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你们的母校丰满起来

(2021-03-15 02:13:54)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教育闲话

让你们的母校丰满起来

 

今天很高兴,高兴的原因是在《国情分析与商业设计》的课堂上,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他们一阵阵掌声与以往不同,从我的角度听起来,掌声的热烈程度应该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一位做老师,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足矣。

开宗明义,我告诉学生这门课不仅在国内没有,在其他的国家也没有开过,然后,我停了下来看着他们,200多人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接着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学生们应该是有了一点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我想是因为我所讲的话,他才知道,这门课只有他们才开设,是唯一开设这门课的大学,因此他们感觉暨南大学真够牛的,张老师真够牛的。

我就是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我和他们说,我们要争取不平凡,争取伟大,要去做有意义并且别人没有做的事情,你们的母校有人正在做,即将走向伟大。你们应该把这样的故事讲给很多人听,特别是讲给你们的父母听,讲给你们的高中同学听,要通过这些的介绍,让他们了解暨南大学,特别是要了解暨南大学的内容,使得你们的母校在你们的心目中丰满起来,也在你的周围生动起来。你们因此才会自信,保持着刚入学时的状态,这样的心态才能够成为英雄,我们需要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成为英雄。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英雄不是自吹自擂的,而应该是有内容的,有内容可以说谦虚,没有内容连谦虚的资格都不具备。内容是如何形成的?主要是就是努力,不论谁在你的前面,比如大学有不少的知名大学,但他们不努力,他们就难以保持第一,只要努力就可以走到第一排,内容就是那些努力的过程,是努力的结果。

我告诉他们,这门暨南大学的特色课的最主要的授课对象是暨南大学校友,可能在校生还不能休会校友与学校的关系,如果学校真正关心学生,不仅要关心在校阶段,还要关心毕业之后。校友是永远的,因此,他们的进步与成就也就永远应该成为学校的成就,凡中断了对校友的持续教育,都是把学生毕业 看成是走出校门,与学校关系疏远的拐点。有一句话,“在校时,以学校为荣;出门后,学校以我为主荣”,然而,我却经常说对毕业生说,“老师我没给你们丢脸”,其含义是老师如此进步的标准要求自己,是给学生做榜样,也是请学生监督自己,保持着自己严于律己,不断进步,争取成为一名好老师,给学生树立终身的榜样让学生时刻知道老师们的进步。

我问学生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其他学校没有开这门课?我告诉他们,是因为暨南大学创业学院有商业模型研究所,而其他高校没有。然而,即使有了相关的研究也未必能够把它变成课程,这需要课程开发,既要有意识,也要有坚持力。我们注意到一些世界知名高校,他们开设了一些课程,因此这些高校获得很高的社会评价,比如哈佛大学开设了“幸福是什么”,课程开出以后,引导了社会研究的潮流,此后一段时间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流,诺贝尔经济学奖也颁给了研究幸福的学者。这样的课程,之所以变成学校最重要的成果,是因为它表达了人类的基本追求,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来选修,也因为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增加人生意义,需要学习和研究,使自己的追求更加高尚,生活的更有质量。如果一些老师做了研究,就应该引导这些老师开设具有前沿性、探索性、综合性课程,不仅允许开设,还应该鼓励开设。虽然暨南大学已经做到了一些变革,但目前的制度中,并没有特别的鼓励。

进一步的问题是“这样的课程是来自专业课还是来自于通识课?”学生答的倒是很痛快,是通识课,我说,对了,专业课变化缓慢,而且有各种各样的教育管理机构要求规范,但通识课却没有这样的约束。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出现这门名新课,并诱发了世界的学术潮流,就是因为通识课数量或学生可选课门数是全世界通行的对大学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国内大学还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大学校长都不会开通识课,更不要说院长和系主任了,专业课自觉地膨胀,挤压通识课,让专业课教师讨论这样的政策,他们的态度是专业课永远比通识课重要。但是,世界的基本潮流告诉我们,学生选课自由度很重要,因此通识课数量很重要,考虑到它有研究作为背景,有可能它是最重要的课程。

为什么通识如此重要?就是因为专业课,多是一些成熟的内容,特别是在教材支持下的授课,一定是十分成熟的,但通识课没有教材,许多话题 甚至也没有稳定下来,许多内容都是需要研究新的问题。一些胆量比较大的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表达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或相对系统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

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不仅开设《国情分析与商业设计》,还开设了另外三门通识课,共同构成了三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原因是因为我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我要带头做具有更强意义的事情。开发并讲授特色课,内容完全来自暨南大学的研究,具有独立逻辑体系,不是先发表文章,再来授课,而是与学生们一起,完善这几门课程。

同学们鼓掌,哈哈大笑,他们为了我的话而得意,他们的高兴也感染了我,我也很高兴,有点找到了同道人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的母校丰满起来这个追求似乎得到了响应,不少学生认真地记了笔记,我让他们继续丰富自己身边的故事。

其实,学校有许多方面做的不够,但是,一定要先让学生乐观和正面起来,这样他们的一生才会幸福,别人也才会尊重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拉仇恨的思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