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怀瑾:一切法无自性的“性”字,不同于明心见性的“性”

(2019-01-15 11:29:09)
分类: 法相名词

南怀瑾:一切法无自性的“性”字,不同于明心见性的“性”

菩萨们用充满恒河沙那么多珍宝财富布施,这个功德当然很大,而他自己本来已经是菩萨了,还要去做功德。假使有一个人所做的比这个菩萨所做的功德还要大,那是什么呢?“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一个真正果位的菩萨,知道做到,一切法本身无我,这是由《般若经》讲唯识“一切法无自性”而来的,这一点需特别注意。尤其一般青年同学们研究法相,听过唯识的,特别注意。后代讲唯识学常有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把唯识学的一切法无自性的“性”字,同禅宗明心见性的“性”,当作是一回事,把观念拉在一起。这可以说是毁谤,也可以说是愚蠢无知。这些人由于对见“性”一字的误解,因而大骂华严宗,天台宗,禅宗等性宗的理论,认为明心见性可以成佛属于外道,算是真常唯心论,认为是有个东西;佛法本来讲空,怎么有个东西呢?
我们先要知道,佛经常有心与性两个字,是要特别小心注意的。譬如《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心”字是借用的,是讲我们意识思想活动的第六意识的这个心,也是心理作用这个心。有时候讲的心纯属一个代号,代表了本体,实相般若那个境界。形而上那个体,有时用心来做代号,有时用性做代号。这是因为过去我们翻译的工具上,遭遇用字困难的问题,必须要了解。而唯识所讲的“一切法无自性”,是指一切世间出世间事物及一切的理它单独的本身,没有永远存在的性能,也没有单独存在永远不变的一个性质。譬如我们刚才讲天气很闷热,过一会下雨了。但是每一滴雨无自性,雨下来,碰到土地就流失了。千千万万点雨下到大海,下到大地,凝结起来又返本还原,所以它无单独存在的自性。那么你说,雨没有单独存在的自性,最后归到一个水性对不对?也错了。 因为地、水、火、风也是一切法无自性,非空非有,不断不常;所以佛法的最高处就在这个地方。我们一般研究佛学的教义教理,都容易走上或错解取义,或断章取义的岐路。 这一点要特别小心注意。
我们现在提出来,唯识宗所讲一切法无自性,也就是般若宗《金刚经》这里所讲,“一切法无我”的道理,这两个是同一道理,只是不同表达的方法而已。所谓一切法,包括了世间的一切,及出世间的一切。甚至证得罗汉境界、菩萨境界,乃至于成了佛,证得无为之果涅槃,也都属于一切之内。一切包含了一切。知道了一切法本身无我,并没有告诉你无我以后是空,只告诉你无我。至于无我以外有没有真我?那是你的事了。我们研究《金刚经》从开始到这里,它只有遮法,是教育的方法,就是把你的方法挡起来,否定了你,但是他没有告诉你一个肯定的,没有说什么才是对。他没有承认你,或肯定你那一个才是对,要怎么样来肯定。一切法无我,到了这个境界,悬崖撒手自肯承当,要你自悟、自证、自肯。
关于自肯自证的问题,我们要谈到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的事。印度当时还是联邦政府,几十个国家,外加多种的外道,为了争辩一个佛法哲学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大家立了契约,失败的一方就不能存在了。法师们已经没法辩论时,刚好碰到玄奘法师去了,听说这个中国和尚学生智慧很高,就请他做评判。玄奘那时还很年轻,就上高台主持,最后的问题是,既然证到了佛法,最后到达无我相,有一个相也不对,有一个知也不对,那么如何叫做证得呢?怎么可以证明已经得道了呢?玄奘法师就讲了一句名言: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事情就此做了结论,也保持住了印度当时的佛教。 所以这个自证的部分,等于人喝水一样,是凉是热,只有你自己知道;告诉你,你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妙,不过如果现在再做科学论辩的话,这个问题还有问题,这里暂时不多作讨论。所以一个人知道一切法无我后,遮住了以后,既没有说无我就是空,也没有说无我以后有个真我,我们不要随便给它加上。像这种地方,般若智慧的成就是要自己参的。——《金刚经说什么》
圆觉自性就是一切佛及一切众生相同的本性,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开悟?为什么诸佛菩萨先我们开悟而成道?佛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理由--“非性性有”,这四个字如何解释?照字面上来说,非性,不是性;不是性嘛!又是性。非性性有,性有非性,这讲些什么?多去想想,真会想成精神病。非性就是一切万法无自性,例如这张桌子是不是原本就有这张桌子呢?不是的,它是由山上的树木砍下来,锯成木材,经过木匠制造而成。再说,木材是不是原本就有木材呢?也不是的,它是由一粒种子,吸收水份、阳光、养分,慢慢长成的,如果碰上大火一烧,便化成灰烬,变成其他的元素。所有万物都没有它自己固定不变的本质,所以万法无自性,这叫作“非性”。 那么,“性有”如何解释呢?这里的性是指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也是一切生命的来源,这也是一切众生与诸佛共有的本体,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真如、涅槃、菩提、实相般若、一真法界,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就是这个性。 《圆觉经略说》
一切法无自性。比如说这个茶杯是一切法,佛说它无自性,我们听了会觉得莫名其妙,茶杯不是可以装水装酒,它不是有茶杯自己的性能吗?佛说茶杯以及一切东西都无自性,因为他们本来是没有的,只因为因缘凑合,人的力量或者其它的力量才造就成了这个东西,它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所以没有自己独立、单独、自在的东西,所以叫做无自性。换句话说,一切法、一切相、一切作用都无自性,都可以破掉。只有最后那个东西,万有总体的那个东西,那个就叫做佛如来。所以诸法无自性,痛苦、快乐、功夫,一切无自性,没有一个单独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说到参禅直求修证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通宗不通教,于是许多在意根下立定足根,或在独影境上依他起用,就相随境界而转;或著清静、空无,或认光明、尔焰;或乐机辩纵横;或死守古人言句。殊不知参禅,也仅是佛法求证的初学入门方法,不必故自鸣高,不肯印证教理,得少为足,便以为是。这同一般浅见误解唯识学说者,认为“诸法无自性”、或“一切无自性”,自己未加修证体认,便说禅宗的明心见性是邪说,都同样犯了莫大的错误。须知“诸法无自性”、“一切无自性”,这个观念,是指宇宙万有的现象界中,一切形器群象,或心理思想分别所生的种种知见,都没有一个固定自存,或永恒不变的独立自性。这些一切万象,统统是“如来藏”中的变相而已,所以说它“无自性”。《华严经》所谓:“一切皆从法界流,一切还归于法界”,便是这个意思。如有人对法相唯识的著作或说法,已经有此误解者,不妨酌加修正,以免堕在自误误人,错解佛法的过失中,我当在此合掌曲躬,殷勤劝请。——《楞伽大义今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