蔡老师让幼儿说说怎么样将猫变成一只不抓老鼠的猫,幼儿说:“不要眼睛、不要牙齿……”的时候,蔡老师没有接住孩子的球,只是将此问题一带而过,接着再引导幼儿说出“眼睛要画小,牙齿要画少…….”孩子的想法也是对的,他们觉得猫没有眼睛,就看不见老鼠了,也就抓不住老鼠了。可是幼儿的想法没有在教师所预设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婉转地说:“这样也可以哦,我们还可以怎么画呢?”
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有些也许说的不好,不恰当,还请各位老师见谅,并多多指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