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发也扶贫

(2021-02-27 00:44:54)
标签:

创业

教育

文化

分类: 咬文嚼字

理发也扶贫

 

回珠海的路上,我开着收音机听着电台播放的召开全国扶贫大会的实况。我们做很久的扶贫,也是扶贫的先进典型,对扶贫有一些办法,甚至可以上升到理论。我认为,扶贫工作不仅是完成任务,更是一场全民动员,如果中国人能够做到自觉扶贫,这就是达到了扶贫的根本目标。国家为此应该想的更深刻一些,要把扶贫当作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也是党员教育过程。此前大家一再强调不忘初衷,那就要先问,我们的初衷是什么,我们不忘初心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实,本质就是民族大同、人类大同。那些弱者不应该被强者所忘记,我们做扶贫工作,等于是在回归人类、走向善良。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分两步走的基本内容-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正因为我有这样的一些工作经历,在我从事的三创教育以及技术经济及管理这个学科建设当中,已经深受要主动自觉扶贫思想的影响,我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到,技术创新的社会性,技术的民间性,他们是可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来源,但同时这样的技术又经常是贫民的技术,具备发展与扶贫结合的可能。过多地强调个别人的富裕的社会则会走向极权,忘记了先富带富后富,实现整体富裕,是社会的不公,用不了多久,就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三创教育离不开这样的判断。

我最近回珠海的意义经常在于回去理发,也是看望老人,一起过节。我注意到,我妈很愿意让我带着理发,因为珠海的理发很便宜,尤其是她找的理发店会给她打折。珠海理发店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它处在打工仔比较集中的地方。在暨南大学教师住宅不远,就是城中村里,里边多住着各地来珠海打工的外地人口。凡有人的地主,自然会有有关人的需求,理发就是这样的刚需,我可以从连续几家理发店相互挨着得到这样的判断。我到了年前去的一家理发店,有位女孩在洗头,店里只有一名员工,说我等一下,我说到前面看一下,竟然有一家理发店写着单剪刀15元,也需要等待,那个店我也去过,理发师傅说话冷冰冰的,这次说,你得等20分钟。有一下,我提醒过这位师傅,让他觉着会说话,因为生意最重要的是延揽客人,把客人气跑,是最不划算的。听到要等20分钟,我没敢停留这个店,但是那块牌子却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觉得这家店正在发起价格竞争。现在打工的外地人多还没有回来,顾客人数自然比较少,他们就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顾客,而且牌子写在店内,不敢公开,可能也怕报复。我退出到第一家店,他继续也让我等,我坐在那里等待。

前面的客人走了,轮到我时只剩下我一位,我问理发师傅,你是不是知道上面有一家单剪15元,他说不知道。然后,我和他讲了一段话。我说,多年以来我一直有一个固定的理发店。我刚到珠海工作的时候,选择了一个叫阿芳的理发店,但可惜这个店给我服务了三年以后关门了。最近这几年我到了广州,反复的筛选了以后,觉得有一家还可以,就是价格高了一点,但是现在我从他那里转移走了,我一定要到珠海来理发,现在也正在寻找能够长期为了服务的理发店。离开他的原因是因为我跟他讲了一个理发的原则,就是不是要简单地满足顾客,而是在满足顾客前提,有一些你自己的主张。一个重要问题是,给顾客留长一点的头发还是短一点的头发?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回答说,一定得听客人的,这说明你心里没有主张。我告诉他,要留的稍长一点,也就是在顾客满意的前提之下,尽量的稍长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留的稍长一点,就会多一些重复理发的机会,你可以多赚钱。他这个人很犟,他不认可。后来我又去了几次以后,就再也不想去了,主要的原因是觉得他不懂得老顾客管理,在能够保护顾客利益的前提之下,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而且以嗤之以鼻的态度对待我,我觉得受到了伤害。

其实关于长头发和短头发这个商业模型,我写过一篇博客。因为人的形象最好保持着固定不变,如果为了节约在理发上的开支和时间,就必然会延长理发的周期,这样的话,刚刚理完发,头发会很短,等到即将要理发的时候,头发会变得很长,理完以后突然再变短,形象变化太大。如果追求形象,尤其是有形象要求的职业,人们应该有潜在的需求。缩短人们理发的间隔期,是对顾客形象的一种维护,同时会增加理发店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看起来这位是一个马马虎虎的创业者,不是一个连我这样的老顾客都要伤害,我还会花钱培育他吗?

今天这个理发店我已经来过几次,也有的理发师说话让我不高兴,今天给我理发的小伙子应该还是比较会说话的,在听完我讲的故事以后立即表现出听懂的样子。这就叫我平常所说的“点头的学问”,即使他目前可能还不同意,但是他能够听明白我所说的道理,回去慢慢消化,就是把顾客看成是企业的父母,他们不会害自己。因此,我觉得他可以合作。我就告诉他,将来我要再来的话,恐怕就是你来给我理发,变成我指定的理发师。他点头称是。接着我问他,我说前面那家店打折,竟然有一个15块钱单剪的牌子,你们怎么办?他说我们还是25块钱。我没有继续,我觉得保持着合理的服务,不要在乎别人打折,才是持久的商业。我又问他家庭的情况,结果他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小的孩子还没有满月。我问他,大的孩子上学了没有,他说上学了,每一年的学费大概3万多,再加上一些素质班,一年也不少花钱,我决定不跟他讨论价钱的事情,因为我觉得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扶贫的对象。

到底应该如何去看待扶贫的问题呢?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要去扶持那些善良、勤劳的人们,他们并不笨,因为中了教育制度以及他们的家庭背景没有机会从事高技能的工作,他们的收入实际上只能勉强维持家庭,但他们能从商业的根本道理出发进行实践,我们应该自觉地支持这样的企业发展,这才是有意义的扶贫,何况他还生了两个孩子,支持他可能还要比那些宣传上说的扶贫工程更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