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面试的理解

(2021-04-01 01:45:47)
标签:

教育

科学

分类: 教育闲话

我对面试的理解

 

我估计,以后面试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因为人们需要通过互动,得到真实的感受和数据,而笔试往往只是考知识,考的是死的东西,互动不足。何况现在无论企业录用还是研究生录取,到处都是各种面试,研究一下面试,有助于工作。

很多人以为面试与笔试作用相同,笔试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只有回答问题正确,才会得分,一直以来,因为笔试为主,所以人们很容易把笔试的概念与标准迁移到面试上,但实际上,不论作用,还是性质和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然,就不会在初试的笔试以后,再通过面试决定录取学生。笔试因为以字迹为准,不仅可以将阅卷与考试时间错开,避免考试题目不同,失去考试的公正,但是它的问题在于不可更改,考生必须追求回答正确。这个回答正确的特性,影响了人们对各种考试的判断,所以出现了标准答案。然而,一个社会需要标准答案吗?真实的社会是无法通过标准答案工作的,即使是如操作规程,也要根据情况进行变通,更不要说是创新社会的追求了。

面试有几个特征,第一是面对面的,考生的所有形体语言,表情、举止、动作、语言、语速都成为考核的内容,以貌取人也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如果面试时间太短,可能这些表面功夫就会成为获得优秀成绩的重要原因。第二是互动的。面试官可以根据考生的回答进一步追问、反问、诘问,可以寻问情况,也可以补充问题。第三答案非唯一的,对于考核科研创新能力必须要如此。第四个是快速反应。面试是即问即答,有些可以允许略加考虑,但多数情况一定要考核考生的现场反应。第五是,考生成绩是综合印象。尽管现在面试的被格式化了,分成了很多的类别,有的题目变成了与笔试相同,比方说,这次面试的两个专业都有政治理论课考题,是以笔试的要求出题的。

总之,面试的最大特点不是在考核考生回答是否正确,而是要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展现出来的个人素质与能力,这也可以作为面试的一个重要定义,它从根本上它有别于笔试。

参加面试的人应该明白面试的含义,如果把回答正确作为面试的根本,可能就会失去一个重要机会。对考生来说,面试是借助于话筒,自己有了讲话的机会,形成自己的影响力,也可以说是营销自己、展现自己优势的场所和机会。因为除了面试,再也没有认真听一位陌生人的讲话,你想成为对希望录取的人形成影响,只有借助这样的机会。昨天在工业工程专业的面试当中,有一位同学讲到他曾经工作过,工作中,有过一些比较明显的业绩,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就提问他,“在你提交的简历中,你认为,哪些方面最值得展现?”他就说了那个工作。我认为,这个考生对面试有理解比较深刻,当时,他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讲到他管理一项工程,节约了费用,也节省了时间,而这些能力恰好也是这个专业最需要的。

有的同学没有实习也没有工作,他们把这项开了天窗,还有的学生把这个栏目给删掉了,我就追问他们为什么要开天窗?你们怎么理解实习。按前面的理解,开天窗是不对的,没有利用这个资源来表现自己。充分利用简历来展示自己对实习实践的理解,如果取得了一些成就,理需要表现。这种问题很普遍 ,考生们不想利用这个机会去打动老师,争取老师对他们有好感或者是产生信任,而是去应付、去猜测如何回答正确。虽然胡编乱造简历关系到诚信,但是实践一栏开天窗说明这些考生只是关房间里,没有生活,也不愿意实践,这样的考生只追求成绩,未来很难有前途。

面试当中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标准,就是要让同学知道他错在哪儿了。所有来投奔这个学校的报考的学生都应该是这个学校的潜在学生,接受教育不只是进入大学以后的事情,在大门口的时候也应该开始接受教育,这是老师在寻找同道者的过程。在考场上对同学进行教育,有点与一般人的理解不一样,他们很愿意刁难学生,越是回答不好的同学越会紧张,如何让考生放松下,让考生表现出真实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则是帮助同学重新再回到那个没有答好的问题。它的效应是让同学感觉老师给了他们以机会,也可能会在放松过程中,找到答案。直接指出来回答的错误,尤其是涉及到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更加需要老师指出他的不对,然后再让他们试答一下,一是明确纠正他们的错误,也是在为学校树立声望。一个学校并不是仅仅靠学生的成就来提高自己声望的,学生对这个学校的尊重,也是一个最重要方面。老师面试时候的态度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以严谨的态度、诚恳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回答,在和他们互动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存在问题,考试结束感觉有提高,那即使这次没有考中,他也可以再进一步希望回到这所学校。

有的老师总结出来的一些面试流程,时间没有延长,却比较有效率地掌握了学生的情况。他先是让学生做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让学生讲一下初试中的排名。然后进入问题的回答环节,外语口语测试环节,再就开始互动。他让我最后一个提问题,意思是我有很多问题,如果时间还比较充裕,就让我不断地追问。

面试老师不应该过多地考核专业知识,并且对专业知识回答是否进行评论,严格意义上,就不应该出发这样的题目来考学生。这就要花点心思建设题库,让题目比较隐含地考核学生的运用能力。老师也不能过多地发挥,把考场当作课堂,而是要简明扼要提问,问题要明确,语言要简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