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苏州小巷
——富郎中巷
□枕边书
http://s8/middle/4f94467dnafffdc4add77&690
富郎中巷吴宅界碑之“麒麟”
http://s8/middle/4f94467dnafffde6bb3c7&690
富郎中巷吴宅界碑之“马上封侯”
http://s11/middle/4f94467dn77fffcdf7dda&690
富郎中巷吴宅风火墙上的清代壁画
http://s12/middle/4f94467dnafffe2ba0a5b&690
富郎中巷吴宅之“富贵寿考”砖雕门楼
http://s12/middle/4f94467dnafffe4c978fb&690
富郎中巷里的辛亥革命元老沈瓞民故居
苏州小巷雅致,静谧,光滑的石板街,斑驳的风火墙,悬着铜环的石库门。一种氤氲的文化气息弥漫其间——仿佛由宋版线装书中飘逸而出,又似乎从元青花瓷器里盘旋而至;依稀是那昆曲笛音里回环往复的水磨唱腔,又好像是弦索叮咚伴着糯糯的吴侬软语……
走进苏州小巷,每每就能领略旧时江南,重温梦中古城。
秋日下午,我与阳光四季、德山、今心、范崇光一行五人寻访富郎中巷。
“富郎中巷”在养育巷西侧,因北宋苏州知府富严居此而名。富严,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进士,仁宗庆历元年(1041),以刑部郎中知苏州。嘉祐中,又以秘书监再任苏州知府。富严有《游虎丘》诗留世:“缭绕禅关锁翠微,游人到此便忘归。古今不尽春风恨,一剑清泉浸落晖。”
富严为官清正,一生廉洁。宋.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说:“(富严)致仕未曾造一官府,以耆德称。所居坊,人以德寿目之。”郡人为褒扬他的功德,奏准在他所居之地的东面巷口建立牌坊,名“德寿坊”,南宋重立时改名“好礼坊”,现在富郎中巷中仍有“德寿坊”。真是“两袖清风在人间,留得德寿牌坊名。从来官清民自安,百姓自会辨恶贤。”
巷东德寿坊旁边20到24号的老宅,始建于清代,名为吴宅,但原主人究竟是谁却已无从考证。路边墙根有青石界碑,无字。南向雕麒麟送子,西向雕马上封侯,寓意吉祥,雕琢精美,实在是难得一见。
老宅原为三路五进大宅,中路依次为八字墙门、轿厅、大厅、楼厅、堂楼。轿厅背后的屋檐下有“富贵寿考”的雕砖门楼,四周虽已被烟火熏黑,但纹饰依然清晰。大厅大门两侧的墙壁上,斜砌着一块块水磨方砖,入眼古朴苍老,诉说岁月沧桑,这种装饰现在苏州城里已不多见。顶部的砖雕,则有专家才能解读的精致花纹。惜哉墙塌垣败,因此旧房处处老态龙钟,老宅已是美人迟暮。
吴宅大部分为今心家所有。原先的花园、天井、备弄,已不复见。今心领我们走上他家二楼,推开北窗,可见风火墙上的清代壁画。虽经百年沧桑,依然保存完好,令人感慨万千。
富郎中巷中还有辛亥革命元老沈瓞民故居,名医顾氏的老宅和民国花园洋房“桃园”。但小巷却渐渐变得有些面目全非。我不由得想起亦然在《苏州小巷》一书中说:“苏州小巷最为挥之不去的影子是在苏州人的心里,它横亘在苏州人的性格中。浮动在苏州人的血液里。以后的人们或许会从苏州人崇尚含蓄精致的审美情趣,苏州人内敛自足不事张扬的处事性格中,更深刻地认识苏州小巷,品味苏州小巷,反刍苏州小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