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以前有一个秀才,进京赶考。一天,他在一家客栈投宿,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自己头上戴着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梦到与心爱的表妹脱光了但是却背靠背什么也没干。
第二天,这位秀才便去找了为先生为他解梦。算命先生连拍大腿说道:“哎,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梦到高墙上种菜,那不是白费劲吗?下雨,戴着斗笠打雨伞那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脱光了,在床上背靠背,那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连夜收拾衣物准备回家。掌柜的瞅见了,奇怪道:“你不是要赴京考试,怎么回乡了?”。秀才就将今日算命的事告诉了掌柜,掌柜听完,乐了:“这么说,我也会解梦。我认为,你这一次一定要留下。你想想,在高墙上种菜那不是高中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有备无患吗?脱光了和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精神为之一振,居然中了一个探花。
开篇:
上面这个故事说明了任何事情都需要多方面、换位思考。用户的需求是时刻在变动,只有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的了解用户的心理,才能真正地经营好论坛。
了解用户心理: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女的时候用到了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大诗人白居易和他的朋友在被琵琶女的美妙琴声所深深吸引,那种对演奏者产生了强烈好奇心的一种状态。
尽管诗中所描述的琵琶女是因为自己年老色衰、以及羞于自己的身份才遮遮掩掩地。但正因为琵琶女深谙听众的心理,才吊足了两位用户(白居易及其朋友)的胃口。“用户”才越是想一探演奏者的芳容。作为了一个论坛的管理者,很多时候必须学会揣摩用户的心理,怎样做才能与用户产生互动。比如说想要提高用户积极性,首先一定要积极地回答用户的问题(初期和中期),让用户认为这个论坛是有人气的,像一个社区的样子;在很多情况下,你明知道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但你也要“装作”不知道,转而把这些问题抛给论坛上的活跃用户(这一部分的用户很重要),他对你的问题,你的产品是最了解的,你转给他们这些问题,就会在无形中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认为自己在这个论坛上是存在价值的。
另外,可能经常泡天涯的朋友比较清楚,很多用户在发贴的时候,会故意打上几个错字,用几个英文字来代替汉字,或者是有意曲解原文的内容,这其实是一种天涯的文化,但同样也是一种制造人气的方式(当然请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故意发些找骂的帖子,这样做其实没什么意义)。我说的是回答用户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吊足用户的胃口,比方说,用户在使用wiki词条时,可能问为什么词条要有规范,这是个概念问题,怎么说都行,可以用一个马甲正面回答,另一个马甲就提出反面观点,总之观点越对立越好。当然了,说的容易,执行起来就比较难了,这就要看管理员对整个问题的引导能力!
形成体系:
同时,要注意及时将论坛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以论坛为主的圈子,最常用的方法莫过于建立QQ群,加几个论坛上活跃的用户为管理员,最好是能抽空和几个管理员见见面,探讨一下论坛未来的发展,比如说像我们的论坛,会分配好各个版主的职责,有负责做用户调研(也就是发发投票贴),有负责热点消息的、同时还有专门组织活动的,也有专门联系站长的,会有一些分工。最重要的是,这些版主很大一部分是兼职的,这样就给论坛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的运营费用。
结语:
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从用户的行为来判断用户的心理,根据用户的心理特点来制定论坛的发展以及营销策略,这些是每一个论坛管理者必须得考虑到问题。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小家:http://kaiyuan.hudong.com/bbs
加载中,请稍候......