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说课稿
(2009-10-10 16:11:34)
标签:
杂谈 |
《词五首》——《渔家傲》说课稿
史运红
本课选录了两首词: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课本是按词作者生活年代的先后排列几首选词的顺序的。这本身没有什么必然合理的逻辑性,如果以词的风格分类,更适合教学中的整体把握及学生形成整体认知。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没有按教材给的顺序依次学习,而是按其词风之豪放与婉约,分成三个课时,一课时教豪放风格的《渔家傲》,另一课时讲《江城子》、《破阵子》,第三课时讲婉约风格的《望江南》和《武陵春》。我要说课是第一课时:豪放词的教学课时。
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一)、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
感悟法:深入品读,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
讨论点拔: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和反思质疑,师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归纳这首词的特点,感悟豪放派的词风。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及课件。
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通过朗读竞赛,使学生熟悉词作内容,初步形成对词风的感性认知,步骤如下:
1.听读播放的录音,要求学生在下面跟读,跟读的同时注意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
2.学生通过放胆大声自读,形成初步印象。
3.学生报名赛读(3~5人),其它学生把自己的点评写下来。
4.学生点评。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会谈到重音、语速、停顿,并涉及到词的内容和风格,老师适当点拔、引导。
为了理解词的内容,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投影展示问题)
1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两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总结后教师帮助归纳: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3.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明确:荒凉
4.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
5.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中感受到--------------
(浊酒一杯
(燕然未勒
(人不寐
(白发夫泪
教师小结:.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将宏达广博浓缩在咫尺之间,真可谓是:古诗词哪!想让我不爱你可不容易!
6.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配乐试背一遍
(三)拓
根据你对词的理解
(1)赏析本首词中的任何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例如:
\'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
\'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景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
\'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2)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例如:
1)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三:作业
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
2、
3、
4、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四、板书设计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上阕:写景
下阕:抒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