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以后,如果儿子回想起他曾经度过的暑假,一定会想起今年这个不一样的假期,整个城市如同一场狂欢的party,我们全家,在2008年8月的北京。
奥运会如同一场盛宴,我们分享着其中点滴的快乐,用普通人的悲喜构筑成这一页历史。
北京等待这场盛宴已经7年,这也是儿子长大的7年。至今保留着那张老照片,2001年7月13日夜晚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背景是狂欢的人群,中间是不到30岁的我们两人。而不满3个月的儿子还在我的肚子里,那段时间,我带着他一路奔波,刚从申奥城市激烈竞争的俄罗斯归来,又开始了在天安门的彻夜采访,终于把自己,也把儿子累坏了。医生几乎已经判决了他的死刑,我也以为他扛不过去了,然而他的生命力如此顽强,小小的挫折之后,又开始茁壮地生长,终于没有让我把这喜悦变成遗憾。
于是,这城市一天天变化,儿子一天天长大,城市等待着一个节日,我的生活等待着很多惊喜。
半年多以前,爸爸就开始申购奥运会的门票,也许是老天眷顾,竟然收获颇丰,还抽到一张开幕式的门票,爸爸说,他一定要带着儿子去看,那比任何一个节日都让人兴奋。
节日终于到了。这难忘的一个夏天开始了。
开幕式那晚,爸爸兴冲冲奔赴“鸟巢”,我和儿子在家看电视,儿子一直在屏幕上找爸爸的身影,我说,看台上那么多小脑袋,一定有一个是爸爸的……午夜两点,爸爸归来,满满一袋子的开幕式纪念品,带给儿子的,有可以打出各种奥运图案的闪光棒,有祥云的丝巾和手电,还有福娃拨拉鼓,儿子立刻爱不释手,以后每次看比赛都带着。
在此后的半个月,全家像赶场一样奔赴比赛场馆。
儿子第一次去“鸟巢”是和爸爸一起,他们的票竟然抽到第一层第一排,爷儿俩从7点看到夜里12点,那个位置太棒了,伸手就可以摸到运动员,爸爸狂拍照片,儿子身披祥云丝巾在看台的栏杆前挥着小国旗,竟然到深夜也不觉疲倦。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看体育比赛。

接着,儿子又和爸爸去工体看拳击比赛,儿子对这个项目兴趣盎然,回来后,他向我这样描述:一个穿红衣服的和一个穿蓝衣服的对打,蓝衣服猛捶红衣服,把红衣服捶怒了扑上去把他撞了个跟头……最后,裁判拉谁的手就表示谁赢了。
儿子又和奶奶去国家体育馆看女子体操全能决赛,他已经很明白穿红衣的小姐姐们是中国队,只要中国队一出来,就猛喊加油。
最快活的一次是我、爸爸、奶奶和新新四个人一起去“鸟巢”看田径比赛,跳高决赛就在我们面前举行,爸爸看谁跳得高,我看谁长得帅,儿子看谁有趣,一个巨帅无比的德国小伙子每跳完一下就会跑到我们面前,因为他的教练就坐在我们前一排,俩人说半天,他就又回去跳,我们使劲为他加油,可惜他最后还是出局了,然后他很有风度地和所有对手拥抱,他的金发和漂亮的金色背心就从赛场上消失了,但是我们记住了他。

闭幕前的最后一天,爸爸又带着新新去“鸟巢”,仿佛是一次告别,也是节日的最高潮,虽然是晚上的比赛,他们俩却一早就动身了,他们逛森林公园,看“祥云小屋”,他们要最后一次沉浸在奥运会的北京。

回想这个奥运假期,我最难忘的是一次晚上11点多,看完比赛我们全家从“鸟巢”出来,整个奥林匹克公园美得如同幻境,巨大的“鸟巢”光芒四射,“水立方”像是一个蓝色的晶莹剔透的梦,高高的转播塔变幻出五颜六色的光……一条很宽的路在我们脚下延伸,似乎没有尽头,那就是北京的中轴线,在这样的建筑下,世界似乎变得有点超现实。
那一刻我想,世界需要这样的狂欢,人生需要这样的尽兴一刻,我们需要这样美丽的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