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研究院的工作机制

(2017-12-22 18:59:01)
标签:

发展模式

文化

分类: 创业释疑

地方研究院的工作机制

 

地方研究院没有几个做的好的,有的着眼于从政府拿钱,为政府与企业之间做掮客,换了几个中介费,有的天天等着学校支持,或者政府支持,变成了一个花钱,为学校和政府贴金的单位。这些人没有情怀,没有责任心,一肚子的苦水,似乎被派到外地,是被罚送的,他们比的是天天校园里,每天能够和老婆孩子团聚,不愁吃喝、旱涝保收的老师,或者是那些有了一些级别的干部,或是那些可以挣大钱的老板,许多人并不真正把这个工作作为机会,把它做成事业,也缺少这方面的能力。

不久前,12·18创业文化节上,我们聘请的一位校外导师,是华中理工大的东莞研究院院长,他承担着负资产来到东莞,打开了一个新天地,让华中理工的东莞研究变成了地位超过华中理工的机构,许多人都评估他,认为他可以堪当教育部长。一位长江学者,杰出年青,能够值得花时间和精力,把一个烂摊子变成了风生水起的品牌企业,培育了六七个上市公司,他的研究院,已经成了独立的园区,令所有研究院院长们无不点头称许。我让同事把他的在本文化节上的演讲视频做出来,我在感谢信中称赞他,他弥补了我们学校的短板,也弥补了中国教育的短板。

今天,与暨南大学东莞研究蒋院长一起讨论,他对华中理工的院长赞不绝口,我知道这位是诚恳的,想做事的,是有情怀的。他告诉我,作为院长,他只是从学校拿工资,他没有把这个工作作为挣钱的工具,但是,我立即反对他,并告诉他带来的下属,一定要监督他,要求他与理事会签定合理的报酬,如果再进一步做下去,研究院也很快会起步,那时没有制度和协议做保证,引起一些人眼红,其利益受损,无法给社会做榜样。这位曾经在企业里承担很重要研发责任又来大学做很好的教授和行政干部的院长,也是一位有情怀的,但是,我认为,情怀只能是国家情怀,是要解决中国最大难题之一-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问题,而不是自己能够承受低的个人收入。如果能够解决问题,所要的高薪酬是应该的,而不是要却是错误的,尽管出发点是希望尽管让这个机构扭亏为盈,也还是先签定一个在盈利情况下的薪酬协议。

我告诉我们的这位院长,我在几天前达成的共识中讲了这样一段话,“大学和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发挥大学和科学家的作用,需要体制和机制创新,缩短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不是让大学教授创业,而是让大学强化创业文化氛围,创建多种灵活促进创业的渠道,推进以科技成果为核心的企业创办。”大学教授不应该去创业,也不能用创业去衡量他们,但是他们的学生应该被鼓励去创业,不仅是博士、硕士,还有一个更大的主力军,这就是本科生,原因有二,一是研究生以上的学生其生活导向多是获得学位洗白身份、以学位提高身价,二是他们有时间成本和学习成本,这种沉没成本,锁定了他们的行为,他们在冒险程度上低于本科生。而以高考成绩PK出来的本科生思想和精神放松,有足够的冲劲,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教授们多从学生基础出发,而不是从他们的动力出发,实际上是把科研与创业混淆,以为科研做的好,创业就一定能够成功。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误解。因为创业就是技术的商业化运用,而不是科学化运用或运用,商业化与科研能力无关,而与理解能力和商业再创造能力有关。对所有人来说,都要从零开始,不分本科和研究生,相反在乎商业实践的本科生甚至可能会比研究生更有能力。但是教授们如何接触本科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创业学院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交流这种经验,建立这些机制,在这位院长的协助下,我们有可能开始关注地方研究院,至少我们现在借助创业文化节引进了华中理工的东莞研究院经验,也算是这个平台的工作成就。

教授们很在乎成果,这是大学走向封闭的一个起点。“成果”讲的是成,它是针对什么而讲的呢?对大学而言,只要知识产权化,就算是成果,论文、专利,然而,知识产权化与产品的距离甚远,在企业看来,或许这还不是一个“成”的东西,却让教授们抬高到无以附加的程度,这中间是没有办法弥补的。研究院如果不做研究,只开展成果转让的中介,在理论上就存在着错误,何况中国大学本身有着极大的封闭性,成果离市场太远。一个以高价不想卖,一个以怀疑不想买,这个转化如何能够做成?

我的极端的看法不仅大学教授不应该去创业,还应该打击教授们的成果成熟程度,压低他们的成果价格,这是让教授回归到实验室的根本,一个教授有五项技术,以70%股权转让全部技术和以20%以下的股权转让给五家、每家获得一个技术,加总以后可以得到100%,哪个更好,更低风险呢?教授们过高看中自己的成果,这是全社会的误会,是所谓的尊重知识的片面理解和扭曲的理解,对社会无意,因为教授们的成果经费来自纳税人,他本应该以低价格奉献给社会,对个人无意,因为教授们发财必须通过成果转化,而不是领导颁奖。教授们回到实验室,研究院帮助他们把果变成“真正的果实”,管理这些果实,教授们也不需要管理这些权益,才是一个好的生态。

研究所因其社会法人的性质而可以获得许多外部支持,特别是来自地方政府的支持,这些支持应该变成投资,它可以成为吸引外部投资人的条件,这需要股权管理。研究院不是保护教授的,也不是保护投资人的,而是一个孵化平台,它整合各种资源,推进思想和成果胚胎进入创业团队,用商业协议管理这些权益。

也许地方研究院没有什么利益追求,因为他们是事业法人,不存在利润,但华中理工的事实告诉人们,这个事业很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