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篇日本散文看禅宗的世界性

(2011-10-06 12:51:55)
标签:

日本文化

文化

文化共乐主义

中日文化

世界文化

分类: 日本文化

:十一长假出游,所到景区的情形可以用三个成语概括:不堪重负,人满为患,怨声载道。不仅人受不了,自然环境更受不了。

        这让我想起我在《樱花与武士》里写的一段话:“在日本时,我在去学校的路上常常看到这样的风景:有人蹲在池塘边,脑袋离池水很近,似乎在钓鱼,但又不像钓鱼,因为我没有见过有哪个近视眼这么干过,即使是深度近视。有一次我凑到近前一看,原来是在拍照,照的全是些花草鱼虫。日本书店里这类相册也很多。于是我也蹲下跟着看。‘微观世界’真的很美——心想,与其整天背着旅行袋、留着大胡子满世界找风景,这几步之内不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日本人的这种审美趣味,其实来自中国。日本哲学家铃木大拙(1870-1966)对西方人了解禅宗贡献很大。他在《日本的灵性》一书里写道:“禅宗的传来是点燃日本的灵性的机缘”。我在书里评价道:“中国的禅宗就好像是专门为物质资源匮乏、生存空间狭窄的日本人准备的。”但就目前情况,整个世界不也是“物质资源匮乏、生存空间狭窄”?缓解这个问题,除了推动科技进步的“开源”,剩下的办法恐怕就是“节流”。在节流方面,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很重要,但从有限资源里获得更大乐趣也很重要。而后者,不靠科技,靠文化。禅宗,就精于此道。

        禅宗思想其实不独东方人有,西方人也有。英国诗人勒莱克就写出过很有禅意的诗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田汉译)这说明,不同文化之间尽管有差异,甚至有难以调和的冲突,但总归有可以相互理解的共同点。禅宗,就是这么一个共同点。从铃木大拙讲禅宗在西方受欢迎的程度看,就是一个例证。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主要原因,依我看,就是他小说《灵山》里的禅宗思想。

       老实说,物质上的不利因素,有时会转化为文化上的有利因素。日本的“物质资源匮乏、生存空间狭窄”,却成了日本人专注禅宗,并使之开花结果的有利条件。这里不必说由禅宗发展出的诸如文学、茶道、花道、绘画、书道、建筑、武道等各类日本的“道”,仅读一下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1908-1999)的散文《一片树叶》,就能体会到一种细腻的禅味。当然,这不是说东山魁夷是某门派的禅宗大师,而只是想拿他做个样本,看看日本审美习惯里的禅宗思想。

       最后,我还要引述我在《樱花与武士》里的一段话:“面对现在这个资源紧张的时代,如果有人问我:东方文明能够对人类的未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我最想说的还是:这些东方人的祖先以‘清贫’的思想创造出的生活艺术,会给人类的未来提供一种有益的智慧。”

 

 

 

一片树叶

作者:东山魁夷

 

 

从一篇日本散文看禅宗的世界性

 

        当我把京都作为主要题材来创作我的组画的时候,想起了圆山闻名的夜樱。我多想观赏一下那坠满枝头的繁盛花朵同那春宵的满月交相辉映的情景啊!

     那是四月十日前后吧,我弄清楚当夜确实是阴历十五之后,就向京都进发。白天,到圆山公园一看,却也幸运,樱花开得正旺,春天的太阳似乎同月夜良宵相约似的,朗朗地照着。时至向晚,我已经参观了寂光院和三千院,看看时间已到,就折向京都城里。

     来到下鸭这地方,蓦然从车窗向外一望,东面天上不正飘浮着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吗?我吃了一惊。本来我是想站在圆山的樱树林前,观赏那刚刚从东山露出笑脸的圆月。它一旦升上高空,就会失掉特有的风韵。我后悔不该在太原消磨那么多时光。

     我急匆匆赶到圆山公园,稍稍松一口气。所幸,这儿靠近山峦,一时还望不见月亮的姿影。东山浸在碧青色的暮霭里,山前面一株枝条垂挂的樱树,披着绯红色华美的春装,仿佛将京都的春色完全凝聚于一身似的。地面上,不见一朵落花。

     山头一片净明,月亮微微空出头来,静静地升上绛紫色的天空。这时,樱花仰望着月亮,月亮俯视着樱花。刹那之间,消尽了游春的灯火和杂沓的人影。四周阒无人声,只给月和花留下了清丽的好天地。

     这也许就是常说的奇缘巧遇吧,花期短暂,难得碰上朗照的满月;再说,月华的胜景,也只限于今宵,要是碰上阴雨天气,就什么也看不到。此外,还必须有我这个欣赏者在场才成。

     如果花儿常开不败,我们能永远活在地球上,那么花月相逢便不会引人如此动情。花开花落,方显出生命的灿烂光华;爱花赏花,更说明人对花木的无限珍惜。地球上瞬息即逝的事物,一旦有缘相遇,定会在人们的心里激起无限的喜悦。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同样如此吗?

自然景物令人赏心悦目,这个体验是我在战争中获得的。那时想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就要熄灭了,处在这样境况里,才发觉自然景物却充满了旺盛的活力。于是,我受到了强烈的震动。过去在我的眼里,这些景物都是平淡无奇,不堪一顾的呢。

      战争结束以后,在贫困的年代里,我也陷入苦难的深渊。冬天,我伫立在凄清寂寞的山峦上,大自然和我紧密相连,这才使我的心境感到充实而满足,我心中产生了对生活的切实而纯真的向往。打那时起,我便开始了一个风景画家的生涯。

      我所喜欢描绘的不是人迹罕至的景致,而是富有生活情趣的自然风物。然而,在我所描绘的风景里,可以说,几乎没有人物出现。其中一个理由是,我描绘的风景是人们心灵的象征。我是通过自然景色本身,抒写人们的内心世界的。

      我常常揣摩画面的内容,创作散文,这是我接触了清新的自然和素朴的形象之后引起的感动所致。在战后的时代急流勇进中,我有很多时候,是走着同时代相游离的道路的。现在看来,这条路算是对了。而且,我决心继续走下去。

      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为此,固然有必要出门旅行,同大自然直接接触,或深入异乡,领略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然而,就是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院的一木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时也能深刻地领略到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色,在夏日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初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飘落在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这幼小的坚强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伴伙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到了仲夏,鸣蝉将在你的浓荫下长啸,等一场台风袭过,那啾啾蝉鸣变成了凄初的哀吟,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夜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经消失了你的踪影。只看到你所在的那个枝丫上又冒出一个芽。等到这个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在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的四季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您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生死轮回的要谛。(陈德文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