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董事儿17个月ddd先发制人杂谈 |
分类: 董事儿·小鸟 |
本月最精华之亲传 --- “先发制人”,爷爷的指点
董事儿一年当中跟爷爷奶奶朝夕相处的日子大概有两个半月,爷爷奶奶的寒暑假。这次过年来,爷爷观察了董事儿的种种表现后,给作了很多“收拾”他的示范 --- 先发制人。
某次,董事儿在出门穿衣服的时候不讲理胡闹,大家劝说都无效。爷爷也不理他,只是很以身作则的把自己刚穿的齐刷刷的衣服想都没想的回屋全换掉了,然后出来告诉他,不想出去呢就不去了。看到这个,别说董事儿,连我和奶奶都小惊,室内室外一个夏天一个冬天,换次衣服麻烦透了,要是自己脱脱外衣什么的意思一下就好了,骗小孩么。爷爷不这么想,一点不把他当小孩儿来糊弄。
--- 不糊弄的结果是,董事儿果然中招,见爷爷不出去了,立马改变了风向,突然紧紧按住自己穿了一半的衣服怕大家脱。非但如此,爷爷回屋重新穿衣服,他还很配合的开始伸胳膊蹬腿,就怕晚了不带他。
后来爷爷乐呵乐呵的给大家分析这个成功案例,主题思想归纳为,对孩子很多时候要采取“先发制他”。
而且做永远比说更管用,要真实的做出来才更有效果,这个不仅仅对于成人,小孩儿也完全同理。
——————————————
教学案例还有,
爷爷刚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如果董事儿认生一下子不跟爷爷奶奶玩,绝对不能缠着他。打算先装“酷”,让娃主动对“不稀罕理他”的人先产生兴趣,然后吸引他自投罗网,这才是最快捷的打成一片方法。
刚听到的时候被逗笑,笑完了发现爷爷这个实在是高招。
其实这招术何止对孩子,“欲擒故纵”,对谁没用?
可惜,简单的道理爷爷没提的时候没想着。
本月最“匪夷所思”的思考 --- “尿尿哪里去了?”
很长一段时间了,董事儿对尿不湿是完全的不领情,经常外出一大圈或者一整晚下来纸尿裤都是干干的。然后很多次在正给他往下脱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忍不住了(或者终于觉得不用忍了),边脱变洒“水”。话还说不了几个的孩子就已经完全有能力表达对这个东东的不满意了。
有天外出回来,忙着其他的事情,所以让那接尿裤在董事儿屁股上多呆了会。几分钟后,事情还没开始做,就看见娃已经蹲下去准备干活了。当时看到的时候觉得挺好笑的,有东西兜着呢,还费尽摆那架势干吗呢。没想到笑倒人的事情还在后面。
和往常一样,董事儿解决了问题后“噌”一下抬腿就跑,跑的方向依然躲着假想的地上的那摊尿。跑远了开始指着那地方叫妈妈,让清理。我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娃突然发现地上的尿尿怎么找不着了?左找右找都没有,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眼睛贴着地面开始搜。当时看到这反应,笑得直不起腰了,这么高精准的搜寻方法他竟然也懂得用。
还没完,什么都看不到导致董事儿不再相信眼睛了,伸出手在那地上摸呀摸...
也没摸着,实在没办法了,回头看妈妈,妈妈已经笑晕了。
本月最有效的“止哭药” --- 碰(摔)到哪了?怎么碰(摔)的?
董事儿现在走路还处于左摇右摆幅度很大,前冲后退时紧急刹车经常失灵,方向感比较不清晰的阶段,所以每天会出现若干次看上去明明不该有的状况,却确确实实的发生了。比如,挨着墙走的好好的,右边一晃,脑袋砰一声;蹲着玩呢,伸手够个玩具,脑门撞地...
诸如此类,不论疼不疼,发生的时候也都是非常突然没有任何先兆的,突然到董事儿自己不疼也往往总是得吓一跳。被吓,所以不疼也可能会嚷几句(没别人看见的时候当没事发生),还有些时候,确实撞的比较狠,听见声音都觉得一定比较疼。
针对这种情况,无意间大家发现了一贴很见效的止哭药,不管是真疼还是假疼,都非常的有用,给娃省了不少眼泪。
那就是,在事情发生后董事儿有反应前,赶紧问他,“呀,你刚才碰(摔)到哪了?”
娃一般很委屈的撇嘴给指指。
赶紧接着问,“怎么碰那了呢,那是怎么碰(摔)的啊?”
娃撅起屁股,把头往地上象征性的做个碰的动作。
更搞笑的也有,有次头碰墙,墙边上放着他的小床,小床四周是布围着的,软软的。董事儿在墙上假碰了一下,不过瘾,又到小床的一边,很用力的拿头撞上去。撞完后转过身来,笑得跟花似的。
这组照片是在纸老虎,
见了个旮旯董事儿兴冲冲的就奔过去了,然后静悄悄的躲在里面藏猫猫,等着爸爸来找,也不想想爸爸哪里知道呢。
等等,等不着,像蚊子一样的小声叫,“爸爸~~”,一米之外的人也听不到。
爸爸一直不来,娃就笑眯眯的在那藏着。实在看不下去了,跑过去把ddd拽到他脸前面,娃顿时乐的手舞足蹈的,激动的不知道该往哪跑,可爱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