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们忽视的中国人两个素质(续前)
(2022-10-20 00:59:39)
标签:
中华文化创业 |
分类: 课题专栏 |
被人们忽视的中国人两个素质(续前)
尽管模仿这种本事在创新方面有自己的弱点,但在利用技术方面却有优势,而且人们一直为了创新所赞扬,却没有为模仿做过称赞,如果说简单模仿不值得称赞,那么改进式的模仿还不值得称赞吗?我们这个世界总不能是大家都来创新吧?总是要相当一部分人去模仿和改进、完善现有技术吧?去利用本国的要素禀赋,建立自己的产业体系,针对自己本土的需求提升本国人的福利吧?甚至世界到底有没有人做创新,与当地人是否是马上能够提升福利相比,恐怕后者更重要。
不是反对创新,走向世界前沿,但我更赞成用创业的思维去认识那些刚刚打开机会窗口的技术,只要能够根据本国市场的需要做了改进,让技术,特别是那些不太先进的技术变成当地人的福利,这种行动应该给予赞扬,而不应该给予排斥和打压,不能让这样的人创造了GDP,用他们交纳的税收补贴给一批为发达国家服务却还瞧不起这些模仿改进者。
我们这个世界是不会均衡,永远不会处于均衡状态,发展中国家承认发达国家比自己先进,他们产的生产体系不是三次产业的分工,而是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的分工,发达无一不是把知识生产作为自己的定位,他们的大学、各种机构都是围绕如何创造知识和出售知识,他们有高附加值的产业优势,但是,你能改变吗?假设可以改变,却不是通过利用这些知识,那肯定是神话。发展中国承认这种差距,利用好发达国家的企业开辟出的市场和外溢的技术,接受这种不均衡。
中国在众多发展中国中算是觉醒早的,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我们旁边越南,印度都我们晚觉醒,这让中国有了处于中间地位的优势。我们的对外开发是面向两端的,对发达国家我们要积极吸收,不能关门,搞独立自主,对比中国落后的国家,要有榜样的信心,把我们自己榜样的做法学到手,再给别人做榜样。处于二传手位置的中国,在接受并进一步研发以后,变成中国人的福祉,进一步证明可以作为榜样,允许更贫困的国家来学习我们,我们就完成了中华文化的宿命。只要把我们自己的学习能力充分地利用起来,加入吸收转化的创新能力,特别推广能力,中国就可以成为世界后面几十亿人的技术源头,这种贡献并不比发达国家创新对人类的贡献低。
另外一个素质也被人们忽略了,这就是中国的变通和灵活。
与学习一样,一些人特别喜欢讲中国人没有原则,极易变通。对权利管理,不找熟人办成事,,不想办法钻空子,就永远被权利挡在外面,而找了熟人,他们还真能想办法,一切都能办成,而钻了空子,也没有人认真追究。这的确是中国社会的顽疾,需要指责和批判。但同时,也要看到,这种行为在生活与生产中也处处可见,中国人的将就和凑合能力非常之强,是浊比其他国家的人强,我没有数据,但我感觉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中国人。
许多人认为中国勤奋,这是勤奋吗?大家把中国这种能力给忽略了,它不是透支身体,牺牲时间,而是把周围的可用之物动员出来为自己做事。这种能力有用?其实,这种本事是改变世界的最大本领。
今天的许多创新,并非是因为突然出现的新技术,特别是颠覆性创新,也很多是全新技术,它往往是旧技术的重新组合。苹果公司转移到了手机业务的时候,他们没有积累,也没有开发新的技术,只是组合当时他们自己所拥有的技术,将其迁移到手机上,但他们却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手机从通讯变成了全新的玩具,而这个玩具是以人们需要社交,以随时随地就能满足社交的新的生活工具,从根本上代替了2G时代以打电话为主的手机及生产、运营企业。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包括快递、快餐,一个企业带动出一个新的行业,它们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突破,多是在定义和运行方式发生了改变。这是一种变通,只不过这种变通需要的技术组合能力,特别是概念创造能力。不要小瞧了变通。
如果中国企业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把技术重新组合起来,就可能产生对市场的重要影响,用现有技术与商业创意整合去解决各种各样的看起来很小或很个案的小问题,却在最后变成大产业。毕竟中国人多。
不拘泥于即有的规则,随机应变、因势利导,表现的就是技术上的变通能力。在青海、甘肃这样的地方,戈壁滩上,无雨,有阳光,有些地方海拔高,距离太阳近,空气稀薄,都是太阳能的利用率更高的地方。以前人们看到的都是没有经济价值,却在变通的观念,发现它的巨大的经济价值。这些地方,太阳足,蒸发量大,如不容易下点雨,也存不住,没有水草生长的环境。但是由于建设了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电池板要清洗,清洗后有水落下,而板下的土壤被电池板遮住,少了蒸发,也减少了风对土壤的剥蚀,牧草得到快速生长,形成新式牧业。这是因势利导,甚至可能在短期中,牧业的收入会超过发电,中国人吃青海和甘肃放牧羊肉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人们通常不会把随机应变看成是创意,具有随机应变能力具有创意能力,但我的体会是,有创意能力的人,多会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我讲《创意与创新》这门课的时候,对创意能力解析,把随机应变的能力作为创意能力,特别是在组织实施时更需要这样的创意能力,不然即使再好的规划,也不容易组织建成。在中国,曾经伟人号召我们,技术革新学习因势利导,这种辩证法,正在通过我们这代人变成民族素质。有人称,创业理论有一个拼凑理论,我想最好不用这种说法,甚至要有意识地区别两者,因为我们在解释中国的发展,没有这样的理论,中国人带有哲学思维的随机应变保持着不等待马上做的,借助各种手边的条件优化行动,中国才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