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GDP泡沫知多少?

(2011-08-26 23:00:36)
标签:

方法科学

时政

发展模式

杂谈

分类: 时政评析

中国GDP泡沫知多少?

 

各位,现在全世界都在指望中国,希望中国能够拉动世界,解救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中国人也有时搞不清楚状况,以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真的排名世界第二了,其实有所不知,中国的泡沫成分有多少。

不少人以为地方政府的虚报的GDP造成了现在的水份,还有一些学者重新定义GDP,引入了绿色概念以后将生产GDP的成本扣除,这些都是实际问题,而这里所讨论的并非这是样一些人们所共知的,而是一些新的问题。

GDP核算中,最基本的方法是最终产品法,其他的,如增加值法和要素收入方法都是它的辅助方法或派生方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并没有注意,主要是来自哲学判断,就是自由选择才是真正的价值衡量标准。最终产品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消费品,二是投资品,三是政府购买,四是净出口,对净出口不需要评论,因为国外想买,你不卖,那真是有毛病,不涉及自由选择问题,但其他三个方面都需要做以分析。

先说政府购买。在自由的含义中,有一个前提,就是购买必须是理性的,在理性的前提自由才能够体现价值,一个不理性的主体去购买,产生的价值一定是偏离的。政府是组织,一群人为了让自己有一相对低成本的秩序管理那而产生的强制者,它得代表花钱的让组织存在的人来管理这批花钱的人。如果不能代表,花钱有这些人要有选择让他们退出管理,这是政府理性起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理由可认为,政府能够理性。那么中国政府有这种选择机制吗?如果说有,但赋予了权力以后,他们会不会专权,而专权的成本是否大到后人不敢再专权呢?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不可能有理性的政府。况且,如果仅仅是政府作为最后的一道质量检验者的话,那么的水分还真的不知道有多少才是算充分。说到这,我真替现在经济适用房计划会不会经得住如日本一样的8级以上地震,有可能就是新一代的危楼,汶川地震为什么教室倒的最多,死的孩子最多,就是这样原因。其实,这样的GDP不只是有水分,还要有毒,那应该算是负的。人们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如在马路上上课更安全。按我们现在对政府的约束,近20年以来建的桥、涵洞,还有许多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可能距离它的寿命都相差极大。但问题在于目前我们核算的GDP是假设它有样长的寿命,所以是虚假的,充满了水分。政府购买中还有许多是人为制造的,假装理性的GDP。比如,中央和地方拼命敛财,集中了巨大的财力,这就是昨天所讲的中国过重的税赋问题。钱有了以后,开始花钱,花钱的办法是引导“创新”,不断地花样翻新地制造项目,让想花钱的申报,今天搞这个试点,明天搞那个推广,一会一个工程,一会一个基地,搞的人们疲惫不堪。一看效果,干不如不如干。

再说消费品。本来消费品购买者最具理性,因为它是私人行为,不理性是不能令人理解的。但是,中国的消费者真的缺少理性,净做一些买了以后不知道在买什么的事情。为什么呢?中国商品市场能忽悠的人太多,而中国人,不只是市场经济时间短,更为重要的没有愿意去揭露这些忽悠者,等到揭露时,那些被忽悠的人基本上都已经购买完了。另一种极端是,听风就是雨,本来还不错的东西,网上一忽悠,这个就变成了吃也不敢吃,喝也不敢喝的了。中国人传统上是帝王统治,千百年来,一直是仁义礼智信,不管怎么样,社会有底线,所在老百姓傻喝喝的活着,不会有现在光怪陆离的行骗,让人防不胜防;计划经济又强化了,中国谁都不信,只信党的,也就是现在仍然有一批人,没有“自信”,不懂得如何判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真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购买的往往也是一批与真正的价值并不相符的东西。比如房子,外表鲜亮,但是与公共品和基础设施一样,不信你经过一下地震试试。死人多是中国人口多的原因吗?肯定不是,原因是消费者购买了一批假的产品,而且是争先恐后抢购来的。

其实,在GDP中最实的是投资品,因为老板们一分钱,一元钱积极起来的财富投资下去,他不认真判断不行,况且干扰投资的相对较少,因为骗不了,所以就不骗了。但是,最近的一些政府政策诱导,又让一些投资可能会虚假,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一些投资。不过不是很严重。

理性是判断价值的依据,缺少理性的市场,必然会促进不诚信的市场,最后GDP也是假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